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王蜀宮妓圖》,明,唐寅,絹本設色,縱124.7釐米,橫63.6釐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名畫鑑賞

明代大畫家唐寅尤長於仕女畫,他的仕女畫都帶有對仕女不幸生活的強烈同情和對民主思想的追求。《王蜀宮妓圖》絹本設色,縱124.7釐米,橫63.6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它不論從形式到內容,都充分地顯示了畫家在藝術上的傑出表現能力,是唐寅仕女畫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畫作之一。

《王蜀宮妓圖》俗稱《四美圖》,取材於五代後蜀君主的宮廷生活,畫中工筆重彩地精心描繪了四個盛裝宮妓的神情狀貌,她們頭戴花冠,雲吉高聳,青絲如墨,身穿道袍,亭亭玉立,互相對語,無視景。唐寅著力刻畫了這四名宮女身材修長,面部豐滿和身姿婀娜,人物衣飾線條流暢,設色濃豔明淨而富於節奏,服飾上的花紋都刻劃得十分精細。

唐寅的仕女畫分兩種:一種是線條細勁,設色妍麗;另一種筆墨流動,揮灑自如另一種是從南宋的院體脫胎而出,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代表作品有《秋風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畫風由工麗變為簡逸高雅。 本畫當屬於第一種。此畫線條如春蠶吐絲,精秀細勁,流轉自然,設色妍麗明潔,富於變幻和節奏感。畫面中間有兩正兩背四個宮妓,在近處的背向者身穿一件淡黃色的長褂,與其相對者則身穿一件顏色較深的花青大褂,這在顏色上產生了強烈的對比,產生了生動醒目的藝術效果。其餘的部分或濃或淡,或冷或暖,或呼應或對稱,變化巧妙自然。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唐寅《王蜀宮妓圖》

畫家刻畫仕女面部時往往描繪得柳眼櫻唇,下巴尖俏,可能是當時的風格所致。在設色上採用了“三白”設色法,美人雪白的臉上抹著厚厚的脂粉,用白粉烘染額頭、鼻子、下頦,以此和其他比較平坦的部位區分開來,用來表現高低凹凸的立體效果,但身材嬌小,有明代柳眉、小眼、櫻唇的時代特點,對錶現宮妓弱不禁風的情態起著十分明顯的作用,線條暈染細膩,精秀細勁,流轉自如,生動傳神。唐寅畫的美女有三大特徵:前額一點白;鼻尖一點白;下頜一點白。此所謂“唐三白”者,通常是用來鑑別真偽寅畫的一個標準。

該畫右上角有唐寅本人的題款:“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綠與爭緋。蜀後主每於宮中裹小巾,命宮妓衣道衣,冠蓮花冠,日尋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謠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濫觴。俾後想搖頭之令,不無扼腕。唐寅。”尖銳地揭露和抨擊了蜀後主腐朽的宮廷生活,具有明顯的諷喻之意,並抒發了對宮女們不幸遭遇的深切憐憫和同情。

總之,這幅作品從內容到形式方面,都深切地抒發了畫家本人對宮妓們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時,也充分顯示出畫家的諷喻才華和藝術上的創新精神。

畫趣拾珍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唐寅《王蜀宮妓圖》局部

從今存《唐伯虎全集》看,唐寅喜歡畫歷史故事,借古諷今,揭露社會的陰暗面,為本人遭遇鳴不平,所畫古人有陶淵明、林和靖、韓熙載、白居易、呂洞賓等。他還特別喜歡畫古代的美人,本意不在美人而在借題發揮。

由於唐寅自己沒有在畫上寫題目,“王蜀宮妓圖”這個題目是明末收藏家汪珂玉在書畫著作《珊瑚網》中所起,以後也就延續了這個題目。據考證,這幅畫所描繪的實際上不是後蜀國君孟昶(音同:廠),而是前蜀後主王衍(音同:眼)的生活,所以這畫的題目其實也應該改為“王蜀宮妓圖”。王衍曾經和母親、妃子帶著一群宮女到成都附近青城山的上清宮去遊玩,讓宮女們都戴蓮花冠,穿道士衣服,衣服上還畫有云霞圖案,遠遠望去如神仙下凡。

