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的江湖往事

2018年,來自山西汾陽的導演賈樟柯已經48歲了,即將邁入天命之年。

從當年的那個北京電影學院的落榜旁聽生,到45歲就拿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金馬車”,賈樟柯的導演生涯像電影一樣傳奇。

最近,他用自己的新作《江湖兒女》迴歸內地大銀幕,我們見到了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賈科長。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一方面賈樟柯一如既往地影像風格上進行著大膽的創新,但同時在成片效果上追求一種類型化的敘事風格。

《江湖兒女》有一個犯罪愛情片的故事框架,講述的是一段跨越17年的充滿兒女深情和江湖義氣的中國往事。

和以往的作品一樣,這部電影同樣帶著賈樟柯強烈的個人情感,背景同樣設定在他的故鄉山西。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故事從2001年展開,延續到當下的中國,一直默默地旁觀著這18年來的瞬息萬變。

而在這將近20年的時間裡,恰恰也是賈樟柯對自己的創作生涯的一次總結與迴歸,同時也暗含著整個中國社會所遭遇的巨大轉折與時代映射。

作為導演的賈樟柯並不算高產,從影二十多年,賈樟柯只拍了九部劇情長片以及幾部紀錄片。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從處女作《小武》開始,賈樟柯便確立了自己之後二十餘年的創作方向,他

始終都把鏡頭對準了變革時期的普通人,關注他們的日常瑣碎、喜怒哀樂。

賈樟柯被譽為“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和他的同儕們一樣成名於新千年前後,彼時的中國電影商業化浪潮正式開始。

當第五代導演開始追逐高投入高產出的商業大片之時,而以賈樟柯為代表的第六代導演們卻選擇了一種“背道而馳”的方式,拍攝了大批紮根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儘管他們的作品往往因為成本限制,而顯得非常樸素,鄉土氣息十足,但在這種粗糲寫實的畫面裡,觀眾卻見到了最真實的中國。

在他的作品裡,始終用一種審慎時代的眼光來捕捉所身處的社會洪流,記錄你、我與他一同身處的時代變革。

《小武》裡,賈樟柯用一個“慣偷”的視角記錄下了劇烈轉變社會中的邊緣人群的生活;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站臺》裡,賈樟柯又從一個沒落的文工團的遭遇,呈現了一代人的迷茫與陣痛;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而到了在《三峽好人》中,賈樟柯依託於三峽工程建設,以人文關懷的態度為觀眾展示了苦難下的中國現實。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正如外國媒體所盛讚地那樣:

賈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

他對現實的關注就像是點亮庸常生活裡的一束光,雖然凌冽卻溫暖。

在賈樟柯的電影中,沒有渲染也不煽情,只是將鏡頭對準普通人的生活,點到為止。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江湖兒女》是賈樟柯的第九部劇情長片,也是他第五次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在今年的戛納主競賽作品中獲得了場刊

2.9的不錯評分(滿分4分)。

作為年度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作品之一,《江湖兒女》也是賈樟柯目前投資最貴的一部作品,由中法合拍,光是預算就就達到4600萬人民幣。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影片的女主角是賈樟柯的妻子,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御用繆斯,女演員趙濤出演。

在電影中她飾演的

女主角巧巧是個“江湖女子”,愛上了當地黑道大哥,由柏林影帝廖凡飾演的斌哥。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早已躋身國際影帝的廖凡是內地影視圈公認的實力派演員,不僅渾身都是戲,而且挑選劇本的眼光精準。

說起廖凡曾飾演過的角色,不論細膩溫和還是憨厚耿直,抑或是粗獷豪放,角色在他手裡總能讓觀眾印象深刻。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廖凡的演技之所以能讓大眾認可甚至刮目相看,在於他對非常態人物的塑造能力。

無論是早期在《綠帽子》中那個帶著狠勁兒的極端綁匪,還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中“壞得純粹、渾得直接”的皮條客,亦或是《白日焰火》陷入壓抑苦悶的刑警張自力,師父

中隱忍腹黑的詠春拳師陳識。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在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中,廖凡切換自如,他的表演往往充滿著極強的煽動性和爆發力,因而令人過目難忘。

而在《江湖兒女》當中,廖凡則飾演了一位外表冷酷,作風強硬但內心卻充滿柔情的出租車公司老闆斌哥

就像很多的江湖傳說故事裡所講述的那樣,斌哥這樣的漂泊江湖的地下梟雄遇到了敢愛敢恨的女模特巧巧。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兩人感情進展順利,巧巧希望儘快結婚,但斌哥卻經常在外呼朋喚友,作風粗礫,很快就引來了競爭對手的敵對。

