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張展》|李敬澤:尋找、重建兩代人之間的親情紐帶

《尋找張展》,中國長篇小說年度金榜、曹雪芹長篇小說獎獲獎作品。著名作家孫惠芬又為讀者們呈現了一部拷問人的精神與靈魂的優秀之作。

《尋找張展》|李敬澤:尋找、重建兩代人之間的親情紐帶

關於《尋找張展》

尋找張展的過程,某種程度上講在這樣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每一代人和每一代人之間,父親、父母和孩子之間,我們怎麼去尋找一個我們能夠共享的意義世界和價值世界,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我們要向著一個總體性而去,向著總體性的重建而去,因為包括在生活中,包括在《尋找張展》這樣的作品中,我們都能夠看到,維繫著這一代人與下一代人、維繫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基本的情感和意義的共同體實際上確實是處於一個破碎狀態。

但是,正如這部小說所寫到的這樣,為什麼叫《尋找張展》?這個尋找的過程,也是去建立這樣一個總體性、建立這樣一個情感的意義的共同體的過程。這個我覺得在我們當下的文學中是尤其重要的。

著眼於破碎,著眼於意義的隔絕,著眼於人和他者的不能相通,這個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慣性,但是我想發展到現在、事情到了現在,我們還是要重新著眼於、立足於在急劇變革中,變化、碎裂、重新找位置又一時找不到位置的這樣一個現狀,去重新去想象和創造一種新的共同社會。

在這個意義上說,小說本身承擔著至關重要的文化功能,這個確實是小說家的責任。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孫惠芬這個《尋找張展》對於她來說是個新的題目,對於整個中國的當下的文學來說,也是一個新的題目。

《尋找張展》|李敬澤:尋找、重建兩代人之間的親情紐帶


關於作者孫惠芬

孫惠芬是中國作家中的勞模,我老鼓勵她去玩一玩,但是對於孫惠芬這樣一位文字上的農民來說,每天不讓她種地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們又迎來了她的這部新作,特別可貴的是,孫惠芬的每一部長篇,都對自己有著要求,她其實一個寫得比較苦的作家。為什麼苦?是因為她這樣一個作家,某種程度上講,她如同是負重爬坡,老覺得前面還有新的難度,老覺得前面還有新的高度。難度要克服,高度要爬到,所以很累。就像這部《尋找張展》,我們看到她其實是進入了一個她過去幾乎沒有太接觸過的一個領域、題材。

《尋找張展》|李敬澤:尋找、重建兩代人之間的親情紐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