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深處的老電影

秦嶺深處的老電影

許多年前,對於生活在秦嶺大山裡的人們來說,看電影是一件十分奢望的事情。然而,彎彎山道擋不住人們渴望通過電影瞭解山外世界的腳步,山裡人硬是追著攆著電影看的。

當時影片本來就不多,進山的片子就更少了。偶爾有電影進山,那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影片名字,打的有多厲害,黑白的還是彩色的,老早就會傳遍十里八鄉。一部片子進山,公社放了大隊放,大隊放了小隊放,這個小隊放了那個小隊放,癮不過足人們是捨不得放其出山的。

好不容易盼到演電影的日子了,鄉親們鄭重其事的程度可想而知。家長們專門安排孩子們後晌在家睡覺,以防晚上看電影時打瞌睡。孩子早應激地睡不著,一會兒睜開眼睛瞅一下紙糊的窗子,總覺著太陽公公下山的步子太慢。大人們提早就收工了,忘不了順路從山邊摘些野果和酸溜溜葉子,給孩子晚上當零食或提神。回到家,放下肩頭的工具或柴捆後,連忙攜兒帶女、呼鄰喚友,加入山路上的看電影大軍,在暮靄裡向放映地點趕去。

秦嶺深處的老電影

位於山腳、地頭或場院的露天放映場上,早已是人頭攢動。放映員麻利地在地上栽出兩根高高的木頭杆子,在杆子中間掛起白銀幕,拴上大喇叭,架好放映機,連好電纜線,在人們眼巴巴的等待中做好放映準備。大多數觀眾忙著佔據銀幕前面的最佳位置,近路的優越地坐著小凳子,遠路的只好從河邊、地畔搬一塊石頭,墊到尻子底下湊合坐上。趁著電影還未開演,相互熟識的人就諞起了閒傳,附近有親友的人趕忙去家裡打一道,喜歡轉悠的人則到村鎮的正街背巷遛上一圈,運氣好的碰上賣油炸果子,還能吃個油油嘴。

隨著夜幕降臨,柴油發電機“嗵嗵嗵”的聲音響起,放映正式開始了。放映員是當時頗受人們敬重和羨慕的職業之一。那些跋山涉水的文明使者,在光影明滅中,帶給鄉親們視覺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滿足。大多數時候放映順順當當,倘若放到節骨眼處機子卡殼、膠片斷了,那是最讓人著急的事情。有經驗的放映員,三下五除二接好,很快繼續放映,便會贏得人們熱烈的掌聲。如果碰上一位新手,老半天折騰不好,我的媽啊!就只有在觀眾們的呼哨和唏噓聲中,急得汗水順著脊樑杆子往下淌了。

秦嶺深處的老電影

觀眾的表現各有特點,凡是沒有看過影片的人,一定會屏住呼吸,生怕一不留神錯過某個精彩情節。個別之前看過了影片的人,這時就甭提有多牛了,在別人再三追問下,才品麻地透露一點點情節。而對一部已經複習過數遍的電影,大夥們對其中的情節、人物、對白等早已耳熟能詳了,一個個就像胸有成竹的導演,摻進個人的喜怒哀樂,一邊觀賞一邊品評。

那時候,影片的種類比較單一,革命傳統、樣板戲和戰爭題材的片子佔了絕大多數。每當看到南霸天、黃世仁等惡霸地主欺壓窮苦百姓時,觀眾們就會恨得咬牙切齒,恨不能立馬衝上銀幕,在壞蛋身上踢幾腳。每次銀幕上出現我地下黨處決叛徒、漢奸時,一些觀眾就會和著“我代表祖國和人民,判處你死刑”。而每回放到我軍和敵軍激戰處,觀眾中就會發出“啪”“咚”“嗒嗒嗒嗒”的聲音,人們似乎想通過自己聲音的力量,幫助我軍槍炮噴出更猛烈的火舌,把敵人打得再狠一些,消滅得再多一些。

在人們聚精會神看電影的時候,個別小夥子開始走神了。他們從裡三層外三層的人群裡鑽出來,專門湊到一群姑娘旁。在人們思想普遍比較封建守舊,男女自由交往被視為不正經的年月,這樣的舉動往往需要足夠的勇氣。小夥子邊看電影邊拋出酸不溜秋的話,試探姑娘們的反應。姑娘們雖然內心對這些沒有明顯惡意的話語不太反感,但表面上定會堅決採取不理識的態度。實在聽得膩歪了,便會在銀鈴般的笑聲過後,甩出一句“不害臊”“臉皮比山牆還厚”之類回敬的話,識相的小夥子一般就不再吭氣了。

秦嶺深處的老電影

面對黑壓壓的觀眾,遲到的人一蹦老高擠不進去,看到裡面的熟人向自己招手、幫著佔了有利位子也只好乾瞪眼。再用眼睛四周一瞄,但見身旁的柴棚棚上站滿了人,石頭牆上騎滿了人,大樹杈上“結”滿了人,只好無奈地跑到銀幕背後,看著與正面動作完全相反的畫面,聽著暮裡暮糊的聲音,總算將就著看了一場電影。

山裡人趕電影,憑的是一副鐵腳板。電影散場,一溜帶串的人們,在對影片餘興未盡的笑談裡,在蟲鳴蛙叫聲中,在星星月亮螢火蟲的陪伴下,轉過一道又一道彎,向山窪裡、小溪邊、大樹下各自的家走去。小孩子的上下眼皮早已打起了架,腳步沉得像灌了鉛似的,只好在大人們連推帶拽下,才高一腳低一腳、稀裡糊塗地回到家。

秦嶺深處的老電影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村子附近養護公路的道班,配了一輛手扶拖拉機。看電影時,若能幸運地擠上拖拉機,那十幾裡、幾十裡山路,拐不了幾個彎便到了。只可惜由於同路的人太多而車太少的緣故,往往電影還有個尾巴,你就不得不趕緊跑到已經偷偷發動的拖拉機上,趁大隊人馬還未散場溜之大吉。否則,等電影完畢,擠上太多渴望搭車的人,拖拉機壓根兒就甭想開動了。好事不能都讓你沾上,免除了旅途勞頓之苦,看到的電影往往就只能是有頭無尾了,有一部影片連看了幾遍都沒能看完整。

幾十年過去了,山裡人翻山越嶺看電影,已經變成了散落在山道上的一片片記憶花瓣。如今,電視機、家庭影院、互聯網等早已進入了秦嶺大山尋常人的家裡,人們開關一按就能享受影視大餐、領略盛世中國的華彩樂章,鼠標一點就可跨越萬水千山、把整個世界盡收眼底,這其中的變化真是以前連做夢都夢不到啊!

作者簡介:汪清龍,男,藍田人,警官,大學文化程度,陝西省散文學會、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解放軍報》《人民公安報》《陝西日報》《文化藝術報》《西安晚報》等發表散文、隨筆兩百多篇,出版了散文集《珍藏軍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