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人人網”被賣了!

8090後:啊!我的校園青春……

95後:哦。

00後:人人網是啥?

還記得那個幫你 “找回老朋友、結交新朋友” 的人人網嗎?

曾經,當我們這一代人(80後)還在上大學的時候,人人網的火爆和普及程度不亞於現在的微信。在上面搜索一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或者去看看暗戀對象的新動態,人人網可謂是 “人肉神器”。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但隨著我們這代人離開校園走上工作崗位,慢慢變成頭髮禿了、肚子也大了的 “中年人” 之後,人人網就像大學裡那個曾經玩得挺好但畢業之後再也沒聯繫過的同窗,有些感情你還記得,但就是回不去了。

最近,人人網突然又回到了聚光燈下,但是以這樣的形式出現,2000萬美元賣了!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人人網的校園社交走向終局

2000萬美元賣了

一代人的回憶、青春,今天宣佈2000萬美元賣了。

11月14日,人人公司宣佈子公司北京千橡網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同意將其所從事業務中的人人網社交平臺業務相關資產,以2000萬美元的現金對價出售予北京多牛互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同時,作為上述資產出售對價的一部分,買方母公司還同意按照7億美元的估值向人人公司發行相當於4000萬美元的股份。

人人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一舟表示∶

“我很高興為人人網社交平臺業務找到一個新的歸宿和起點。展望未來,我們公司將聚焦在那些基於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全球化垂直領域。”

三個月前,陳一舟寫過一篇人人網日誌《人人網的明天,由你定!》,其中談到人人網未來會交給別人來做:“首先,我聲明,我已經不再適合做年青人的社交產品了。誰來做?肯定不是我做。是公司內部牛人承包(可能性不大,萬一做不成用戶還是要罵。),還是和牛逼的外部團隊,公司合作,都有可能!”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三個月後,人人網賣給了多牛傳媒。多牛傳媒的業務包括中文魔獸社區及 ACG 社 NGA、互聯網媒體 DoNews 和電玩巴士。

對人人網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新的起點,但對很多人人用戶而言,這更像是一個終點,是與一個時代的告別。

人人網的前世今生

好多人都知道人人網現在的老大是陳一舟,但也許有人不知道,人人網的最初創始人,正是現在的美團 CEO 王興。

這個按照傳統好學生路線一路從清華走到美國的互聯網早期創業者,在看到社交網絡的發展苗頭之後,便決定中斷自己的博士學業,回國創業。堅信六度空間理論可以帶起一波發展高潮的他,先後做過多多友、遊子圖等產品。但也許是切入的領域太細,這兩個產品都沒能激起太大的水花。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後來,王興終於找到了那個理想的場景——校園社交。2005 年 12 月,主打大學生社交的校內網(人人網曾用名)正式上線。最開始,它只在清華、北大和人大三所學校中提供服務,用戶需要使用自己的學校教育郵箱來驗證註冊。

在進行了大規模的校園推廣活動之後,校內網的用戶數急速增長,三個月內就突破了三萬人。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而這一模式也確實抓住了那些大學新鮮人們的社交需求痛點:不用再拘泥於發短信和聊 QQ,新朋舊友的動態在網站上一搜便知。

更重要的是,由於全部採用實名制驗證,而且以學校為篩選條件,這種基於真實關係的社交更加具有信賴感。

這就是已經被 Facebook 成功驗證過的模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校內網的誕生與 Facebook 息息相關,無論是從校園市場開始做起,還是運營模式甚至是界面設計,校內網看上去都像是國內版的 Facebook。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雖然增長是可喜的,不過伴隨著這種模式的興盛,王興的創業團隊在運營上面的壓力越來越大,漸漸變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他選擇把校內網賣給了陳一舟的千橡集團。

2009年8月,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2010年12月,千橡互動集團更名為“人人”。

2011年5月4日,以人人網為主體的人人公司登陸美股紐交所,其市值一度超過70億美元。在所有已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中,人人公司當時的市值僅次於騰訊和百度,這也是人人公司最輝煌的時刻。

但好景不長,人人公司在上市之後業績逐漸下滑,開始走向了衰落。今年,陳一舟在接受“深網”採訪時曾表示,“人人網是輸給了發展趨勢。”截至11月13日美股收盤,人人公司的市值僅為1.05億美元。

還有一個數據可以對比,在2009年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時,其註冊用戶便已超過7000萬。而今年3月人人公司的數據顯示,人人網月獨立登陸用戶近為3100萬。

人人公司表示,公司認為該項資產出售是對人人網社交平臺業務的最可行的安排,也將會幫助人人公司步入下一個成長階段。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曾經記錄青春的人人網

2005年,來自清華大學和天津大學的幾位大學生創辦了“校內網”。

這個號稱“中國版的Facebook”專為大學生打造,因此功能也和它的名字——“校內”高度貼合,限定只有通過校園IP地址和大學郵箱才能註冊。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和大家熟悉的QQ一樣,校內網可以加好友,傳照片,寫日誌,也可以留言,但不同的是它主打“實名認證、真實社交”。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有了“實名化”,“校內”上除了認識新朋友,就連八百年不聯繫的小學、初中同學也一個個被找到。

“好巧,你們竟然認識?”成了校內網最神奇的地方。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一時間,“好好學習天天校內”成了流行語,“校內網”也成了大學生專屬的一片天地。

後來,校內網被收購,經過一番整改、併購、躇躊發展,終於在2009年正式更名為“人人網”。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而為了擴大用戶群體,網站註冊時也取消了學校IP和教育郵箱的條件,使得一大波白領和中學生湧入,迅速佔領了年輕人的圈子。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那幾年,大家都習慣了在人人網上po新鮮事,寫日記發發牢騷,一點一滴記錄下中二年代的中二事蹟。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除了經常發日常生活狀態之外,人人網也是一個獲取新聞的好地方。一旦有了什麼大事件,大家都會第一時間加入轉發大軍,不斷刷屏。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2010年,人人網更是宣佈其註冊用戶達到8000萬。

那幾年,大家都已經習慣在課後或是上班時,興奮地討論著人人上發生的事情,述說自己又認識了多麼厲害的人,也分享著自己同學的朋友的同學的朋友做的很獨特的事情。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可以說,那時的人人網,成為了年輕人最愛的社交網站之一。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人網忽然變了。

儘管它仍在努力試著去創新自己:過往的今天、好友檔案、好友生日提醒等創意功能不斷推出,卻始終留不住大家的心。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2012年,人人網的遊戲被蘋果應用下架。

2013年,偷菜小遊戲下線。

2015年,隨著人人網發出最後一封站內信,很多人感到這個時代謝幕了。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隨後而來的,是主打視頻直播的人人網——名字還在,卻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曾經了:首頁上的 “新鮮事” 已經不見,能看到的是彩票和網紅直播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想重溫歷史,只能點“我的首頁”才能看到以前看過無數遍的頁面。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可能對大多80、90後來說,它的意義也許就是有時候回去看看老照片,翻翻老日誌,唏噓一番了吧。

有網友表示:

人人網好友列表裡

已經有好幾個人變成了灰頭像

點進去,是“此用戶已註銷”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對於為何告別人人網,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由。工作了、出國了、娶妻了、嫁人了……但同樣的是,大家和“人人”,都有著過往的曾經。

別了,上億人的青春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