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進球后,為什麼投籃人不能再碰球?

李新仁


準確的來說,是進攻方完成進攻進球后,不得故意延誤防守方的進攻節奏。因為在進攻一方完成一次進攻後,防守方是可以不通過裁判,直接在界外發球給隊友,完成快速推進甚至是一次的快攻機會。

要知道在現在的NBA中,幾乎所有的球隊都在進行提速,都在追求一個快速的攻防轉換,像現在詹姆斯所在的湖人隊,就是這一個戰術的完美貫徹者,一旦中鋒搶到籃板或者對方進球后,一個快發給後衛,接著後衛快速推進傳給下快攻的隊友,完成一次進攻。

這賽季的湖人攻防轉換,很多次都是二三秒就完成了一次進攻,這樣的快速攻防轉換對於球迷來說也是一次視覺上的享受。因此為了提升比賽的觀賞度以及流暢性,聯盟一直禁止球員惡意延誤對方的進攻機會。

畢竟很多時候,一次歷史級別的進攻表演往往就在剎那間,打過籃球的都清楚,那種機會往往都是一瞬間的,一旦被破壞掉,很難再去復刻。一般故意延誤對方節奏的球員,裁判都會直接給一個技術犯規以示警告。


籃中世界


提到這個籃球進球后投籃人不能再觸球,筆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麥基!上上個賽季勇士和太陽的比賽,麥基就在一次隊友罰進球死球交換的時刻搶了掉下來的球,去幫對手發球!當時勇士主場的球迷也是鬨堂大笑,燃成一片!

當然,麥基並不是投籃人,不過和規則當中這個情況還是非常相似的。以前,這個規則是在國際籃聯3v3的規則裡出現的,但是前倆年,NBA也有了這個規則了——

即進攻方在結束一次進攻之後不得再觸球;請注意,是整個進攻方,不是投籃人;另外,進球后進攻方不是主動觸碰球都不會吹技術犯規;但如果是球不在手裡卻主動觸碰球,哪怕是摸了一下,都可能會被吹技術犯規!

那麼問題來了:進攻方進球后長時間持球,延誤發球為什麼不被允許呢?請先不要覺得這個問題無聊,因為如果這個被允許的話,NBA近幾年熱門的一項戰術已經被湮滅——詹韋連線/詹福連線,從戰術層面解讀就是美式橄欖球裡面的那個經典詞彙——4分位長傳

都知道,籃球不發球要停表,但是例如在NBA,並沒有說發球的時候就一定要先從裁判的手上過一下的,可以對手進完球直接發球!這是4分位長傳能夠打出來的根本原因。這個時候,快速發球貫穿至前場就可以打對面一個措手不及!但如果被延誤,這個時間對手卻足以將防守準備都做好,機會自然就沒了,比賽觀賞性也大打折扣。

所以也不難發現,這種規則是為了迎和聯盟當下盛行的快攻之風而誕生的;而最會利用這項規則的,無疑是聯盟第一人詹姆斯。他超乎尋常人的快下意識、閱讀比賽防守站位的能力以及強悍的終結能力,這讓他成為了聯盟最會打4分位戰術的球員,他在騎士和樂福、在熱火時期和韋德,這套“快打”成就了太多經典時刻!

當然,規則之下並非沒有漏洞可鑽,因為不觸球就沒有辦法起到延阻作用了?我們會發現,NBA有些球員在進攻完喜歡把自己吊在籃圈上,還有一些進攻完就去逼防對手的後衛,在發球人面前手舞足蹈……這些都是小技術、小手段,能夠有效抑制轉換得分!所以不要覺得沒有注意就沒有技術含量,這些細節規則往往能夠左右比賽的結局。


叔叔在看球



所以我覺得投籃人進球后不是不能碰球,而是不能故意延緩對方發球,畢竟本方進攻已經結束,球權已經自動轉移到對方手中。所以,進球標誌著本次進攻結束,如果長時間持球就難免被裁判認為是故意拖延時間,延誤對方發球。


足球比賽裡也有類似的現象,比如本方比分領先時,本方又獲得了後場開球的機會,門將遲遲不開球,也會被裁判認為是故意拖延時間,會被口頭警告或者掏牌。

我是野球場,留言區見。


野球場


這個規則的初衷是:以前有些球隊會故意利用漏洞拖延比賽,進球之後再磨磨唧唧去碰球,為己方形成防守陣線爭取充裕的時間。如果沒有這個約束,現在像勇士這樣喜歡打快攻反擊的球隊,基本是沒戲了。

2012-13賽季,NBA再次強調了這個規則,並像是教導小學生一樣明文寫道「別再碰球(Leave the ball alone)」,在那之前聯盟差不多吹了球員延遲違例83次,但那個賽季只有2次