在一次街頭械鬥中,巧巧為了讓斌哥脫身朝天鳴槍,自己也因此鋃鐺入獄。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五年刑滿釋放之後,身在江湖念舊情的她,踏上了尋找舊情人斌哥的路。

瘋狂炙熱的愛情,搭配黑幫犯罪的類型外衣,乍一看這似乎是一部迥然於過去賈樟柯作品的類型電影。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但從中也能看到不少賈樟柯電影中慣常使用的經典元素:

故事發生地山西、聚焦被主流忽視的小鎮人群、舞廳蹦迪與葉倩文的歌曲、象徵著時代變遷的三峽工程、賈樟柯慣用的分段式敘事結構等。

這些賈樟柯電影中的標配符號,構成了他獨特的影像風格,也完成了對當下中國的雕刻與記錄。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早在之前的媒體採訪中,賈樟柯曾說:

我一直想拍一部關於江湖的電影。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什麼是“江湖”?

江湖是一箇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特定概念,得益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武俠小說和香港黑幫電影而逐漸為人所知。

在賈樟柯看來,江湖這個特定的概念在中國文化中地位相當重要,它更像是——

一部分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一方面江湖是獨立於現代文明社會的概念,它有著自己的社會形態和叢林法則;而另一方面,混跡於江湖的往往是邊緣人物,他們代表的是被時代隔離的底層人群。

賈樟柯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過:

我想通過這部影片來探討現在‘江湖文化’中已經流失的部分,現代社會中,江湖依然佔有很大比重,但與此同時,現在的江湖已經跟以前相去甚遠了。

所以在賈樟柯的電影裡,總是偏愛和留戀那些靠著傳統的情感信仰鏈接的人的情感關係,就如誠、信、忠、義、禮等等。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而作為伴隨著錄像帶長大的一代,賈樟柯曾通過吳宇森,張徹,杜琪峰等導演在電影中描繪的世界理解江湖的規則。

到了電影《江湖兒女》中,這個“江湖”則明顯脫胎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受到錄像廳港片時代所影響的,中國小城市獨有的江湖。

電影的中文片名《江湖兒女》,源自著名導演費穆生前籌拍的最後一部電影。所謂的“江湖兒女”,既是明指黑道分子,也是暗指那些儘管出身卑微或清貧卻堅持正義的人。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道出了賈樟柯心中的賈氏“寫意江湖”。

在KTV包間的燈紅酒綠中,斌哥和巧巧帶著一眾小弟,將大大小小數種白酒全部一股腦倒進一個大搪瓷盆中。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然後眾人在斌哥的帶領下,用玻璃杯舀上一杯度數不明的酒水,互道一句「肝膽相照」之後一飲而盡。

而由臺灣歌手葉倩文演唱的《喋血雙雄》的主題曲《淺醉一生》像是時間膠囊般貫穿了全片,顯然導演賈樟柯在此片中有意要致敬自己心中的“江湖片”大佬吳宇森

電影中呈現的是一種草莽英雄式的底層江湖——

雖然他們也講義氣情懷,但這江湖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利益燻心下的勾心鬥角和時代的變遷,又時時刻刻在瓦解這種近乎理想主義的小鎮團伙。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江湖兒女》所講述的是"時代洪流中的江湖情義”,那些關於時代與社會的問題,統統被濃縮進了男女主角斌哥和巧巧這兩個小人物的命運轉折裡。

在之前曝光的兩張男女主角海報中,兩個情義之人,彼時風光無限的斌哥和此時堅強獨立的巧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畫面中翻滾的流沙似乎也象徵著匆匆流逝的時光和紅塵之中二人無法割斷的情義。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海報上的有的那句意味深長的宣傳語,彷彿也是對兩人情感命運的暗示:

一生很短,只夠愛一個人。一生很長,用來找一個人。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而與兩位主角的身影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碩大無比的關公像,無疑也暗示了血性詮釋了江湖情義在時代變遷中的滄海桑田。

在這江湖紅塵之中,斌哥和巧巧將如何演繹江湖兒女的情深義重,都令人遐想。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正如導演賈樟柯所言:

江湖說到底,不過是男人與女人的故事。

作為中國影壇的獨立電影教父,賈樟柯的作品自成體系,卻又兼容幷包。

贾樟柯的江湖往事

在賈樟柯看來,世界上只有一個主義就是現實主義,無論哪種類型的影片都是基於現實的。

所以他的作品始終在紀錄著每一箇中國人能夠觸目所及的真實,卻又充滿了各種寓意深刻的藝術留白,也正是因為這種對個體與社會的洞察,讓賈樟柯收穫了世界範圍內的聲譽和影響。

而在《江湖兒女》中,觀眾又一次見到了那個把立足於現實主義的賈導的迴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