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虧損嚴重!預期不斷下調!又一手機品牌正遭遇“生存危機”

2018年,全球的手機品牌可謂相當的難熬。

就在前不久,

蘋果宣佈不再公佈iphone的銷量,結果市值一夜蒸發約700億美元。

三星手機的全球份額亦在不斷滑坡。根據IDC統計數據顯示,其在2018年第一季度下降了2%,第二季度下降了10%,第三季度下降了13%。

至於那些中小手機品牌的日子就更難過了,索尼手機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索尼發佈的財報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索尼集團銷售收入達21828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大增17%,為2395億日元。

然而,移動通訊業務卻成了索尼集團所有業務部門中唯一虧損的部門,銷售額為1178億日元,營業利潤-298億日元。

為此,索尼還再次修改了對智能手機銷量的預測。今年3月份索尼曾預計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000萬部,但是在7月份修改為900萬臺,現在已經降至700萬臺

业绩亏损严重!预期不断下调!又一手机品牌正遭遇“生存危机”

可見,手機業務一旦撕開了虧損的口子,往往就會以驚人的速度擴大。

索尼手機無疑正在面臨著愈加嚴厲的生存考驗!

(一)

所謂“風水輪流轉”,索尼的手機業務也曾有過自己的高光時刻。

時間回到2001 年,彼時索尼決定與愛立信合資成立索尼愛立信移動通訊公司。

在那個智能手機時代尚未完全到來的時代,索愛手機通過將索尼的音樂、拍照功能和愛立信的通信功能綜合在一起,收穫了一批忠實的粉絲。

其更曾一度成為了市場佔有率第三高的品牌。

业绩亏损严重!预期不断下调!又一手机品牌正遭遇“生存危机”

然而,風光的同時,危機卻悄然來臨。

2007年,一個偏執狂跳到了舊金山的舞臺上,發佈了一款“劃時代”的產品,這就是iphone。

自此,功能手機逐漸成為歷史,一個全新的智能手機時代開啟,

這時的手機,已經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通訊工具。

它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並能夠幫助人們完成許多任務,如付款、閱讀、交流等。

可惜,面對手機行業的這一重大變革,最初的索愛卻沒有太把它當一回事。

其依然按照以往的策略,將音樂手機作為最大的賣點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

結果可想而知,從2008年開始,索愛就走上了下坡路。

根據索愛公司公佈的業績報告,該公司2007年稅後利潤為15.74億歐元,而到2009年卻虧損了8.36億歐元。

更甚的是,即便受到了如此大的衝擊,結果,索愛卻直到 2010 年才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 Android 手機。

可見,其對不斷變化產業趨勢反應是多麼的遲鈍。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索愛是兩家公司的強強聯合,導致任何一項重大的決策都需要雙方首肯,

結果過長、低效率的審批週期讓其難以適時的對自己的策略做出調整。

业绩亏损严重!预期不断下调!又一手机品牌正遭遇“生存危机”

於是,索尼終於在2011年下定決心,以10.5億歐元收購了愛立信持有的50%股份,自此索尼愛立信變成了自己的全資子公司。

可惜,早已錯過了發展智能手機最佳發展時機的索尼,並沒有因這一重大轉變改變自己的命運。

相反,在如今全球智能手機的各大排行榜上,早已不見其身影。

(二)

有意思的是,儘管早已跌下神壇,但索尼卻對手機業務相當的執著,即便它是自己唯一一個連續虧損的產業。

為此,甚至有人這樣調侃索尼:用心做相機、用頭腦做電視、用手做遊戲機、用腳做手機。

更有人覺得索尼是因為其它產業都很賺錢,所以手機不用擔心銷量,只要活著就行。

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

作為一家企業,就算再有錢,開展任何業務的首要目的也還是賺錢。

而索尼之所以堅決不放棄移動業務,是因為它在等下一次爆發時機的到來,那就是5G。

索尼CFO Hiroki Totoki就曾對外稱,5G技術在未來智能手機業務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將所有便攜式設備連接到雲端,是一項具有巨大潛力的技術。

可惜,手機行業的競爭早已今非昔比。

隨著品牌同質化趨勢的發展,智能手機正在演變為資源的比拼,

也就是說,誰能夠擁有更多的資源,誰就能夠在市場上獲取更大的話語權。

更殘酷的是,優勢的資源正在向頭部的幾大品牌聚攏。

對此,早在2016年,華為餘承東就表示:未來三到五年,手機廠商將只剩下三家。

在此大背景下,早已喪失競爭力多年的索尼手機業務,真的能如願重塑輝煌嗎?恐怕很難。

市場競爭從來都是這麼的殘酷!

激流勇進未必能佔得先機,但面對行業趨勢變化,稍一躑躅,就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