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躺贏?一個當代普通年輕人的精神出路究竟在哪?

這幾天,有這樣一篇文章,相信你也有可能看到了:

《在這個從小躺贏到大的女人面前,楊超越真的不算錦鯉》。

文章刷屏,閱讀量百萬級別。打賞人數超過10000人次。

為什麼這麼火?

因為文章傳達了這樣一個核心邏輯:作者一路躺贏,靠的根本不是奮鬥,而是運氣。

這刺激了大多數人的神經:難道除了傳統的奮鬥路徑,成功當真還存在“運氣”這種第二戰線?

所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要麼也試試看?

所以大量轉發,並雙手合十,祈求好運。求會計考試通過,求面試順利,求今年穩賺3000萬!

尤其有意思的一點是:參與這項“拜神運動”的大多是二十左右的年輕人。

嗯,21世紀的年輕人。

我們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

我們似乎逐漸開始質疑傳統的成功路徑。我們轉發錦鯉,我們轉發楊超越。運氣、暴富、一夜成名這些關鍵詞,正在取代奮鬥、意志、改變世界、夢想、崇高、偉大這些傳統詞彙。

我們有意無意地放棄了對這些形而上的崇高感的追求,像超人那樣高大上、偉光正的英雄不再是夢想,像蝙蝠俠那樣苦大仇深地守護正義更是遙不可期。

我們將之命名為“反英雄現象”。

用經典反派小丑的一句經典臺詞來總結就是:

why so serious?

我們放棄了對“崇高意義系統”的構建,開始尋求其他的精神出路。

那麼,“反英雄”的年輕人具體都有哪些樣子?我們認為有三種。

第一類是靈活的投機主義者。

這是一群聰明人,頭腦靈活,觸覺敏銳。他們很快就會摸到新時代的“新成功路徑”,然後積極地調整自我,進行匹配和逢迎。

“互聯網思維”似乎提供了一種新的成功的可能性,更輕鬆,更便捷,也更酷。與以往的成功路徑完全不一樣。

其中的代表就是網紅。只要在鏡頭前坐著,唱首歌,跳個舞,或者只是直播自己的日常,雖然歌有點走音,舞蹈有點不那麼優美,甚至直播的日常好像也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但沒關係,依舊粉絲如潮,月入上萬,年薪千萬。

我勒個去,原來還有這個玩法啊?“一夜暴富”並非不可能啊!不讀書,照樣可以買包包啊!不上985、211,照樣可以開瑪莎拉蒂啊!還真是讓人怦然心動啊!

當然,這個判斷過程忽視了大量的沉默證據,忽視了心理學上的倖存者偏差,把偶然成功的個案當成了普遍規律去膜拜。

但是沒關係,真相是怎樣從來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怎麼想。這就會形成一種主流的價值判斷,於是很多人禁不住開始捫心自問:

也許我就是下一個風口的那頭豬?

大家都在創業?行,那我也辭去工作,趕快去做一個PPT!大家都在做社交軟件?行,那我也去整一個!然後,啊?現在火的是短視頻啊?那沒問題,我也想辦法錄一個!

他們很多不在乎事情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在乎的是潮流,是火,是風口。他們頭腦靈活,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上來回奔波,談論一個又一個“idea”。他們不在乎是否改變世界,在乎的是那種巨大的“成功感”。

這類人聰明、敏銳,很快就懂得世俗遊戲規則,並且毫無障礙地進行切換。比如大學生社團被曝出官僚主義作風,他們進行得理所應當,因為認為“社會就是這個樣子啊”。

這就是關鍵所在。他們以一種受害者的心態,義正言辭地辯護:社會就是這樣,我只有這樣才能活下去。

他們以為自己已經完全懂得了這個社會的運行規則,看不到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崇高的、美的遠景。比如創造、比如責任,比如堅守。他們早熟,但也及早地自我閹割,放棄了對更多可能性的探索。

這也是為什麼叔本華說,一個年輕人很早就洞察人事、諳於事故,不是一個好跡象,因為這預示著他本性平庸。

第二類就是我們常說的“佛系青年”。

相對投機主義者的努力往前逢迎和切換,他們選擇往後退。行,您說得都對,什麼都行,好好好!你開心就好。

因為巨大的社會壓力,讓追求“英雄”的成本變得越來越昂貴。

天價房價就不用再說了。最近一線城市的房租以令人吃驚的速度瘋漲,漲幅達20%—50%。以前房價貴,政府鼓勵租房,如今租房市場變大後,房租又被蛋殼、自如這些公寓運營商哄抬價格。

年輕人連房子都租不起,還讓我談夢想?談改變社會?算了,洗洗睡吧。

然後是巨大的貧富差距,讓年輕人認清了現實。范冰冰3天交齊了8億的罰款。然後就有人做了一個算術題,一個普通人,月薪一萬左右,然後基本不怎麼消費,一年攢下10萬塊錢,想要湊足8億,大概需要……嗯,大概8000年,中華文明上下才有5000年呢!

於是知乎上出現了這麼一個近乎悲愴的問題:普通年輕人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這些都讓我們對傳統成功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困惑、懷疑,然後是反叛。九年義務教育晃點我,童話裡果然都是騙人的!我們帶著巨大的報復快感,與傳統的“英雄模式”揮手再見。

對於這部分群體的描述,媒體已經做了許多,我們不再贅述,只是補充幾點對其精神內核的分析。

所謂“佛”,首先是一種消極反抗姿態。

知乎上有一個答案:我不買房,不消費,不借貸,不結婚不生孩子,看社會還怎麼剝削。

我鬥不過你,躲總行了吧?!這是“低慾望”的本質,是新一代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他們不會像崔永元那樣去正面硬剛,不做鬥士,只以“自傷一千,殺敵八百”的方式進行無聲的抵制。

除了是一種消極抵抗,還是一種自我保護和防禦。面對巨大社會壓力,面對巨大貧富分化,年輕人知道去較真,去鬥爭,去斬斷荊棘,為自己殺出一條血路來,最終結局大多是頭破血流,以及巨大的、難以平復的挫敗感。所以選擇及時回撤,及時止損。

實話實說,如果能放心大膽地往前走,誰願意選擇“佛系”?

最後一類群體,我們稱之為“自我寵溺者”。

也就是賣萌。自我賣萌,自我撒嬌。

我們對自我身份的定義還是一個“寶寶”。誰還不是一個寶寶了!生活終於要對我這隻小貓咪動手了。然後向著整個社會撒嬌:九月,請對我好一點。十月,請對我好一點。星期一,也請對我好一點!

我們聊天擅長使用表情包,微信中擁有“嗷大喵”所有表情包,整整九季,一個不落。

我們可能還喜歡擼貓,擼狗。耐心地、寵溺地為主子服務,但是卻不願意、甚至無力去經營人之間的感情。

然後還喜歡小奶狗氣質的偶像,出現姐姐粉、阿姨粉。

撒嬌、賣萌,與可愛的、毛茸茸的事物在一起,世界好像會暖一點,粉一點,沒有那麼可怕和冰冷了。所以在這種語境下,賣萌是一種強大的自我保護、自我撫慰,因為缺少來自社會的、他人的愛意,我們只能自我營造一個“粉色空間”。

雖然我們都知道,撒完嬌,賣完萌,還是得一個人去應對這整個世界。

分析到此結束。

我們補充一個信息,相信你也知道了,那就是文章開頭的那個熱點事件很快就出現了反轉,作者的很多“躺贏”經歷其實都是杜撰的。現實生活中的她,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

锦鲤?躺赢?一个当代普通年轻人的精神出路究竟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