突發!“四大名酒”之一身陷塑化劑風波,IPO無望8年坎坷上市路

導讀

報告顯示,西鳳酒該年份酒增塑劑超標近3倍,塑化劑超標3倍多。

1

塑化劑風波再現江湖


時隔6年,塑化劑超標風波再現江湖。

眾所周知,食品中塑化劑超標將對人體有嚴重的危害,尤其是男性的生育能力,甚至有塑化劑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的說法。

11月2日,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發佈了“關於西鳳國典鳳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酒品暫停交易、提貨並啟動召回的公告。”

公告稱,收到客戶反映,發行人陝西國典鳳香營銷有限公司掛牌銷售的“鳳香50年2012”酒品中,疑似有塑化劑超標嫌疑。

突發!“四大名酒”之一身陷塑化劑風波,IPO無望8年坎坷上市路


11月7日,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發佈了對“西鳳國典鳳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的檢驗報告。報告顯示,該年份酒增塑劑超標近3倍,塑化劑超標3倍多。

報告顯示,送檢的3瓶60%vol 500ml/瓶的西鳳年份酒兩項塑化劑超標。其中,鄰苯二甲酸異丁酯(DIBP,俗稱“增塑劑”)的檢測結果為1.44mg/kg,報告限值為0.5mg/kg;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俗稱“塑化劑”)的檢測結果為1.02mg/kg,對應限值為0.3mg/kg。


突發!“四大名酒”之一身陷塑化劑風波,IPO無望8年坎坷上市路



對此,陝西西鳳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鳳集團”)發佈公告稱,該批次年份酒是在2012年5月定製生產。在2013年的白酒檢測中,不含DBP指標檢驗項目,因此完全符合彼時(GB/T19508-2007)的安全標準。

據媒體報道,西鳳股份董秘稱現已查明真相,不存在人為添加塑化劑的情況,2012年生產那批酒的週轉容器含有塑料成分,生產那批酒的設備已於2013年徹底淘汰。

2

“四大名酒”之一、8年坎坷上市路


陝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鳳股份”)成立於1999年9月30日,主營業務為白酒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經營範圍為“西鳳牌”酒的生產、銷售;進出口業務。

西鳳股份控股股東是西鳳集團,持股44.03%,再向上穿透實控人是寶雞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突發!“四大名酒”之一身陷塑化劑風波,IPO無望8年坎坷上市路


西鳳股份是中國鳳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1952年首屆全國評酒會西鳳酒與茅臺、汾酒、瀘州老窖一起榮獲首屆國家級名酒稱號,稱“四大名酒”。

此外,西鳳酒曾先後獲得“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國家酒類產品質量等級優級認證產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等榮譽稱號;西鳳酒傳統釀製技藝被列入“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經小券(ID:quanyeguancha)查詢,上述“四大名酒”中的貴州茅臺、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分別在已經2001年和1994年上市,最新市值分別達到了6934億元、568億元和288億元。


突發!“四大名酒”之一身陷塑化劑風波,IPO無望8年坎坷上市路



看著前面三位老大哥在資本市場上縱橫馳騁,而同處在“四大名酒”之列的西鳳酒卻遲遲沒能登陸資本市場,顯得多少有點落寞。自從2010年首次提出上市計劃,8年時間西鳳酒的上市之路頗為坎坷。

2009年

西鳳股份首次提出上市計劃,但卻被曝財務造假而失敗;

2016年3月

西鳳股份再次向證監會報送招股說明書;

2017年5月

證監會官網更新西鳳酒的招股說明書,高管行賄醜聞爆發,招股書後來不見蹤影或已被撤回;

2018年5月

西鳳酒進行預披露更新,但後來卻出現在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中止審查名單上。


小券(ID:quanyeguancha)查看西鳳股份招股說明書,其中在“食品安全風險”一欄中這樣寫道:如國家頒佈新的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增加產品安全的認證範圍、進一步提高白酒產品的質量標準,而公司未能根據上述變化及時調整生產工藝或取得認證,將可能導致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的開展受到不利影響。


突發!“四大名酒”之一身陷塑化劑風波,IPO無望8年坎坷上市路


國家衛生計生委是在2014年6月發佈了《白酒產品中塑化劑風險評估結果》,而西鳳酒該批次年份酒是在2012年5月定製生產。

2017年西鳳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31.7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3.62億元。近幾年,西鳳股份營收一直在30億上下徘徊,淨利增長比較明顯。

突發!“四大名酒”之一身陷塑化劑風波,IPO無望8年坎坷上市路


但和三個老大哥相比還是相形見絀,別說貴州茅臺和瀘州老窖了,就連山西汾酒的淨利都是它的三倍,在已上市白酒股中西鳳酒的淨利潤只能排在第12名,作為昔日的“四大”如今業績不佳淪落到如此田地,實在有些淒涼。


突發!“四大名酒”之一身陷塑化劑風波,IPO無望8年坎坷上市路


此外,西鳳酒曾經還爆出過多名高管貪汙行賄被判刑,經銷商為獲原始股賄賂寶雞市長等醜聞。

一直以來,西鳳酒在經營上的問題被市場詬病,它依然停留在原有的經營模式上,中低端產品佔據絕對份額,營銷手段以包銷和買斷為主,缺乏自主經營的高端品牌,形成了“一流質量、二流包裝、三流價格”的不利局面。

3

酒鬼酒塑化劑風暴猶在眼前


6年前曾經轟動整個白酒行業,酒鬼酒的塑化劑風暴猶在眼前。

2012年11月,第三方商業檢測機構就曾檢測出酒鬼酒中塑化劑(DBP)含量為1.08mg/kg。


消息一出,輿論譁然,酒鬼酒停牌核實情況,復牌之後,酒鬼酒連續四個交易日跌停,一個月的時間60億市值灰飛煙滅。


突發!“四大名酒”之一身陷塑化劑風波,IPO無望8年坎坷上市路



此後,國家衛計委在2014年6月發佈了《白酒產品中塑化劑風險評估結果》,其中限定DIBP(俗稱“增塑劑”)的限值0.5mg/kg,限定DBP(俗稱“塑化劑”)的限值為0.3mg/kg。

儘管西鳳酒的文化底蘊和品牌價值仍受市場肯定,但此次塑化劑風波之後,西鳳酒IPO之路又將會添上曲折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