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感谢大家喜欢小编的文章,喜欢的朋友可以转发,也可以点击上方关注一下,往后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心理学,探索更多关于人类心理的奥秘)

前面小编介绍过弗洛伊德、荣格这两位心理学家,现在小编和大家介绍一下与他们两位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人之一的阿德勒以及他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阿德勒,全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和弗洛伊德一样是奥地利人,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阿德勒可以说是一个很励志的人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停地超越自卑,追求优越的,走向成功的一生。

阿德勒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也是犹太人富商,然而他并不开心。家里有六个孩子,他排第三,因为他患佝偻病,身形矮小而且行动不便,对此他有着深深的自卑;幼年时弟弟的去世以及他本人有两次被车撞的经历,他很害怕死亡,五岁那年,他差点因为疾病逝去,后来终于痊愈了,就是从这起,他决心当个医生。然而他的成绩却不理想,老师觉得他不具备工作的能力,甚至父母也劝他去做鞋匠,但是,坚强的阿德勒没有放弃,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异常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1888年阿德勒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后来也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后来与弗洛伊德结识,在1900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出版后,他读到了此书,并对其深有好感。于是他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做辩护。或许正是这一缘故,当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组织——“星期三心理学会”后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请加入,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1910年,在弗洛伊德的推荐下,他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第一任主席。后来发现与弗洛伊德的学说理念不和,1911 年,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于是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携他的追随者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12 年改称个体心理学会,后来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更多侧重的人性本原的欲望和恶念,其主要理论是关于潜意识和性本能及攻击本能;而阿德勒则觉得意识才是人格的中心,他觉得人性格和成长是受遗传,环境和创造能力决定的,人有能力改变情况改变自己,追求优越的生活目标;弗洛伊德看到的总是陷于与社会或各个人相互冲突之中的个体,而阿德勒看到的却是寻找友好、和谐的个体。相对来说,阿德勒的学说是积极的,这与他本人的性格和经历也是分不开的。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学说范围是家庭和个人层面的,涉及到我们童年,幼年时期及儿童的教育方式层面的。他的个体心理学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某个方面的自卑,那我们的自卑是来源哪里,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自卑的感觉呢?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阿德勒幼年深受自卑情结影响,因此他的理论也很多关于自卑方面,自卑与补偿也是其个体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在婴幼儿时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都处于劣势,必须要依赖成年人才能生存,他们由此必然产生自卑,但是自卑背后也有着补偿。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在他看来人生本来就不是完美无缺的,有缺陷(包含身体缺陷)就会产生自卑;然而自卑感也不是无用的,他认为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原始的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因为自卑的背后也有着补偿,这也是出于追求优越的目标。自卑可以使人堕落,逃避;也可以使人更加坚定信念,使人发奋图强,改变命运。

自卑的表现有哪些呢?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1.自大,自负。这种人内心对自己是没有自信的,自大是为了武装自己,不想承认自己无能,于是包装自己,给自己一种自己认为的优越感。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2.喜欢对比,妒忌他人。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优秀,内心见别人优秀总是充满妒忌,总是看见别人的都是好的,看见自己的都是缺点,因此,这种人内心也是自卑的,生活也很压抑。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3.喜欢逃避他人,躲在自己的世界。这是很明显的自卑的表现,对自己非常缺乏认可,缺乏自信,害怕他人的直视的目光,躲避社交,不喜欢接触他人,喜欢独来独往。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4.炫耀自己所有的。生活里,社交平台中,我们总可以看见很多炫耀自己的奢侈品,炫耀自己的财富,炫耀自己另一半等等的人,这类人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曝光给他人,带着一种虚荣心理,渴望得到他人羡慕的赞许,太过在意外界的看法,其实这也是一种自卑的体现,是自卑情结的过度补偿。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只是我们如何,从哪个角度去看待而已。阿德勒无疑是积极的,励志的,他也一直关乎,鼓舞人们,他始终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自卑情结背后有着补偿,补偿是为了实现个体追求优越的总体目标。追求优越是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体目标。人人都渴望做个完美,没有缺陷的人,都希望可以赢过别人,征服别人,甚至也会羡慕别人,这都是源自我们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

要追求优越就要有行动,要通过各种行为来实现,因此生活风格这个概念也是由此而来;是指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经定型化的行为模式,他认为人的生活风格在四五岁时以往的家庭环境里形成后几乎一生不变;人们所说的三岁看一生大意也是源自于此,因此大人往往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生活风格有4种,分为健康和变态的,区别是超越自卑,寻求补偿时是不是兼顾社会利益的。

1.统治-支配型

这类人倾向支配他人,很少有社会兴趣,表现主动,但大部分行为是利己的。

2.索取型

这类人喜欢依赖别人,喜欢向别人索取,在社会活动中比较被动

3.回避型

这类人喜欢躲避社会,外界,他们害怕失败,他们被动,因此也往往无所作为。

4.社会利益型

一种健康的生活风格。他们能够积极面对问题,力求解决问题,处事主动。

阿德勒提出的生活风格的研究途径有3种: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梦的分析。

(不同出生顺序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个体对自己的早期生活的回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其个性,梦代表一定的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可以帮助全面了解一个人,梦显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侧重的是潜意识层面的被动的影响,而后阿德勒还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属于积极的,主动的影响,是人格直接参与自己的命运并且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和外界的联系,是按照自己的独特的人格来构建属于直接的生活风格。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来说,是相对简单易懂的,范围也较小,更多是在家庭和儿童教育方面的,他毕生都在研究人格在幼年时期的形成,也提出了关于儿童的许多观点,因此他的心理学说对个人和现代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意义。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最后,小编发现,很多心理学巨人的幼年时期都是挫折,磨练比较多的,他们刚开始往往都是不完美的,不成功的,却由于坚定的毅力和刻苦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一生,对世界做出伟大的贡献,因此,小编希望,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努力,目标总有实现的一天。

最后谢谢大家的阅读,喜欢小编的可以关注下,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知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