實際上宮女們平時也是這身打扮,臉上敷胭脂水粉,好像喝醉了一般,叫做“醉妝”。王衍還自制“甘州曲”歌,形容穿道衣的宮妓嫵媚之態,可以說是荒淫無度,整天不理朝政,跟一幫寵臣玩耍喝酒,還喜歡光顧妓院,為了不使人認出來,就下令叫全國的老百姓都戴大帽子,把頭遮起來,老百姓都說這是“泥首包羞”啊。果不其然,後唐的軍隊打進來時他還在喝酒,說再行一把搖頭的酒令吧。結果可想而知,被後唐莊宗李存勖(音同:序)滅了族。唐寅在此畫上的題跋就是指這件事。

唐寅早期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周以元人畫為宗,周臣則以南宋院畫為師,這是明代兩大畫派。唐寅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一時突飛猛進,以至超越老師周臣,名聲大振。唐寅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畫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唐寅《王蜀宮妓圖》局部

唐寅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他在老師周臣影響指導下,學到了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同時他又參合了馬遠、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並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的長處,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且唐寅足跡遍佈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沒有的雄渾之氣,並化渾厚為瀟灑。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閒的生活,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皴法斧劈,筆法勁健,墨色淋漓,代表作品有《王鏊出山圖》、《沛臺實景圖》、《行春橋圖》、《關山行旅圖》等。

晚年畫風已脫出周臣的風範,自立門戶,此時細筆山水居多,作品有《山路松風圖》、《春山伴侶圖》、《落霞孤鶩圖》、《西洲話舊圖》、《幽人燕坐圖》等,從這些畫的風格看,畫風構圖簡潔清朗,用筆多為細勁中鋒,猶如遊絲描,纖而不弱,力而有韻,具有剛柔相濟之美,山石的皴法豐富,多有短砍、長皴、順筆、逆毫、方折、圓轉等筆墨,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雜而不亂,極富韻律和文人畫秀潤空靈的美感,墨色淋漓,又富濃淡變化。唐寅的山水畫之所以有這樣大的藝術成就,一方面是由於他能打破門戶之見,無論北方畫派、江南畫派,還是南宋的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畫師,他都認真學習,博採眾長,革新創造,最後形成自己的畫風。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對自然山川有著親身的體察和真實感受,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營養,從而對他的山水畫創作起著重要的滋養作用。他的作品氣魄雄偉壯闊,造型嚴謹準確,筆墨精湛高深,都超過了同時代的一些畫家。

唐寅的水墨花鳥畫基本上是以水墨提煉形象,墨韻明淨、活潑灑脫、生趣盎然而又富於真實感,傳世作品不多,現存作品有《墨梅圖》、《風竹圖》和《鴝鵒鳴春圖》以及《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畫風遠法宋元水墨畫.近師沈周的變革創新,刻意求精。如在《墨梅圖》中唐寅用水墨畫梅花一枝,意筆寫花幹,沒骨法點梅花,筆法秀逸灑脫,頗具質感。而《鴝鵒嗚春圖》則用水墨隨意點畫,較之沈周則更為活潑灑脫,較之林良、呂紀又不像他們那樣粗獷豪放,而是自有一番清新活潑之趣。傳說唐寅所作的《鴉陣圖》掛在家中,有一天有數千只烏鴉縱橫盤旋在屋頂,恍若酣戰,堪稱奇絕。還有一次,唐伯虎為一個朋友的扇子畫了三隻河蝦,這個朋友愛不釋手。一次乘船出遊,不小心失手把扇子掉到河裡,扇面上的三隻蝦竟一齊從扇面上跳到河裡遊走了。這些傳說形象地描述了唐伯虎畫技之高超。

唐寅花鳥畫的代表作是《枯槎鴝鵒圖》(音同:枯查渠玉圖)。其構圖用折枝法,枯木枝幹由右下方彎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筆濃墨畫之,蒼老挺拔,以積墨法畫一隻棲於枝頭的八哥正引吭高鳴,樹枝似乎都在應節微動,從而顯現出自然界生命律動的和諧美,增添了空山雨後幽曠恬靜與清新的氣氛。右上角題詩為:“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餘。”詩畫映發,對象的神態和畫家的情趣融為一體,寄寓了超凡脫俗的思想。這幅畫在畫法上屬小寫意,一路運腕靈便,以書法入畫,以寫代描,筆力雄強,造型優美,全畫筆墨疏簡精當,行筆挺秀灑脫,形象饒有韻度,從中可以窺見唐寅在探討寫意技法和開拓花鳥畫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樹。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唐寅《王蜀宮妓圖》局部

唐寅為傳統繪畫所作的貢獻,大致可概括為三點:

