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型銀行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有人說“結構性存款”越來越火,可靠嗎?

菜鳥學理財


結構性存款是一種保本浮動收益型的存款產品,通常掛鉤某一浮動利率,可以理解為債券和期權組合成的衍生產品。以下以商業銀行常見的一款結構性存款產品為例。

常見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設定最高收益率和最低收益率,浮動收益掛鉤某種參照標的,如Shibor利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Libor利率(倫敦同業拆借利率)。根據參照標的的利率和執行水平(某一事先確定的利率)的關係確定取最高收益率還是最低收益率;根據觀察期(起息日至到期日的所有工作日)內利率取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的相應的時間佔比來確定到期收益率。

例如,假設產品收益率為R1-R2,產品期限共T天(觀察期共計t個工作日,t≤T),掛鉤參照為3MShibor利率,執行水平為X。如果觀察期3MShibor利率大於等於X共計t1天,小於X共計t2天,則到期收益率為R2*t1/t+R1*t2/t。

結構性存款一般是保本的,由於結構性存款整體風險較低,但相對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收益較高,可以在保障本金和最低收益的同時可能獲取更高收益,因此適合風險厭惡程度較高且對流動性需求不大的投資者。


財鹿尖尖角


確實結構性存款是一類新型的產品,可以默認為是保本型“理財產品”但是他不是理財產品,只是一種存款產品,只能保本,且不保息。

那麼什麼是結構性存款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強打算將100萬進行存款,但是由於存款利息較低,所以希望有可以保本且有可能要獲得高收益的產品,那麼理財師建議選擇結構性存款。
理財師這麼解釋:其中80萬用來定存,收益固定,而剩餘的20萬則用來進行高風險投資,主要與金融衍生交易(包括但不限於期權、調期、遠期等)掛鉤,至於具體與那個衍生品掛鉤,各銀行不同。
由於70萬存款的利息是確定的,用這部分的利息來實現整個產品的保本,存款部分本金+存款部分利息=全部本金,而額外的利息,則要由剩餘20萬投資來實現,當然也有可能無法實現。
所以算下來是保本的,但是不保息,到期後有可能獲得高收益,也有可能就是本金。

所以,依然是可靠的,因為他不屬於理財產品,而是存款,本金受銀行存款保險制度保護,起碼不會虧本金。

但是風險就是有可能到期後,沒有收益。當然,也有可能獲得高額收益,比如10%。


強仔聊財經


結構性存款,是存款類的產品,本金保證,收益保底,納入存款保險的範疇,所以結構性存款是可靠的。

但是結構性存款與傳統的存款還是有一些區別;

1、結構性存款一般有一個浮動區間,收益往往會有所浮動,不開具紙質存單;

2、結構性存款的存期相對多些,分為3月、6月和一年期;

3、結構性存款在封閉期是無法支取或轉讓的,而傳統存款支持提前支取或部分支取,只是利息會有所損失

作為尋求安全性高、存期要求短又要求保本的理財客戶,結構性存款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財瑾微課堂


保本保息理財產品?開什麼玩笑,按照我國現有金融監管規定,只有國債和本息合計50萬元以下的銀行存款是保本保息的,其他理財產品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息,最多隻能承諾保本,還是的有一定限制條件下,結構性存款也是理財產品而非真正的存款產品。

所謂結構性存款,簡單的說就是一部分是存款(通常比例較大),因為這部分利息是確定的,用這部分來實現整個產品的保本,存款部分本金+存款部分利息=全部本金,而額外的利息,則要由期貨、期權等高槓杆高風險產品來實現,當然也有可能無法實現,打個比方某結構性存款是由存款部分和美元兌港幣匯率期權掛鉤,當美元兌港幣在7.00-9.00之間,收益率為4%,當大於等於9.00或小於等於7.00,則收益率為2%。

