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何只購買了12架Su-57隱形戰鬥機?

她叫楊小颯


蘇57戰鬥機爭議一直很大,不光外界對蘇57戰鬥機有爭議,俄羅斯內部對蘇57戰鬥機是否滿足空軍對下一代戰鬥機的要求也存在質疑。體現出來就是蘇57現在略顯尷尬的處境,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只好先象徵性的買幾架。

當初拉印度一起來搞蘇57,就不被很多人看好,現在印度也退出了蘇57項目,就連印度都對蘇57頗有微詞,可見蘇57的問題還是蠻嚴重的。

能不能實現隱身還是一個問號,蘇57的外形設計就決定了隱身效果好不到哪裡去,尾噴口不隱身、進氣道可以直接看到發動機葉片、前後分離式座艙蓋、在這些RCS貢獻大的地方上沒有采取任何措施。蘇57天天在天上飛,從來沒有見帶過“龍勃透鏡”這類反隱形裝備,相反中國殲20戰鬥機飛行時必帶“龍勃透鏡”。據估計,即使能夠實現隱身蘇57的隱身性能也是大打折扣,RCS至少比F22和殲20要高出一個數量級。

蘇57沒見過“龍勃透鏡”

在四代機諸多指標中壓倒一切的是隱身性能指標。這方面可以說是不及格。

最無極戰鬥機的內置彈倉也讓人詬病,開倉帶彈的照片一張也沒有,各類外掛武器倒是層出不窮,即使按照推測,有兩個串聯彈倉,其容量和使用性能也比殲20、F22落後,側武器艙也沒有,格鬥難道要用炮打?

蘇57外掛武器倒不少

蘇57航電、火控肯定趕不上殲20的,現在看起來,除了蘇式戰鬥機引以為豪的機動性之外蘇57在其他方面確實乏善可陳。當初倉促上陣,現在騎虎難下,如果不採購,俄羅斯投入的錢就算打了水漂,但這種技術狀態確實讓俄羅斯沒有大規模採購的慾望,還不如把錢省下來,多買幾架蘇35。

蘇57起點太低,依然是延續三代機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總想著在三代機的基礎上“改”出四代機,那是不可能的。現在再想回過頭去,已經沒有可能,基本上就這樣了,俄羅斯象徵性的採購一些也是給自己點面子,找個臺階下吧。


一坑四彈


俄羅斯國防部在前不久與蘇霍伊公司正式簽署了最新五代戰鬥機蘇57的採購合同,標誌著蘇57戰鬥機即將進入正式服役階段。然而俄國防部給出的訂單數量卻令人大跌眼鏡:這筆訂單僅包含2架蘇57戰鬥機!相比之下,米格35戰鬥機至少還獲得了6架的訂單量。而且這絕對不是開玩笑,因為根據俄羅斯此前公佈的消息,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蘇57戰鬥機的採購數量也肯定不會多,預計前期產量將只有12架!

12架的產量能幹嘛呢?無論是對於注重機動性和速度的傳統機型,還是對於強調隱身能力和數據優勢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這樣的數量都實在是太少了,甚至可以說根本就無法發揮作用。要知道美國及其盟友在未來20年內將要生產3000多架F35戰鬥機,僅僅美國自己採購的F35戰鬥機數量就已經是一個大數目。如果蘇57戰鬥機真的只生產12架的話,那麼就算蘇57的技術水平達到F22的級別,也恐怕無法和F35戰鬥機相抗衡,因為F35用“機海戰術”就可以把蘇57玩死。

俄羅斯當然不是不清楚這種情況的存在,但是蘇霍伊公司的蘇57戰鬥機項目進展確實很緩慢,這也算折射出了當下俄羅斯面臨技術和資金雙重難題的困境。俄羅斯認識到蘇57能夠勉強進入服役已經相當不易,它的象徵意義高於實際價值。當前蘇57戰鬥機的發動機還需要優化,而機身許多設計也並不合格,例如分離式座艙蓋這樣的落後設計,還有進氣道的缺陷、令人吐槽的隱蔽能力,這些問題都困擾著蘇57的發展。俄羅斯國防部能夠在這個時候勉強給蘇霍伊公司兩架的訂單,已經算是夠意思了。要是換了財大氣粗的美國,估計早讓這樣慘不忍睹的項目直接下馬了。

所以在短期來看,蘇57戰鬥機的產量是不可能增加的,也許在經過緩慢發展之後,這樣的情形才會有所改觀。但是俄羅斯也必須衡量時間成本的問題,如果蘇57止步不前,那麼俄羅斯就更難空談六代機的發展。而現在隨著F35和殲20戰鬥機的入役,六代機的發展其實已經悄悄開始了。中美俄在六代機方面可以說起跑線差不多,但是現在看來只有美國和中國能夠快步發展,俄羅斯恐怕又要在六代機項目發展上繼續保持落後了。至於俄羅斯說的蘇57戰鬥機能直接升級為六代機,這個估計只能當是開玩笑。