在那之後球員們都知道進球后,無論球往哪個方向彈,都對球不管不問,有些球員會順勢往裁判的方向輕輕一碰,裁判也不會過多計較。如果是故意身體接觸讓球彈得更遠,裁判還是會找你的茬。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球員們進球/扣籃之後,都舉著雙手回場,表明自己沒有故意碰球的念頭。

刻意延遲比賽違例,初犯一般會被裁判鳴哨警告,嚴重的直接判為技術犯規,對方獲得罰球機會。所以波波維奇說的很直白,「如果有球員在這些方面愣神,我會踢他們的屁股。」黃蜂主教練克史蒂夫·克利福德則教育隊友們,要像對待燙手的山芋一樣對待皮球



其實在沒有進球的情況下,例如上籃被對方犯規,不管最後球落到誰手裡,或者被誰撿起來,都要第一時間交給裁判。現代NBA非常注重場上的秩序規範,他們在每一個細節上都不能重蹈覆轍——

曾經有一個叫查爾斯·巴克利的小夥子,犯規之後沒有將球交給裁判,而是把球砸向了沙克·奧尼爾的腦袋,引發了一起球場惡性事件。


realsimchen


額,這個問題有點奇怪了。

就我所知道的,沒有這個規定,在NBA中有些球員中投會有護板行為,把球投出去之後,立刻衝到內線搶籃板,經常都會遇到籃球進了之後,球落到自己的手裡,這是一個很正常的行為。之後把球給裁判或者是扔向底線就好了,沒有什麼刻意的動作。而對方也會盡快的發球,爭取可以打對手一個快攻。

有種情況是故意拖延時間不讓對手發球,就有可能會被裁判吹技術犯規了。

不過有一個很有意識的現象,很多球員命中球之後,都會第一時間跑回另一半場地,很多人會認為是應該防守的需求,其實上是作為一次進攻的總結者,這種喜悅感讓自己加快速度回到後場,勝利者凱旋歸來的場景。


90後偽球迷


不是不能碰球,而是不能故意拖延,因為那會破壞對手快發的戰術。

實際有些時候上進球后碰到球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對對手而言,如果有球員在前場,那麼快速的發球就是一個很好的得分機會,這一畫面在三巨頭時期的熱火尤其多見,詹偉連線不少都是由後場直接給到前場的快攻,而進攻隊員進球后在觸球就會浪費一些時間,等到隊友落位相當於直接破壞了快攻的機會,這個對進攻放來說不公平,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規定。

實際上有時候不只是觸球這種情況會破壞快攻機會,還有裁判的暫停,比方說熱火馬刺總決賽G6雷阿倫的扳平三分,裁判當時是停表去看回放的,但是波波維奇就很不爽,因為本來剩下那點時間是可以快發球,等熱火球員沒有完全落位時完成進攻,但是這個看回放時間相當於給了熱火調整落位的機會,馬刺在面對做好防守準備的熱火時只能倉促出手,最後輸掉了比賽。

個人認為聯盟的這個規定還是十分合理的,畢竟自己快攻的機會被對手故意拖延時間破壞掉太不公平,而且會失去很多長傳快攻的精彩鏡頭,所以表示支持!


大鬼籃球


這個規定是NBA最近幾個賽季才有的,之前是沒有的,而且是隻有NBA獨有。當進攻方的投籃人進球后不能用手去碰球,當然無意球碰實在躲不過的不算,不然當你故意碰球之後就會被判犯規。
nba引進這條規則是為了防止進攻方進球后故意拿球拖延時間阻礙對手快速發球。出臺了這條規則後令比賽更加流暢,鼓勵球員崇尚進攻讓比賽更加具有觀賞性。

我覺得我們的籃球聯賽cba也可以引進這條規則,多鼓勵球員打快攻,因為老球迷都知道快攻是我們男籃的短板,只有在比賽中多實踐,才能加強我們的快攻實力,在世界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冷幽默的醜八怪



主要是為了防止進球方蓄意通過這類行為妨礙對方發球從而阻滯快攻

因此雖然規則是那麼寫 但進球后無意的碰到球,或者碰到球但完全沒有妨礙對手,基本上也不會給T的……


阿鑫體育解說


以前公認的籃球🏀理論是:對方投籃中筐,己方獲得球權後,球隊的下一次進攻從底線發球開始。錯!現在的籃球🏀理論是:下一次進攻是從對方投籃進筐後,就已經開始。所以,現在的籃球規則絕對禁止投籃方的隊員在籃球中筐後再次觸碰籃球🏀,因為這有故意延誤對方進攻的嫌疑。如果此時觸碰籃球,將被判犯規。


屹立東方18


沒說不能碰,但是本可以不碰,非要過去碰一下,往往就會被裁判質疑碰球的意圖,因為除了拖延對手發底線球,也沒什麼正當理由。

如果裁判認為故意觸球是為了拖延,或者造成了拖延,比如故意碰一下球,導致球滾出界外,對方球員需要多花幾秒鐘才能發出底線球,那麼裁判員就會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或者判罰技術犯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