所以,結構性存款只能說保本(部分預期收益率較高的可能還不一定完全保本),無法說保收益,較真一點說,最多保障最低收益或者部分收益,無法保障最高預期收益。


鑫財經


“結構性存款”越來越火?這題的前半段已經是偽命題了,一定要多看新聞,這結構性存款目前已經被監管部門盯上了,部分小銀行已經在5月份以後被叫停了結構性存款產品,這個產品雖然當初被譽為保本理財的替代品,但因為部分銀行把“真結構”玩成了“假結構”,這款產品在某些小銀行目前真在面臨著消失的境地。只能說“真結構”越來越火,“假結構”瀕臨絕跡。

結構性存款走偏的路線一般有兩種:1.部分商業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把內部轉移價格提高,再讓利給客戶,客戶獲得了無風險的高收益;2.通過假分層的鼓手產品,設置一個100%會實現某固定利率的觸發條件,把原本存在風險和概率問題的收益變成固定收益。這兩種行為已經違背了結構性存款的設計初衷,變成了違規的套利行為

所以,在某些銀行結構性存款變成了新的剛兌產品,被叫停是無可厚非,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假結構”正在毀掉一個好產品。

後半段的問題:結構性存款本身並沒有問題,而且越來越安全,非常可靠

結構性存款在產品設計上本質是“存款+期權”的模式,配置高比例的現金存款再加上低比例的金融衍生品,通過這樣的資產配置可以實現本金的安全,也有博取高收益的機會,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並且在2018年9月理財新規的正式落地,結構性存款正式納入銀行的表內業務,和一般性存款擁有同等的地位,50萬元以內享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更加沒有問題。

所以,部分假結構性存款面臨著觸犯監管紅線的風險,真正的結構性存款沒有問題,會不會持續的火下去,要看路怎麼走了。


不立而立


  結構性存款並非全部保本保收,有些結構性存款它保本但不保收,而有些它既不全部保本也不保收,不能一刀切的認為全部保本保收,具體的結構性存款要看具體的產品說明。

  從風險與收益上分類,結構性存款主要可以分為三類:

  一、最低收益保證型。即該產品收益在一個範圍內,比如2%-5%之間,最低可獲得2%的收益。相對此類產品收益最低,風險最低。

  二、本金保證型。即本金不受損失,但卻沒有最低收益保證,可能沒有,可能很高。相對此類產品收益較高,風險較高。

  三、部分本金保證型。即部分本金不受損失,比如95%的本金保證,可能會造成5%的虧損,但收益可能很高。相對此類產品收益最高,風險最高。

  結構性存款屬於銀行表內業務,存在形式是“存款+金融衍生工具”,即“低風險低收益+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組合。

  存款部分計入“客戶存款”,需要繳納存款準備金、存款保險金、計提減值損失和風險資本等;而孳息或者少部分資金進行高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投資。

  一般情況下,金融衍生工具部分資金行權能達到預期收益率,而不能行權,僅能獲得最低保本保收,或本金保證,甚至是部分本金保證。

  如果不存在金融衍生工具是否行權,都可獲得預期收益率的結構性存款,那麼該類結構性存款通常為“假結構性存款”,也通常出現在小型商業銀行中。

  假結構性存款通常用人民幣理財產品去充當,並不存在實質性的存款部分資金,更有甚者設置資金池,以新錢還舊債的形式存在。因此,部分小型商業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需要注意,特別是不將是否金融衍生工具來區分預期收益率的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中的金融衍生工具在不行權的情況下,收益率通常為2%-3%,高於此類收益的結構性存款需要注意。而行權通常能達到4%上下,甚至5%。

  當然嘍,如果買的是真結構性存款,那是非常可靠的,存款部分受《存款保險條例》最高50萬的保障,本金不可能遭受大幅虧損。而如果買的是假結構性存款,那隻能呵呵,然後祝你好運了(相當於普通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不發生金融危機等情況也不易虧損)!


