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考试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我在老家都安玉纳屯就读,教我的老师是二伯。二伯在武鸣读过国立初中,学历比我父亲还高。一年级时我基本上是没怎么读书的,每天二伯都要到家里来找我去上学。透过门缝看见二伯从学校里出来了,我和几个堂弟就跟他捉起迷藏。我们转移到山脚下,头戴伪装草帽躲到草丛里,像战士埋伏在阵地前。二伯在家里找不见我们,也来到山脚下,在我们的眼皮下转来转去就是看不到我们。二伯找不见我们,就大声地喊道:红日、眼明、四龙,赶快到学校来,要上课了。然后吹响含在他嘴里的那只铜壳哨子。1971年1月的某一天,天寒地冻,球场周边苦楝树的叶子都掉光了,7岁多的我就这样在与二伯的捉迷藏中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考试。


美文欣赏!考试


过去的玉纳小学。作者供图

监考老师是从加王校点过来的,名叫蓝华龙。二伯转到加王校点去监考,异地监考那时就已经实行了。蓝华龙老师发给我们每位学生一张白纸,然后就转身在黑板上忙着书写。那个时候的考试不像现在,有印好的试卷。那时的试卷只是一张白纸,试题由老师抄写在黑板上。蓝华龙老师忙着在黑板上书写的时候,我飞快地在白纸上写着:“天上星,亮晶晶,我在大桥望北京,望到北京天安门,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我背写的是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解放军战士蔡永祥叔叔守卫大桥的故事。

那是1966年10月10日的凌晨,蔡永祥叔叔正守卫在钱塘江大桥上。2时34分,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向大桥飞驰而来,蔡永祥叔叔突然发现离他40多米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头。如果不排除这个险情,桥毁车翻、人员伤亡的惨祸就将发生。司机虽然采取了紧急制动,但巨大的惯性使列车仍然轰隆隆地向前冲去。在雪亮的车灯下,司机看到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向列车跑过来,他似乎对自己的安危毫无察觉,在列车即将过来前拼命把大木头掀出了轨道……乘客、列车以及蔡永祥叔叔视为生命的钱塘江大桥安然无恙,而年仅18岁的蔡永祥叔叔,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正写着,同桌阿鸾侧过身来悄悄地对我说:“不是这样考试的,你得等蓝华龙老师写完题目,然后按照他的题目来答题。”阿鸾的声音虽然很小,但蓝华龙老师还是听见了,他立即停止书写,猛地转过身来,三步两步来到我跟前,大声呵斥道:“你是怎么搞的?你会不会考试啊!”当我醒悟或者明白怎么考试之后,那张白纸(试卷)只剩下另一面,一面已被我写满了蔡永祥叔叔的先进事迹,也就是说,蓝华龙老师抄写的试题我只能答一半,而他也没有第二张白纸(试卷)给我了。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只答了一半试题的我,那年语文期末考试只考了41分。我背写的那篇课文没有得分,因为它与考试题目无关。

二伯监考回来就到我家,我躲在里屋不敢出来。二伯似乎不是急着要见我,他只顾跟我的母亲说话。他告诉我母亲:蓝华龙老师在新民中心校期考总结会上说,玉纳小学有一个一年级学生,连考试都不会。我当场就问他,考试前你交待清楚了没有?你提醒了所有的学生没有?你说我的学生笨,他能一字不漏地背写下一篇课文,你这个当老师的试试看,你背得没有?我跟你赌,赌一头大肥猪。我在里屋听得清清楚楚的。我至今想不明白我为何背写了那篇课文,但我承认我那时确实不会考试。二伯突然叫道:“红日,你出来。”我战战兢兢地来到二伯跟前,二伯抚摸着我的头:“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次考试嘛。”又问我“下回你晓得怎么考试了吧?”我点了点头。

到了二年级,期考还是蓝华龙老师来监考,分发白纸(试卷)时,他多看了我两眼。他在黑板上出题的过程中,两次转过身来看我。到了三年级的期考,仍然是蓝华龙老师来监考,可他似乎已经淡忘了我这个不会考试的学生。


美文欣赏!考试


现今的新民小学。作者供图

四年级,我到新民中心校去读书。有一天放学回来,二伯叫我进到他学校的宿舍。他从床下拖出一只木箱,脸上充满神秘。他直起身子,警惕地将门关好,然后才打开箱子,似乎箱子里装着发报机。箱子一打开,里面全是书,各种封面的书籍将整个箱子塞得满满的。二伯一本一本地将书拿出来搁到床上:《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唐诗三百首》《红岩》《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当年10岁,在封闭的农村长大的我第一次知道,除了语文课本,还有这样厚厚的书籍。也就是在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文学书籍。我小心翼翼地问二伯:“这些书我可以看吗?”二伯说:“就是给你看的,不过你得分批分期看。”二伯让我看的第一本书是《红岩》。

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我知道了革命,知道了革命者江姐、许云峰、“双枪老太婆”;知道了伴之革命的白色恐怖,知道了渣滓洞、“白公馆”,知道了叛徒甫志高、特务徐鹏飞;知道了那个可爱可亲的小萝卜头,他遇害的时候比我还小一岁。二伯的这些书籍,后来全部变成了我的藏书。每每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都能看到扉页上这样一行字:吉秋存书。吉秋是我二伯的名字——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步入文学创作之路的引路人。

我同样常常想起当年的监考老师蓝华龙。47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考试的情形,记得蓝华龙老师的那一声断喝。当年那个不会考试的野小子,如今居然能“混”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不知足呢,得了吧。

(作者:红日,作者简介:红日,本名潘红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作品有《述职报告》《驻村笔记》《同意报销》等。曾获《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广西年度作家奖、《广西文学》·“金嗓子”青年文学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