其一,綜合南北二派,弘揚了文人畫的傳統。我國的傳統繪畫.到了北宋初期,由於地理條件和風格的不同,始分為南北兩大畫派。北方畫派以李成、關仝、范寬為代表,畫風深厚曠遠,石體堅凝,風骨奇峭,氣勢雄偉;而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宗師,畫風柔和溫秀,筆墨瀟灑含蓄,水墨溼潤華滋,遠近感強烈。但又有各自的弱點,比如北方畫派筆鋒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韻致和遠近感等;南方畫派缺少骨力、莊嚴和氣魄等。唐寅的功績就在於打破了門戶之見,從筆法、氣勢、筆意和設色上把南北兩派不同的源流,揚長避短地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畫的長處,最後形成結構嚴謹,風骨奇峭,筆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靈的獨特風格。他的畫既有宋畫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畫的書卷氣;

其二,詩書畫的有機結合。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詩文、書法的造詣也很深,在詩書畫有機結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貢獻。其結合方法:一是書風與畫風的一致與和諧,書法的意趣與繪畫情趣極為相近,因為兩者都強調人格與真情的再現。唐寅的書法用筆秀潤縝密,剛粟結合,意態端莊瀟灑,近似“院體”的山水畫風,但又在規整中具清潤之姿。二是將書法用筆之法運用於繪畫,這在唐寅傳世繪畫作品中較為明顯;

其三,詩情與畫意的緊密結合。唐寅繪畫中的題詩和情感緊扣畫的主題和意境,以闡發或充實畫面的內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蘭墨,又通過象徵、寓意、擬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創造,形象地表達出詩意,這種詩與幽的完美結合也是唐寅畫的一大特點。唐寅書畫的貢獻,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畫的題材內容,促進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鳥各科的全面發展,加強文人畫自我表現意識等,都給後世造成深遠影響。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唐寅《王蜀宮妓圖》局部

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其詩風婉華麗,通俗流暢,即興抒懷,以才情取勝。詩文的內容多為揭露社會矛盾,抒發不平之氣.能表達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唐寅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意境清新,對人生、社會常常懷著岸傲不平之氣。其代表作《落花詩冊》,當他看到地上落英滿布,聯繫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悵然不已,彎腰拾起地上的落紅,裝進一個錦囊之中,埋葬在藥欄東畔,為此又寫了一百多首《落花詩》,抒發了對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情緒。據有人考證,《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情節,就是依此作為藍本的。除詩文外他也能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於唐寅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賞,聲名遠播。

明代的“吳中四子”——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均在《明史》中有傳記。自從馮夢龍的小說“唐解元一笑姻緣”問世以來,由於民間藝人和戲曲的喧染,“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唐伯虎也成了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其實,歷史上唐伯虎並沒點過秋香,但有關他的那些奇聞豔事卻多屬各類野史稗記所附會。唐伯虎的風流不羈主要體現在詩文書畫上的風流飄逸,個性上的傲世不羈,他自刻“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章,其仕女畫更是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諸多這位“風流才子”的風流傳說。在民間傳說中,唐伯虎成了妻妾成群,腰纏萬貫,荒唐風流的富豪。其實,這是極大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來面目,歷史上的唐伯虎不僅沒有傳說中的風流韻事,而且生活清貧,一生坎坷。

唐寅祖籍晉昌,即現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山西人是很會做生意的,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於明代中葉出生。明代的科舉制度給普通市民提供了入仕的機會,唐寅的祖上從沒有出過讀書人,父親把希望寄託在唐寅身上,指望到這一代能夠發家,光宗耀祖,因此花錢請了舉業師來教唐寅。由於全家指望唐寅讀書做官,所以他閉門讀書,與世隔絕,而且唐寅自幼天資聰敏,才氣橫溢,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對於天才的自負和對精神生活的沉湎,使唐寅成了一個清高的少年,他就像後來在自己的“項脊軒”中“盱衡天下”的少年歸有光一樣,似乎也不怎麼把天下放在眼裡,所以當比唐寅年長十歲的祝允明聽說了少年唐寅的才氣而來造訪時屢次碰壁。