三人聚眾


首先需要糾正一點,結構性存款不是一般性存款,所以並不能保本保息。

目前唯一能保本保息的是銀行的一般性存款,包括銀行大額存單。

而現在有一些銀行歪曲概念,對外宣傳的時候,把結構性存款當做存款來宣傳。但結構性存款跟一般性存款雖然都有存款兩個字,但是兩者卻有很大的區別。

一般性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只要是50萬之內,不論銀行是破產還是什麼樣的,都會百分之百獲得償還,而結構性存款是不受保險條例的保護的,所以它是有一定的風險的。

而銀行對外宣傳,之所以敢說保本,這主要是跟結構性存款的投資結構有關。

結構性存款一般會分成兩部分。大部分資金是用於投資銀行存款,或者是安全性高的國債,這部分存款或者購買國債的本金和利息是作為保本的基礎;另外還有少部分資金會用於投資一些金融衍生品,比如股票指數,外匯等等,以博取更高的收益。



我們都知道股票外匯這種波動是非常大的,不可能完全做到百分之百獲得收益,所以用於投資金融衍生品的這部分資金,有可能會給你帶來可觀的收益,你也有可能出現收益為零,甚至出現本金虧損的情況。

再說下結構性存款現在並非越來越火爆,而是有降溫的趨勢。

進入2018年以來,由於受到資管新規的影響,銀行的理財產品不能再承諾保本保息,所以理財產品市場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銀行理財市場一度低迷。



而在資管新規出來之後,結構性存款就作為保本保息理財產品的替代品,突然火爆了起來。

2017年的時候,全國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只有7萬億左右,而進入2018年以來結構性存款就像坐上火箭一樣飛速發展,截止2018年9月份,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已經突破10萬億,這個速度是相當驚人的。



而結構性存款之所以能夠發展這麼迅猛,就是因為銀行一直打著保本保息的旗號,很多不明就裡的客戶就這樣糊里糊塗地購買了。

但實際上結構性存款不是一般性存款,它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在結構性存款規模不斷增長的時候,監管部門也開始出來動手監管了。

2018年9月28日,銀保監會下發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再度重申,商業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應當具備相應的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才可以。

這個資管新規出來之後,很多銀行都被迫暫停結構性存款發行,所以之前一直火爆的結構性存款得到降溫。

除此之外從下半年開始,央行已經實行了兩次定向降準,向市場釋放了1萬多億的流動性資金,所以銀行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緩解,發行結構性存款有所降溫。

那結構性存款可靠嗎?

結構性存款是介於一般性存款跟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一種特殊投資,安全和收益性也是介於一般性存款跟理財產品之間,所以還是相對比較可靠的。

目前很多銀行結構性存款除了保本之外,還會有一個最低利率承諾,這個最低利率,大部分銀行都可以實現,所以還是相對比較可靠的。

但是你在選擇結構性存款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掛鉤的是什麼金融衍生品,如果說掛鉤的金融衍生品波動性比較大,那我建議你不要輕易選擇。


貸款教授


結構性存款是銀行為了應付中國人民銀行打破剛性兌換的要求,結構性存款就是存款+股權,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流動性等。屬於一個低風險的投資,央行的存款需要交納部分責任準備金,理財的錢是不用交納的,結構性存款,雖然是理財,但是有存款兩個字,銀行可以用這部分的錢拿去交納法定責任準備金,這樣對銀行也是一個好事,也是銀行利用政策吧。


保險經紀人張鑫


作為典型散戶,這件事其實和散戶無關。

結構性存款,因為冠名存款二字,必然保本,這是監管要求,至於收益,只能保證基礎收益,並不能成為一個好的配置工具選擇。

結構性存款,適合的不是資金量小的客戶,反而只是為大戶提供一個配置工具


微視點觀察


哪裡有保本保息昂~資管新規出臺之前~也沒有承諾收益的銀行理財~出來以後~保本理財逐漸成為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