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人際交往有這四種距離

我們作為社會群體性動物,來到這個世界的那刻起,就已經處在各複雜的社會關係網裡,在不同的關係中,我們和他人保持著不同的社交距離,那有沒有方法通過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判斷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呢?答案是可以的。

社會心理學:人際交往有這四種距離

距離可以分為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而空間距離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兩個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彼此的關係。在心理學上也有四種空間距離,代表了不同關係之間的安全距離。

1.親密距離:涵蓋了大約45釐米範圍內的實際身體接觸。通常這一距離涵蓋了你的親密朋友、愛人或者與你感情深厚的人。工作中通常不提倡身體親密,但是也有一些例外,例如,人們可能會在親密距離範圍內低聲傳達某些秘密信息。

2.私人距離:覆蓋了45-122釐米的範圍。在這一區域內進行友好的談話和討論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當人們進行激烈的爭論時,有時候會進入私人距離。

社會心理學:人際交往有這四種距離

3.社交距離:覆蓋122-366釐米的範圍。在商業或者非個人化的交流互動中,人們一般會保持這樣的距離。我們通常會與陌生人之間保持這樣的距離。

社會心理學:人際交往有這四種距離

4.公共距離:覆蓋了366釐米以外的距離,直到聽不到為止。在大會上或教室裡面對聽眾講話時會保持這樣的距離。但一些感覺較為遲鈍的人可能會通過在房間裡大聲喊叫來傳遞普通的信息。這種方式的好處接收者不必走近就能聽到。

以上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四種空間距離,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可以通過空間距離判斷人們的關係。當然,有時候人們也會調整個人空間以便對環境進行支配,然而大部分時候,當我們進入他人所能接受的距離範圍內時,他人往往會感覺不舒服,會想躲避,因為這個時候,他們會認為這是對他們個人空間的侵犯。

社會心理學:人際交往有這四種距離

就像我們搭電梯的時候,如果只有我們一個人,我們會站在中間位置,如果又來了一個人,我們會站在角落一邊,人越來越多,我們也會不斷調整自己的位置,而且我們總是會不自覺的眼睛往上看,其實這就是因為自己的空間被侵犯,他人進入我們所能接受的空間距離,而我們又暫時無法逃離,所以只能通過眼睛來躲避或想確認自己是否已經快到達想到達的樓層了。

社會心理學:人際交往有這四種距離

我們每個人對於不同關係的人都有自己所能接受的空間距離,所以如果關係不是很好,儘量不要侵犯他人空間,除非你們的關係在慢慢熱化。空間距離就講解到這裡了,你們有什麼想發言的或者有什麼比較關注的心理學方面,可以在下方留言喔,大家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