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40年開山闢路終成坦途

延慶地處北京的西北部,距北京市區74公里,山區佔地面積佔區域總面積的72.8%。離延慶城區最遠的大栜樹村,到天安門的距離有168公里,比從天安門到天津塘沽碼頭的距離還要多出10公里。改革開放40年來,延慶的交通事業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區域與發展環境,更為延慶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進京”擁擠顛簸一身泥到舒適快捷多元化

延慶人向來把去北京市區,叫作“上北京”,因為,雖然隸屬北京行政區劃,但延慶距離中心城區74公里,著實有些遠。在過去進趟城是全村人的大事兒,六七十年代,腳力好的壯年去趟市區,至少要兩天,用自行車代步也得一天一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當時延慶縣城出行的真實寫照。

直到1983年11月29日,康莊延慶專線開通,康莊火車站成了延慶打開與外界之間門扉的第一把鑰匙,初步解決了延慶百姓的出行需求,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延慶敞開了改革開放的大門,康莊火車站原站長郭滿對此感觸最深。“以前,咱們延慶人要去北京,基本上都是從康莊火車站坐車。”郭滿說。據瞭解,康莊站總面積43.1萬平方米,共設有13條站內線路,每日可承載16對客車、8000餘人次抵達延慶。“康莊專線開通之後,不但解決了延慶人出行的問題,還通過這裡把延慶生產的糧食、物資,更及時地運往全國各地,當年為華田糧庫在三個月內儲備了50000餘噸糧食。”郭滿告訴記者。

1984年7月,長46.6公里的110國道延慶段竣工;2001年,建設了5年的八達嶺高速竣工通車,延慶通往市區的車程從將近3個小時縮短到公交1小時40分,自駕不到1小時。至此,康莊火車站上,昔日熙熙攘攘、人滿為患的景象也逐漸成為歷史。2003年,919路公交車運營權由北京長途汽車公司延慶分公司交北京八方達客運有限責任公司延慶分公司經營,空調車投入使用。2007年919路大站快車開通。

道路交通建設的飛速發展也為延慶構建綠色“高精尖”帶來了新的契機。2008年8月6日,在距離北京夏季奧運會開幕前的兩天,從北京北站出發到達延慶的市郊鐵路S2線正式開通。S2是北京的第一條快速通勤鐵路,八達嶺站、延慶站日均到發旅客約6000人次;140輛919路公交車奔馳在京藏高速上,每日承載著約3.6萬人次往返於延慶。

從“一土到底”變村村通途

通衢坦途,阡陌縱橫。改革開放40年來,延慶城鄉道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少到多,由線成網,從當初的土路、砂石路再到如今水泥路、瀝青路,一條條鋪到百姓家門口,鋪到田間地頭,帶給百姓的不僅僅是高效、便捷,還有滿滿的幸福感。

這幾天,家住香水園街道高塔社區的馬老師給自己的自行車換了新車胎,準備週末和好友一起去騎遊。自行車從最初唯一的交通工具到如今變成休閒工具,背後是延慶40年來不斷改善的交通環境。

“原來延慶的路可不是這樣的。”今年49歲的馬老師回憶起40年前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以前,延慶城區僅有以新風路口為中心的東外大街、南街、西街、北街四條土路,出去走一遭弄得一褲腿兒都是土,到了颳風天氣,人就能變成‘土猴兒’。”

改革開放後,延慶的道路逐漸起了變化。1991年11月,媯水街建成通車,1996年,全縣的鄉鎮道路也鋪上了瀝青。到了2008年,延慶縣城道路增加至近70條,總里程達150公里,“六橫五縱”的城市路網基本形成。就在這一年,八方達公司正式入駐延慶,為延慶群眾提供公共出行服務, 讓公交出行更加便捷、舒適。

不僅如此,道路交通建設駛入快速發展階段的延慶也在2008年把公交“村村通”工程同步在全區鋪展開來。8年後,延慶376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公交車。

從“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到乾淨整潔、四通八達;從坐公交要先步行13公里到公交車開到家門口;從騎自行車到坐公交車、開私家車,再到迴歸自行車,改革開放40年間,延慶的道路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慶的城鄉發展也日趨均衡。在良好的生態本底下,延慶以鄉村公路為構架,打造了千家店百里山水畫廊、媯河生態走廊、古龍路、香龍路、龍慶峽、大莊科、石峽、四季花海8條貫穿延慶全域的騎遊精品線路,讓遊客騎遊在青山綠水間,飽覽延慶的秀麗風光。如今,延慶區域內公路里程已達1903公里,共計896條道路,公路網密度達95.43公里/百平方公里;已開通公交線路47條,車輛258輛,線路總長度1895公里,日均發車約1000車次,日均客運量約 3萬人次,實現了公交線網覆蓋全區,延慶人民享受到了交通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方便、快捷和實惠。

冬奧世園攜三條大路助推綠色發展

2015年底,經國務院批准,延慶正式撤縣設區,2019北京世園會落戶延慶區,作為2022冬奧會三大賽區之一的延慶,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2019世園會和2022年冬奧會的日益臨近,京張高鐵、興延高速、延崇高速這3條冬奧世園配套重要道路工程正緊鑼密鼓建設當中。這三條大路推動延慶,從一座僅有單一生態優勢的封閉衛城,走向產、城、人融合發展的世界級生態融城。

興延高速是2019北京世園會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重點保障工程,南起西北六環雙橫立交,北至延慶京藏高速營城子立交收費站以北,全長42.2公里,途經昌平、延慶,設計為雙向四車道,平原段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山區段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預計今年年底,興延高速將全面貫通,建成通車後近期服務於2019年延慶世園會,有效緩解北京西北方向交通壓力。此外,作為冬奧賽場聯絡線的延崇高速全長約33.7公里,橫斷面佈置為雙向四車道。預計平原段2018年底建成通車,山區段2019年底建成通車,屆時,人們可以從延慶穿境而過,從市區直接抵達冬奧張家口賽區。

作為冬奧會重點配套交通工程,京張高鐵起點為北京北站,全程共設10個車站。建成後京張高鐵運營車輛將採用無人駕駛的新型智能火車,進站乘車人員不用檢票,直接刷臉進站。明年年底,京張高鐵將建成通車,從北京北站到八達嶺長城站僅需20分鐘、到達延慶站只要30分鐘……延慶通往市區、通往外界的路將越來越寬,這路上,承載著跨越發展的希望,承載著因冬奧世園的到來越來越瑰麗的延慶夢想和延慶未來。

回首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延慶人民從出門難,進城難,到現在成為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的重要一環,身在延慶的每一個人都感到身邊不斷髮生的變化。40年來,延慶的道路由1976年16個山區共計道路長122.8公里。到目前的1903公里,共896條,橋樑436座,道路長度增長了百分之1556,道路的延伸,帶來的是城鎮的振興、經濟的精進與人民的富足,不久之後,作為東道主的延慶人,還將迎來世園會、冬奧會兩大世界盛會,延慶的道路必將越發寬廣,延展到更加遙遠與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