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躺赢?一个当代普通年轻人的精神出路究竟在哪?

这几天,有这样一篇文章,相信你也有可能看到了:

《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

文章刷屏,阅读量百万级别。打赏人数超过10000人次。

为什么这么火?

因为文章传达了这样一个核心逻辑:作者一路躺赢,靠的根本不是奋斗,而是运气。

这刺激了大多数人的神经:难道除了传统的奋斗路径,成功当真还存在“运气”这种第二战线?

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么也试试看?

所以大量转发,并双手合十,祈求好运。求会计考试通过,求面试顺利,求今年稳赚3000万!

尤其有意思的一点是:参与这项“拜神运动”的大多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

嗯,21世纪的年轻人。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

我们似乎逐渐开始质疑传统的成功路径。我们转发锦鲤,我们转发杨超越。运气、暴富、一夜成名这些关键词,正在取代奋斗、意志、改变世界、梦想、崇高、伟大这些传统词汇。

我们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对这些形而上的崇高感的追求,像超人那样高大上、伟光正的英雄不再是梦想,像蝙蝠侠那样苦大仇深地守护正义更是遥不可期。

我们将之命名为“反英雄现象”。

用经典反派小丑的一句经典台词来总结就是:

why so serious?

我们放弃了对“崇高意义系统”的构建,开始寻求其他的精神出路。

那么,“反英雄”的年轻人具体都有哪些样子?我们认为有三种。

第一类是灵活的投机主义者。

这是一群聪明人,头脑灵活,触觉敏锐。他们很快就会摸到新时代的“新成功路径”,然后积极地调整自我,进行匹配和逢迎。

“互联网思维”似乎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功的可能性,更轻松,更便捷,也更酷。与以往的成功路径完全不一样。

其中的代表就是网红。只要在镜头前坐着,唱首歌,跳个舞,或者只是直播自己的日常,虽然歌有点走音,舞蹈有点不那么优美,甚至直播的日常好像也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但没关系,依旧粉丝如潮,月入上万,年薪千万。

我勒个去,原来还有这个玩法啊?“一夜暴富”并非不可能啊!不读书,照样可以买包包啊!不上985、211,照样可以开玛莎拉蒂啊!还真是让人怦然心动啊!

当然,这个判断过程忽视了大量的沉默证据,忽视了心理学上的幸存者偏差,把偶然成功的个案当成了普遍规律去膜拜。

但是没关系,真相是怎样从来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怎么想。这就会形成一种主流的价值判断,于是很多人禁不住开始扪心自问:

也许我就是下一个风口的那头猪?

大家都在创业?行,那我也辞去工作,赶快去做一个PPT!大家都在做社交软件?行,那我也去整一个!然后,啊?现在火的是短视频啊?那没问题,我也想办法录一个!

他们很多不在乎事情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在乎的是潮流,是火,是风口。他们头脑灵活,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来回奔波,谈论一个又一个“idea”。他们不在乎是否改变世界,在乎的是那种巨大的“成功感”。

这类人聪明、敏锐,很快就懂得世俗游戏规则,并且毫无障碍地进行切换。比如大学生社团被曝出官僚主义作风,他们进行得理所应当,因为认为“社会就是这个样子啊”。

这就是关键所在。他们以一种受害者的心态,义正言辞地辩护:社会就是这样,我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

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懂得了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看不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崇高的、美的远景。比如创造、比如责任,比如坚守。他们早熟,但也及早地自我阉割,放弃了对更多可能性的探索。

这也是为什么叔本华说,一个年轻人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事故,不是一个好迹象,因为这预示着他本性平庸。

第二类就是我们常说的“佛系青年”。

相对投机主义者的努力往前逢迎和切换,他们选择往后退。行,您说得都对,什么都行,好好好!你开心就好。

因为巨大的社会压力,让追求“英雄”的成本变得越来越昂贵。

天价房价就不用再说了。最近一线城市的房租以令人吃惊的速度疯涨,涨幅达20%—50%。以前房价贵,政府鼓励租房,如今租房市场变大后,房租又被蛋壳、自如这些公寓运营商哄抬价格。

年轻人连房子都租不起,还让我谈梦想?谈改变社会?算了,洗洗睡吧。

然后是巨大的贫富差距,让年轻人认清了现实。范冰冰3天交齐了8亿的罚款。然后就有人做了一个算术题,一个普通人,月薪一万左右,然后基本不怎么消费,一年攒下10万块钱,想要凑足8亿,大概需要……嗯,大概8000年,中华文明上下才有5000年呢!

于是知乎上出现了这么一个近乎悲怆的问题:普通年轻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这些都让我们对传统成功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困惑、怀疑,然后是反叛。九年义务教育晃点我,童话里果然都是骗人的!我们带着巨大的报复快感,与传统的“英雄模式”挥手再见。

对于这部分群体的描述,媒体已经做了许多,我们不再赘述,只是补充几点对其精神内核的分析。

所谓“佛”,首先是一种消极反抗姿态。

知乎上有一个答案:我不买房,不消费,不借贷,不结婚不生孩子,看社会还怎么剥削。

我斗不过你,躲总行了吧?!这是“低欲望”的本质,是新一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们不会像崔永元那样去正面硬刚,不做斗士,只以“自伤一千,杀敌八百”的方式进行无声的抵制。

除了是一种消极抵抗,还是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御。面对巨大社会压力,面对巨大贫富分化,年轻人知道去较真,去斗争,去斩断荆棘,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最终结局大多是头破血流,以及巨大的、难以平复的挫败感。所以选择及时回撤,及时止损。

实话实说,如果能放心大胆地往前走,谁愿意选择“佛系”?

最后一类群体,我们称之为“自我宠溺者”。

也就是卖萌。自我卖萌,自我撒娇。

我们对自我身份的定义还是一个“宝宝”。谁还不是一个宝宝了!生活终于要对我这只小猫咪动手了。然后向着整个社会撒娇:九月,请对我好一点。十月,请对我好一点。星期一,也请对我好一点!

我们聊天擅长使用表情包,微信中拥有“嗷大喵”所有表情包,整整九季,一个不落。

我们可能还喜欢撸猫,撸狗。耐心地、宠溺地为主子服务,但是却不愿意、甚至无力去经营人之间的感情。

然后还喜欢小奶狗气质的偶像,出现姐姐粉、阿姨粉。

撒娇、卖萌,与可爱的、毛茸茸的事物在一起,世界好像会暖一点,粉一点,没有那么可怕和冰冷了。所以在这种语境下,卖萌是一种强大的自我保护、自我抚慰,因为缺少来自社会的、他人的爱意,我们只能自我营造一个“粉色空间”。

虽然我们都知道,撒完娇,卖完萌,还是得一个人去应对这整个世界。

分析到此结束。

我们补充一个信息,相信你也知道了,那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个热点事件很快就出现了反转,作者的很多“躺赢”经历其实都是杜撰的。现实生活中的她,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锦鲤?躺赢?一个当代普通年轻人的精神出路究竟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