祝允明出身名門,其時正因為提倡古文辭而名聲大振,他主動屈尊前來造訪,唐寅卻不予理睬,可以想象唐寅的傲氣。後來也許是為祝允明的誠意所感動,唐寅終於也伸出了自己的手,有一天他忽然送了兩首詩給祝允明表露了自己高傲的心跡。祝允明能夠理解少年唐寅的心情,在答詩中規勸唐寅。唐寅敏感自傲,祝允明脫略大度,兩人的性格相輔相成,因而有了持續終身的友誼。祝枝山雖為舉人,但無意於功名,心思全在書法上,草書尤其聞名。兩人時常拎著酒壺,乘著漁船,一面飲酒賦詩,一面欣賞山水,頗有避世棄俗之意。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唐寅《王蜀宮妓圖》局部

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陷害後不久,祝允明也辭了知縣,兩人更是結伴冶遊,放情詩酒,寄意名花。曾傳說兩人有一次抵揚州,發現所帶銀兩已用盡,聽說揚州的鹽政御史喜好風雅,便化身為化緣道士來到衙門。御史請他們以石為題,聯句成詩,於是兩人之作,御史極為滿意,便大賞銀子,兩人又因此多玩好幾天。而祝允明著名的草書,加上唐寅精湛的畫技,更使得“唐畫祝字”遠近馳名。

文徵明是唐伯虎的好友,但因為小時受父親文林的嚴格管教,從不敢拈花惹草,所以當唐寅和祝允明瞞著他請來兩妓對他開玩笑時,徵明即為此寫了封長信規勸唐伯虎。而唐伯虎亦不服他把玩笑當真,兩人二十年的友情從此失和。直到十年後,唐伯虎給徵明寫信,坦率檢討自己的過失,徵明讀畢即趕往桃花塢,兩位摯友才在淚水中化了心中的芥蒂。因此,兩人友情更加深厚,無話不談,直至唐伯虎過世。

靈自幼聰明過人,天生喜好自然,不汲汲於官名,始終為唐伯虎他們的最佳摯友。曾在童子試中得到狀元,但因父親早逝,漸漸疏狂不羈,嗜酒如命。祝枝山見他可惜,收他為徒,從此他便常和祝枝山、唐伯虎雲遊四海。有次,三人在酒店喝完酒才發現沒帶錢,於是唐伯虎找張白紙,幾筆勾勒,便成青山綠水,祝枝山接過筆,題了四句詩,更增色不少,最後張靈在綠水旁添了個汲水小童,頓使畫面生氣盎然。此畫不但付了酒錢,更讓他們多喝了幾杯。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左右,16歲的唐寅以第一名考入蘇州府學,初次引起了世人的注意。但唐寅在府學裡不僅是“不務正業”的學生,而且還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士子。說來也巧,唐寅的同學中有一個叫張靈的也是市民出身的少年才子,人極聰明,文思敏捷,好交朋友,喜歡喝酒,善畫人物,又喜古文辭,受到祝允明的賞識,羅致門下。唐寅與他氣味相投,很快便形同莫逆,兩人經常在一起飲酒遊玩,做出許多荒唐行徑。傳說唐寅曾與張靈一絲不掛地站在府學泮池中以手擊水相鬥,說是進行水戰。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唐寅《王蜀宮妓圖》局部

又傳說唐寅曾和張靈、祝允明等於雨雪天打扮成叫化子,敲著鼓唱《蓮花落》,討來錢買了酒到野寺中痛飲,還得意地說:“這種快樂可惜無法讓李白知道。”又傳說有一次張靈在豆棚下舉杯自飲,有人去看他,他自顧喝酒,不加理睬。那人怒氣衝衝地來到唐寅那兒,訴說張靈如何無禮,唐寅卻笑笑說:“你這是在譏諷我呵!”儘管不一定實有其事,但卻反映了少年唐寅在人們心目中的“荒唐”形象。不過,“荒唐”也許只是唐寅性格的外露的一面,就其內心而言唐寅其實是一個感情極為細膩敏感的人,他有一首《悵悵詩》,表露了他少年時代的內心世界:它為每一個春天惆悵,為每一次戀情煩惱;它感到憂傷,卻不知為了什麼;它渴望幸福,卻不知如何尋覓。這是從內心深處流出的青春自白,沒有任何虛偽和掩飾。它反映了少年唐寅的生活態度的一個重要方面,也預示了唐寅人生道路的大致趨向。

