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的平仄大家都在說,為什麼要講究“平仄”呢?

只要願意嘗試,你也可以寫出符合平仄及押韻的格律詩。當然,至於詩詞的意境問題,則非短時間內能提高的,這關乎文化底蘊,還是慢慢的修煉吧。

那說了這麼多,什麼是詩詞的平仄呢?

首先,咱們從漢字的拼音講起。在我們的普通話中,發音有四個聲調,即第一、二、三、四聲。

套到平仄上來講,平聲包括第一和第二聲,即為陰平和陽平;第三、四聲則為仄聲,其中第三聲為上聲,第四聲是去聲。

如此一說,各位看官是否會啞然失笑了。我一直以為平仄是相當高深的問題,原來就這麼簡單呀。

詩詞的平仄大家都在說,為什麼要講究“平仄”呢?


且慢,當然不止這些了。畢竟幾千年前的古人跟咱們現代人的發音還是有區別的。除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以外,古時候在仄聲裡,還包括一個入聲。

目前,入聲字在普通話的演變過程中已基本消失。舉個例子,“一”在現代讀音中該是第一聲吧,但在古人那裡,卻屬於入聲字,也就是“仄聲”。

除了入聲字以外,有些字的讀音今音和古音也是有區別的,在現代漢語拼音裡被認為是平聲的,在古代卻也可能是仄聲,反之亦然。

簡言之,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康熙字典》上有一首歌訣,即說明四聲的讀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那說到這裡,各位可能要抓狂了,看起來好複雜的樣子,那我怎麼分辨字的平仄呢?這個問題不用擔心,有專門查平仄的神器,如搜韻網站等。

咱們作格律詩,要按照平水韻表來押韻;填詞,則按詞林正韻表。

下面有書君獻醜以一首習作《七絕.詠梅》來分析下平仄:

群芳落盡始登臺,(平平仄仄仄平平)

雪壓風欺兀自開。(仄仄平平仄仄平)

淡雅清新香暗送,(仄仄平平平仄仄)

冰心一片待春來。(平平仄仄仄平平)

詩詞的平仄大家都在說,為什麼要講究“平仄”呢?


這是絕句創作四種格式中的一種。其中的“壓”、“一”都屬於入聲。

最後,簡單的介紹下詩創作的格式:

五言絕句基本款就是:

仄仄平平仄(1)句

平平仄仄平(2)句

平平平仄仄(3)句

仄仄仄平平(4)句

這就相當於數學的公式,是必須死記硬背的。

記住了基本款,變化款也就簡單多了。它的變化款有三種,即句式排列為:3412,2412,4234句。碰到句子末字為平聲的必須押韻。

至於七言詩,在五言基礎上每句首前加兩字,這兩字與句首的字相反既可,如平平前面加仄仄兩字即可。還有每句的1、3、5字可不必遵守平仄規則。

再擴展到律詩,當然,也包括五律和七律。它的基本款即按12341234排序。變化款也有三種:34123412,42341234,24123412。

如此解釋,不知您看懂了沒有?

總而言之,一首詩因為有了平仄交替,才會產生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相信有書君,詩詞創作入門並不難,只要想學,你眼中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也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呢。怎麼樣,一起玩起來吧!

詩詞的平仄大家都在說,為什麼要講究“平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