白虎堂


俄羅斯空軍購買12架蘇-57戰鬥機是一個無奈之舉,從2010年開始蘇-57就已經完成了首飛,但是蘇-57的出現算是轟動世界的事情,這是美國之外第一個研製的第五代戰鬥機,但是隨後蘇-57就被貶得一無是處了,而到了2018年俄羅斯航空工業乾脆宣佈蘇-57的研製需要重頭開始,這是因為蘇-57的性能不能滿足未來的作戰需求。

蘇-57雖然被叫做俄羅斯的一款五代戰鬥機,但是從這款戰鬥機外形設計來看卻沒有脫離原來的框架,不僅僅如此還是一款不具備很強隱身能力的戰鬥機,其發動機進氣道設計竟然不是S型號,這個讓蘇-57的發動機的葉片直接暴露在對手的雷達波之下。從這個看俄羅斯為了獲得蘇-57的部分性能情願犧牲隱身能力,這個也是一個無奈之舉。

蘇-57從2010年完成首飛到2018年宣佈推倒重來,俄羅斯走了一條彎路,而至今建造的眾多的原型機也得有一個去處,據說俄羅斯空軍獲得12架蘇-57戰鬥機就很有可能是來自於這些原型機。在目前的原型機中有數架已經換成了俄羅斯空天軍戰術編號,這個也說明這些原型機的去處。

蘇-57戰鬥機只能算是5代戰鬥機上的嘗試,俄羅斯還準備在蘇-57上驗證一系列的6代戰鬥機的技術,只具備實驗價值的蘇-57不是俄羅斯空軍所需要的,因此購買12架也就是一個象徵性的動作而已。蘇-57的研製目標是達到美國空軍的F-22A的水平,目前看這個目標根本就沒有完成,這也是俄羅斯空軍僅僅採購12架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航空視界


不能從這次購買數量上就說Su-57涼了。具體的採購還得看俄羅斯的節奏,蘇軍在裝備戰鬥機的時候都是先期實驗性的裝備。

從歷史上看當初Su-27列裝的時候也是僅僅是在1985年的時候裝備了6架,在1986年之後陸續下單大量生產的,其真正的大批量生產是在1988年到1989年。至今單Su-27一型戰鬥機一共生產裝備了802架。

我們現在看到的Su-57第一次下單就達到了12架,這也是說明Su-57實際上已經基本滿足了俄羅斯空天軍的基本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空天軍才開始正式下訂單的。

實際上不僅僅是俄羅斯這樣去做,很多國家(包括我國)軍方都是以這種節奏購買戰鬥機的。



戰鬥機,尤其是新型號戰鬥機如果不能進入到軍隊手裡進行一系列的實驗性裝備,那麼還會暴露出來很多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因此先小批量購買,在某幾個部隊內試點進行裝備使用,總結下改進意見後後期生產按照改進建議進行會使軍隊得到更加完善的戰機。


說到我們的殲-20,其實也是這樣的節奏。先期我們做了10架原型機,後面已經生產了50架左右的殲-20投入部隊。如果關注殲-20的讀者是不是能夠看到不同的殲-20照片有這樣或那樣的改變呢?這就是適應性的改型,等到幾年以後恐怕會有一個大的量產型號出現,到時候就已經叫做殲-20B了。


軍武數據庫


由俄羅斯自主研發的蘇-57重型隱身戰機,也是當時世界上第二款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在當時該機型的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的,可事與願違,雖這款戰機面世的早,但受限於俄羅斯逐漸衰退的軍事航空實力,在其進行相關試飛測試時,總是出現那樣這樣的各種毛病和缺陷,讓俄羅斯軍方非常的不滿意,也遲遲的沒有通過相關的國家測驗,也直到近日才勉強的通過了相關的測試。

也據國外的新聞媒體報道稱,此次俄軍方只計劃採購小批量的蘇-57重型隱身戰機,用來裝備俄空軍部隊。當然,也能從俄軍此次戰機採購的數量看的出來,俄羅斯軍方對於蘇霍伊飛機設計局獨立研發的蘇-57重型隱身戰機項目,是頗為不滿意的,但也礙於國家武器戰機裝備能夠長期順利的發展,也為了不讓蘇霍伊飛機設局在這個項目上白白耗費金錢物力和時間,也只得忍痛採購一定的戰機數量,讓蘇霍伊飛機設局能夠回收一定的資金,好迅速為下一階段對於蘇-57重型隱身戰機的改進展開研發工作。

其次,就是雖然俄羅斯軍方對於蘇-57這款隱身重型戰機項目整體展現出來的戰機性能並不是特別滿意,但畢竟該機型也算是準第五代隱身戰機了,這樣的戰機研發能力,放在全世界範圍之內都沒有幾個國家所能具備的。也因此,蘇-57這款重型隱身戰機也是有著自己的戰機性能優勢,也值得俄空軍先行採購一定數量,好讓部隊先行熟悉,好讓以後蘇-57完善後的相關戰機型號一經成熟,就可以快速裝備俄軍部隊。

最後,此次俄軍方小批量的採購蘇-57重型隱身戰鬥機,也是向外界展示一種信號,俄羅斯的蘇-57隱身重型戰機項目並未涼,也為日後該機型真正成熟之後,能夠更好的出口到潛在的國外用戶軍隊之中,也為蘇-57隱身重型戰機前期積累了一定的戰機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