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期|職業“吃貨”張好:一天吃18家店


隨意吃不花錢,吃遍天涯海角,大概是每個“吃貨”的夢想。在長沙,蜚聲餐飲圈內的“餐飲保姆”張好就從事著這樣一份工作:每天奔赴各個餐廳品嚐美食,點評環境,考察服務,千方百計幫助商家提升品質。

外人看來光鮮亮麗、令人羨慕的工作,背後的艱辛,是“無休無假無過年”,是吃到厭吃到吐,甚至吃到住院治療。

奔赴於各個餐廳之間

見到張好時,是中午十二點半,他剛從車站北路某餐廳吃完全鵝宴,匆忙趕到梓園路某海鮮自助餐廳。眼前的他,黑色短袖和長褲,黑白鴨舌帽,像個嘻哈歌手,走起路也是輕快隨性,似乎踏著旋律前行。

進門後,張好掃視了整個餐廳佈局,然後順著菜品陳列區,瞧瞧飲料、果蔬、海鮮等食材,並用手機拍下照片。

整個過程不到五分鐘,張好已經胸有成竹。

他找個靠牆的位置坐下,很快,老闆趕到餐廳,拿著紙和筆過來,廚師長和兩位員工也聚攏在周圍。

“食材擺放有問題,不成系列,不能給人以視覺衝擊,性價比不高,人均168的自助餐,沒有特別值得吃的……”張好直截了當地“挑刺”,聲音洪亮,餐廳老闆快速地記錄著。

不過,可別以為現場氣氛很嚴肅,張好愛笑,歡快而有感染力,露出深深的酒窩,一雙眼睛似乎都在發亮。

末了,他說:“姐姐,我說話直,你別在意。”

“就是要直呀,如果你來了只說好話,那我們找你來幹嗎?”老闆笑著回應。

87期|職業“吃貨”張好:一天吃18家店

(在梓園路某餐廳裡,張好直截了當地向老闆“挑刺”。)

接著,他又領著老闆和廚師,在餐廳裡走了一圈,提出具體的建議。比如,既然餐廳主打海鮮自助,就要把海鮮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而不是角落裡;調料不需要裝滿一大碗,最好有專門的師傅為顧客調製他們想要的口味……

餐廳裡客人不多,偶爾有人抬頭張望著張好,窗外是熙熙攘攘的人流。

坐下後,張好繼續和老闆交談著,從一個長沙老口子的角度出發,從食材選擇講到消費模式,再到市場推廣,滔滔不絕。

湯汁汩汩,冒著熱氣。談話結束後,服務員端上活蹦亂跳的蝦、蟹,張好拍下一段短視頻,發到朋友圈,將蝦蟹熟練地倒進鍋中。

一刻鐘後,張好起身離開,並告知老闆:“蟹下火鍋太腥了,最好做成香辣蟹或口味蟹。”

“餐飲保姆”

“吃就是我的工作,吃完之後不僅不給錢,還挑各種毛病,但本質上是讓餐廳更有市場競爭力!”走在梓園路上,張好說著,伴隨著一陣爽朗的笑聲。

他搭上一輛出租車,繼續趕到廣濟橋下的一家湘菜館,開始新一輪的工作。

張好自稱“餐飲保姆”,從單純的美食品評起步,到如今做到引領餐飲文化發展,他從事這份工作,已經有6年時間。

37歲的張好,出生於湘菜世家,湘菜泰斗級廚師蔡海雲便是其家族祖輩。兒時的張好“近水樓臺先得月”,在耳濡目染之間,提升了自己對湘菜的品鑑能力。

初中畢業後,他進入技校專修廚師,並在畢業後隨姑父走南闖北,為各大餐廳烹製湘菜,一干就是6年。

此後,二十歲出頭的張好,骨子裡不羈的性格,讓他離開了家族光環的廚師行當。他當了三年兵,又做了幾年銷售,一晃就到了而立之年。

愛吃的特性貫穿這三十年,但他不願在熾熱的爐火前守著傳統湘菜的飯缽。

87期|職業“吃貨”張好:一天吃18家店

(左圖為20多歲的張好,右圖為三年前的張好,從事“餐飲保姆”後,張好的體重不可避免地上漲。受訪者供圖。)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長沙某餐飲品牌的推廣活動中,熱心的他幫著商家品評味道,毫不留情指出餐廳運營的各種問題,贏得了老闆的信任。