唐寅19歲時娶徐氏為妻,徐氏文靜秀氣,溫柔體貼,夫妻恩愛。正在唐寅意氣風發時,父親突然中風過世,母親因太悲傷也隨父親而去,後又驚聞妹妹在夫家喪亡,心愛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時產後熱盛,悄悄離世,可憐的小嬰兒在出世三天後也隨親孃而去。親人接連病故,打擊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後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勵下,重拾古文,發憤苦讀,29歲時到南京參加鄉試中了第一名解元,一時名聲大振,主考官梁儲對他的文才大加讚賞,“南京解元”的名聲也不脛而走。這是唐寅十分得意的事情。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30歲。由於梁儲的推薦以及唐寅的名聲,這年會試主考官程敏政、李東陽以及其他禮部官員都已議論好要讓唐寅成為本科會元,為此科增光。唐寅躊躇滿志地北上了,同行的有江陰舉人徐經,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大旅行家徐霞客的高祖。赴京路上,他慕唐寅的名聲,對唐寅很是殷勤。到了北京以後,兩人來往更是密切。臨近考試時,徐經收買了程敏政的家人得到了試題,他請唐寅代他起草。唐寅雖說也知道這些題目來路不明,但一則科舉時代做模擬卷子本是常事,二則礙於徐經的面子,三則自己根本不把會試放在眼裡,所以就替徐經做了。

唐寅志得意滿而又不諳世故,有一次在朋友面前聊天時將此事漏了出來,卻不料被唐寅的好友都穆記在心上,都穆將此事透露給華給事中,唐寅當時還矇在鼓裡,不知二場之後,華給事中的揭發書早已送到孝宗皇帝面前,孝宗帝勃然大怒,馬上命令程敏政停止閱卷,又令錦衣衛把唐寅、徐經等人抓起來。在錦衣衛獄中,唐寅尊嚴掃地,皮肉受苦,一下子從得意的高峰跌入失意的的深淵。後經查實唐寅是被誣陷的,當道者憐憫唐寅,讓他到浙江去做一個小官吏。有人勸唐寅還是去就職為好,以後也算有個出身,唐寅卻表示“士可殺,不能再辱”,斷然予以拒絕。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唐寅《王蜀宮妓圖》局部

關於這場會試洩題案,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實際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雲:“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這一事件對唐寅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此他絕意仕途,歸家後縱酒澆愁,遊歷名山大川,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翌年,唐寅出獄回到蘇州,但是家鄉並沒有安慰與溫暖,那些捧場捧得最兇的人現在罵他也罵得最厲害。更使唐寅感到難堪的是家人的態度,唐寅曾經是一個全家都寄予厚望使全家都感到自豪的人,但是現在卻永無出頭之日,從而使家人也永無出頭之日,27歲時續絃娶的妻子何氏離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他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唐寅更加放浪不羈,落魄潦倒,借酒澆愁,縱情歡場,消磨時光,他的朋友文徵明只好託人向浙江巡撫求情把他的名字給除掉了,本來已經衰落的家境也因此而更不堪,連生計都發生了困難,此時幸有好友、青樓女子九娘在精神上援濟他。後來他娶了能幹貼心的九娘為妻,自此也潛心作畫,在丹青上大有進展。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37歲即因操勞過度而過世,這對唐寅來說又經歷了一次打擊。

由於生活的鉅變,唐寅開始思索生命的意義,生命是如此的短暫而又偶然,如此的珍貴而又美好,每想到這一點,唐寅心裡便會湧起陣陣痛苦。通過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唐寅樹立了一種以“及時行樂”為核心的人生觀,這促使他進一步拋棄了“立言垂世”的想法,選擇了靠詩文書畫謀生的生活方式。

這種生活方式對他來說具有三重意義:首先,他能夠靠它餬口;其次,經濟的獨立能夠帶來人格的獨立;第三,藝術能夠使他得到創造的樂趣和滿足,從而使生命顯得美好充實,使自我得到完善提高。唐寅憑著自己傑出的才能,在這條人生之路上贏得了空前的成功。唐寅天生豪俠,現在既已被拋出仕途之外,又體悟到生命的短暫偶然,便產生一種擺脫傳統道德的約束,更早過上符合自己天性的生活,認為沒有必要再去尋求什麼功名。

弘治十三年(1500年),唐寅離開蘇州,坐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遊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然後又坐船沿長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給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後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來。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黃州,看到赤壁之戰遺址,唐寅的《赤壁圖》即依此所畫。後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陽樓,遊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嶽衡山。再入福建,漫遊武夷諸名山和仙遊縣九鯉湖。唐寅由閩轉浙,遊雁蕩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達安徽,上黃山與九華山。此時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蘇州。唐寅千里壯遊,歷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後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唐寅《王蜀宮妓圖》局部

