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票票要幹這三件事,產業鏈上的人不能不關心了

上週末,阿里影業發佈了2019財年半年報,業績表現非常好,報告期內,營收達到 15.32億元,同比增長29.4%;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 1.255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3.843億元大幅收窄。

如果看財報,阿里影業的業務構成非常清晰,三個版塊:內容製作,比如最近宣佈的“錦橙合制計劃”;互聯網宣發,比如淘票票、燈塔、雲智;綜合開發業務,比如阿里魚、娛樂寶。

今年的亮點,就是互聯網宣發板塊,淘票票盈利了。

要知道,自阿里影業上市以來,為淘票票砸錢搶佔市場,一直是被外界質疑不斷的。而今年,尤其是10月份開始,電影市場的情況並不理想,大家的情緒普遍也比較悲觀,在這樣的情況下,淘票票居然盈利了,坦白說是很意外的。

有一些觀點認為,淘票票的盈利,是因為“去票補化”,我覺得並不客觀,財報具有一定的滯後性,這一次報表體現的,是2018年3月-9月的情況,覆蓋了整個暑期檔,而票補徹底消失是國慶檔以後的事情了。

只能說,去票補的趨勢,為淘票票儲存了一些能量,絕大部分功勞,還是業績。今年的爆款電影,身後幾乎都有阿里影業的深度參與,從春節的《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到暑期的《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以及最近的黑馬《無雙》。

淘票票要幹這三件事,產業鏈上的人不能不關心了

之前淘票票總裁李捷、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和《西虹市首富》製片人馬馳還做過一期“打造爆款”的分享,詳情可以戳:

李捷:迷信內容,相信宣發

今年下半年開始,電影市場有低迷的跡象,國慶檔後更為突出,10月份票房同比下滑超過四成,就足以說明問題,“過冬”成為高頻詞彙。

但是,李捷並不這樣看。11月14日,李捷在分享了自己看法時反覆強調,“短期陣痛”。他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短期疲軟,原因有三:

第一,觀眾水平提高,但是內容創作受創作週期的限制,沒有及時供給;

第二,碎片化的娛樂模式豐富多彩,從短視頻到手遊,都在瓜分電影用戶的娛樂時間;

第三,電影營銷的升級力度不夠,導致沒有觸達更多的 90後人群觀影意願。

但是,我們仍然充滿信心。分享會持續了1個多小時,李捷重複說了7次

“信心”。他認為,現在是行業陣痛期,淘票票要抓住這次機遇,吸引增量用戶,儘快拿到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為了奪取增量,未來,淘票票要大刀闊斧地做三件事:

第一,抓住頭部內容,推動宣發升級。

下半年投入不少於10億的資金品牌資源和營銷資源,全面推動宣發內容再次升級。同時,我們宣佈了一個‘錦橙合制計劃’,這是阿里影業明確的長期戰略,以合作製片的模式,由阿里主投、主控/主宣發(注意:是或的關係,不是且)。

這個計劃第一部電影就是《小豬佩奇過大年》,定檔2019年農曆大年初一,隨後還有路陽導演的《刺殺小說家》。阿里計劃每年投資 4部電影,對每部的投資份額保持在 15%-30%之間。整個計劃持續五年,覆蓋四大熱門檔期。

淘票票要幹這三件事,產業鏈上的人不能不關心了

第二,鏈接手淘入口,拉動大量新用戶。

並不是所有阿里業務,都能擁有手淘入口。畢竟阿里的零售平臺覆蓋6億用戶,而這6億用戶都是互聯網原住民,他們有互聯網娛樂習慣,與優酷的重合度很高,與淘票票重合度大約只有20%。

淘票票要幹這三件事,產業鏈上的人不能不關心了

接入手淘入口後,淘票票將進行一系列的宣傳活動,比如,送票給從未有過觀影記錄的淘寶買家。

“電影的復購率在娛樂行業中是最高的,大約有60%-70%的人會在首次觀影后重複購票。”李捷表示,“很多人沒有觀影習慣,我們拉動新用戶轉化為長期電影觀影用戶,當他們體驗過影院觀影后,就會有一部分人留存下來”。

第三,利用阿里線下零售商圈帶動影院流量。

今年4月份,阿里推出88VIP,將阿里系線上商圈綁定在一起,淘寶、餓了麼、優酷、淘票票相互引流。

而阿里還有著非常豐富的線下零售商圈,包括盒馬、銀泰百貨、大潤發超市以及天貓小店。這些商業佈局與電影院本身存在緊密的結合,因為在一二線城市,大多數的電影院設立在商場內,很少有獨立電影的出現。

淘票票要幹這三件事,產業鏈上的人不能不關心了

而阿里將打通旗下電影院和商圈的導流體系。比如,在盒馬生鮮吃飯的用戶,可以掃碼享受淘票票 8.5折購票;再如,用戶在以電影院為中心 3公里範圍內的天貓小店消費,就能收到淘票票贈送的電影票兌換碼。

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陣痛期過後,市場將更加集中,行活宣發將被淘汰,中國電影將再一次超越自己。

淘票票要幹這三件事,產業鏈上的人不能不關心了

淘票票要幹這三件事,產業鏈上的人不能不關心了

淘票票要幹這三件事,產業鏈上的人不能不關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