他因而成為了這個餐飲品牌的“巡視員”,每天往返於市內各大門店,坐下來吃美食,站起來挑毛病,不是店長卻有“店長”的架勢,以至於店員們看到他來就緊張。

門店服務上去了,食客自然趨之若鶩,張好的名聲也在坊間不脛而走。

陸續有餐飲品牌邀請張好擔當“巡視員”,身為“吃貨”的張好覺著找到了自己的路。“當你的興趣和工作相符時,你就知道這事對了,值得做下去。”

吃得多了,看得多了,張好的經驗和他的肚子一樣鼓起來了。

“廚師往往會侷限於自我欣賞,而我可以從消費者的角度,以局外人和前廚師的眼光,發現不足之處,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張好說,這就是這份工作的價值所在,與廚師殊途同歸,最終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味蕾。

而高於這一點的是,張好還能以一個消費者的身份,去體驗環境和服務,甚至於他還玩起了大數據,通過賬目分析等手段,分析出某個門店食客人群的各種特點:年齡階段、消費水平、口味偏好,幫助商家更好的迎合市場需求,而這些正是目前許多商家所不具備的能力。

如今的他,他和長沙兩百多家餐廳有著合作關係。每日遊刃於長沙各大餐廳,做著“餐飲保姆”的行當,

這些年,張好挑選餐廳,有著自己的原則。“一心想著賺快錢的奸商不會去碰,味道太難吃的餐廳扶不起,自嗨型的老闆油鹽不進,我也不想合作。”張好說,他更願意把時間精力,花在用心做美食的餐廳,經由自己的錦上添花,讓這些餐廳成為長沙美食界標杆。

吃到吐、吃到住院

毫無疑問,張好的工作是具有可複製性的,但他對這份工作的熱情,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恐怕沒多少人願意複製。

張好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要約他,得提前兩三天。他曾自我調侃:連續吃了五六年,無休無假無過年。

他的工作通常開始於上午10點,每天至少要去6家餐廳品嚐美食、出謀劃策,結束時,已經是凌晨兩三點,回到家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第二天照樣打雞血一樣地奔赴各個餐廳。

工作最忙的時候,他曾一天奔赴18家餐廳,儘管一些美食只是試一筷子,但由於餐廳和菜品數量繁多,他還是把自己吃吐了。

87期|職業“吃貨”張好:一天吃18家店

(由於飲食不規律,張好隨身帶著健胃消食片,而奔波在外,中暑、受涼也是常有的。)

去年10月,他甚至把自己吃到住進醫院。由於長期的飲食不規律,他的腸胃出現毛病,引起肛瘻,只能動手術。

術後第三天,張好就開始工作了。傷口疼痛,他走路時只得一步一步慢慢來,不方便落座,他就隨身帶著個塑料墊子。

“沒辦法,這是我的工作啊,停下來就會好多事情積累著,到時候忙都忙不過來。”張好說,吃,不單單是愛好,當它成為一份工作時,就不再那麼簡單,和很多工作一樣,它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身體的健康。

張好隨身攜帶著一個紅色“錦囊”,裡面裝著健胃消食片、藿香正氣水和止咳藥,這是他多年工作經驗留下的“秘訣”,畢竟,胃脹、中暑和受涼,對於奔波在外的他來說,是經常需要面對的狀況。

年輕時,張好曾目睹同事車禍身亡,因此,他從不學開車,出門都是打的或步行,常常一上車就打呼嚕。

為了保持味蕾的敏感,他也從不沾檳榔和酒。他也沒有業餘愛好,朋友叫他出去玩,他從來沒興趣,叫他出去吃稀奇的美食,他又顯得迫不及待。

這樣的狂熱與剋制,交織在他身上,成為一個職業“吃貨”的必備素質。

張好說,“餐飲保姆”是他熱愛的事業,既是熱愛,便無所謂付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長沙餐飲界打造出更多的標杆,美食不可辜負,而長沙美食背後的人,不只是廚師,還有一個張好。

87期|職業“吃貨”張好:一天吃18家店

(張好和星辰全媒體記者合影。)

總策劃:何旭

執行策劃:鄭文新、王重浪、林之樂

監製:何樂

文/李林 圖/除特殊標註外,均為李林攝 編/陳宇 校/羅羅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