弘治十八年(1505年),唐寅36歲時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閒的家園,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塢原是宋人章莊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裡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建成了桃花塢別業,雖只幾間茅屋,簷下卻懸著雅緻的室名“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匾額。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自比採花仙人。春日,園內花開如錦,他邀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此飲酒賦詩,揮毫作畫,盡歡而散。桃花庵成了唐寅後半生20餘年的棲身之地,也成了唐寅與朋友們的聚會之所,一生中的主要藝術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也產生於此。唐寅非常喜歡自己的家,特地為它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桃花庵歌》。

在這首詩中,唐寅透露了自己建造桃花庵的動機,這一動機和他那以“及時行樂”為核心的非功利的人生觀是息息相通的。在《把酒對月歌》中,他更加有力地表達了建造桃花庵與自己人生觀的聯繫:“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此時的唐寅過得清閒而超脫。

明正德九年(1514年),江西的明朝宗室寧王朱宸濠用重金聘唐寅到寧王府做幕僚,唐寅覺察到寧王蓄意謀反,便故意裝瘋賣傻,整天醉生夢死,甚至當眾脫光褲子。寧王實在是難以忍受,就放走了唐伯虎。後來寧王起兵反叛被朝廷平定,唐寅逃脫了殺身之禍,但引來了不少麻煩,從此唐寅就絕意仕途,專心於自己的詩畫事業,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以出售字畫為生,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以表其淡泊名利、專事自由讀書賣畫生涯之志。唐寅此時轉而信佛,自號“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自治一方印章“逃禪仙吏”, 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坎坷的生活,形成了唐寅傲世不羈、不居禮法、蔑視權貴的性格,寧願貧窮也不趨炎附勢。許多有錢有勢的人都想仗著自己的權勢向他要幾幅畫,但他生性不畏權勢而好結窮人。就因如此,所以唐伯虎寧願作畫送給窮人,也不願理會那些高官貴人。清高傲世,必然開罪了達官貴人,因此他的生活並不富裕。嘉靖二年(1523年),54歲的他健康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告別回家後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淒涼的一生,葬在桃花塢北,嘉靖二十六年遷葬到橫塘鎮王家村。他逝世後由其親友王寵、祝允明、文徵明等湊錢安排後事,祝允明寫了千餘字的墓誌銘,由王寵手書,刻在石碑上。後世有關唐寅的生平事蹟大多是從這墓誌銘中得到的。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唐寅《王蜀宮妓圖》局部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淒涼,以致身後詩文幾近散佚。明萬曆年間,常熟書商何君立仰慕唐寅的詩文和為人,不惜重金,徵求片紙隻字,為他蒐集整理詩賦詞章,將唐寅生前近百首(篇)詩文核閱後付梓,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個較完善的詩文集傳世,一時洛陽紙貴。後來,江南著名的出版藏書家、常熟書商毛晉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為人,他在編錄《明詩紀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時,又特地詳細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軼事,豐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詩文內容,為後代積累了生動的文化資料。毛晉後來還獨立承擔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據《蘇州府志》,崇禎甲申三月十六日毛晉與同郡士人遊春至姑蘇橫塘王家村,因見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荊棘荒蕪,牛羊放逐墓園,頓生哀憫之心,他詢問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後,後嗣中唯剩一侄孫孀婦,經濟拮据,困頓城內,以致唐寅四時之祭匱乏。毛晉悽然感嘆:“是朋友之罪也,千載下讀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時與並乎?”於是,毛晉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並且擇地墓旁造三間祠堂。蘇州地方官雷起劍親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遺千古之有心者。”

唐寅一生的主要意義,在於他敢於坦率地追求一種更為自由、更為真誠的生活,他已經達到了封建時代中只有極少知識分子才能達到的精神高度。

名家小傳

唐寅(1470—1523年),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故名唐寅,又因屬虎故又名唐伯虎,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代時與徐禎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藝,號“吳中四才子”。唐寅“任逸不羈,頗嗜聲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在中國畫史上,唐寅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大家”。在繪畫方面精於山水、人物、仕女,兼畫花鳥、竹石,並能熟練地掌握多種方法,能收能放,工寫俱佳,是一位全面多能的畫家。其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頫,更受李北海影響,筆畫俊逸挺秀,婉轉流暢,筆力稍弱,鉤挑綿軟,看不出一絲狂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