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成就你的獨一無二

在中國的社會語境中,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固定句型:你看看人家!這不但是固定句型,而且是萬能句型。

如果你還只是一個孩子,你要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如果你墜入愛河談戀愛,你要看看人家男朋友;如果你已經成家立業,你要看看人家老公;如果你已經養兒育女,你要看看人家老爸;如果你已經兒孫繞膝,你要看看人家爺爺……

徐川的治癒時間|別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成就你的獨一無二

於是,我們就永遠生活在別人的生活模式裡,我們永遠關注著別人的幸福。所以,我們特別喜歡可以預見的人生,我們特別害怕跟別人不一樣,我們害怕變化,我們害怕孤獨,我們害怕改革,我們害怕特立獨行,我們害怕木秀於林……

所以,我們的中學過得很充實,因為我們只有一條路,因為我們知道去哪裡,因為我們知道終點以及如何到達終點;所以,我們的大學開始迷茫,因為我們有了選擇,有了自由,有了十字路口,但是,我們沒有選擇的能力以及為選擇矢志前行的勇氣。

徐川的治癒時間|別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成就你的獨一無二

毫無疑問,我們是需要看別人的,因為所有的別人都給我們展示了生命的一種可能性,每一個別人都讓我們知道生命可以多姿多彩,也就讓我們在對比和參照中知道了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但是,我們不能老是看著別人,老是跟別人一樣,那就沒有了自己。因為我們並不是要成為第二個別人,而是要成為第一個自己。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也應該不一樣,但是我們都生怕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於是我們終於活成了一個模樣。

個人如此,文化亦然。好萊塢編劇大師羅伯特·麥基說,中國電影過去學歐洲,現在學好萊塢,這樣下去中國永遠也超越不了美國,永遠也沒有文化話語權,因為你不是歐洲,也不是好萊塢,最多是學別人像別人而已。電影如此,文化亦然,沒有自己的精神財富和民族特色,也只能是別人的復讀機和掃描儀。

最近幾年,在我們的視野裡突然多了一些概念,比如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自信,等等,而中國故事和中國特色更是隨處閃耀。為什麼?為什麼要強調“中國”這個定語?

其實,這不過是發展成熟之後必然的尋根之旅。在尋找自己的過程中,在話語體系融入的問題上,我們因為模仿和照搬吃過虧,上過當,走過彎路,交過學費,受過傷害。

徐川的治癒時間|別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成就你的獨一無二

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一樣的國家。如果我們的民族文化、國土面積、人口密度、歷史傳承、地理環境和別的國家統統都不一樣,憑什麼思想、道德、倫理、文化、制度要一樣?或者,又為什麼要一樣?

這個世界永遠不是隻有一盞燈可以照亮通向未來的道路。在軸心時代,這個世界上同時擁有老子、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耶穌和釋迦牟尼,他們都很偉大,但是他們並不一樣,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將來也一定是百花齊放。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你自己。

中國只能有一種文化,我們的未來就是要打造中國模式,堅持中國道路,培養中國自信,涵養中國氣質,宣揚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特色的才是優質的,所有一味模仿卻不知為我所用的邯鄲學步,都只能踩在別人的巨大腳印裡,也只能卑微地活在別人的陰影裡,我們的未來,註定不可能在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中通過模仿和複製而找到出路。

國家和人一樣,國家不能成為別人的附庸,我們也不能複製任何人,國家和我們都要做唯一的自己,而不是第二個別人。

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中國道路,尋找屬於每個人的獨特魅力,演繹屬於每個人的獨特精彩,這就是中國的命運,也是所有青年的責任。

其實,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有一些小心結和一些小自卑。比如對家庭出身有自卑,沒穿過名牌,沒嘗過盛宴。比如對自己學歷自卑,沒上過大學,沒考上重點。比如對自己身體自卑,或相貌有瑕,或身有殘疾。

我有沒有應該自卑的經歷?肯定有。農村長大,借錢上學,不是重點……現實是如此的真實而簡陋。就此話題跟大家講四個故事,說一個道理。

第一個故事,很多人已經知道了。2017年的10月,有一條新聞轟動世界。確實不是誇張——世界技能大賽是當今世界地位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職業技能賽事。這一“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包括焊接、鈑金、砌築、瓷磚貼面、花藝……

在阿聯酋舉辦的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中,中國代表團驚豔世界。獲得15枚金牌、7枚銀牌、8枚銅牌和12個優勝獎。日本獲3枚金牌,德國1銀2銅,美國似乎沒有拿牌,以精密製造著稱於世的瑞士得了11枚金牌。

拿到全場大獎的,是一名來自常州技師學院的學生。

這個故事我到處講,參加教育部中外記者採訪會,我現場講了這個故事,在中組部錄節目時我又忍不住講了這個故事。我真的特別喜歡這個故事。

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裡有你,也有我。

在很多人眼裡,去上技師學院的往往不是學習最好的學生。很少有分數高的學生會主動選擇做技師、廚師或者花藝師。哪怕有些人真的就是特別適合這些職業,哪怕能做到世界最好。

不是職業有問題,是我們的觀念有問題。幸好,一切來得都那麼及時。在這樣的高光時刻,他們就是明星,他們就是英雄。這就是我們深深讚歎的“工匠精神”。

第二個小故事,關於服務員。十九大期間,在我們代表團駐地,每個樓層有三個服務員輪班。從人民大會堂結束會議回到房間,看到桌子上鋪著兩張報紙,旁邊還有一張小字條:“尊敬的代表您好,我注意到今天的報紙上有兩篇關於您的報道,想來您可能也會感興趣,就給您各保留了一份報紙,如果還有其他需要,隨時與我們聯繫。樓層服務員。”

徐川的治癒時間|別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成就你的獨一無二

大概不會有人認為這一切理所當然。我非常感動,馬上拿著字條出門,問了幾個人,發現很多代表房間裡都有字條。我們剛到北京,一個樓層那麼多代表,光記名字和麵孔也要好幾天的吧。換位思考,我們能做到嗎?拿著小字條我找到服務員,我說送你們個小禮物吧,合個影吧。統統不要,反覆強調,說這一切都是自己應該做的。

實在無以為報,我在臨走前也在房間留了張小字條:“感謝這生動的一課,深受教育。崗位有分工,勞動無差別,向你們致敬,向你們致謝,向你們學習,每一位尊重自己職業的勞動者都應該得到別人的尊重……”

突然又想到了工匠精神。我認為工匠精神不單單是工人的信仰和追求。所有人只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和職業,把服務和產品用心做到極致,這都是工匠精神,這都值得致敬。

再之前,有一篇文章霸屏了一兩天。題目叫《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作者是丁鵬,也是一個勵志故事的主人公。他本科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管理工程系,三本院校。他最後考研去了北大中文系。

徐川的治癒時間|別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成就你的獨一無二

“我有三本學生最常見的那種自卑。甚至在別人問我學校時,我回答過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後來發現這麼回答不僅有撒謊的心慌,還挺人格分裂的。甚至我都沒參加過招聘會,因為聽說招聘會看大門的不讓三本的學生進。”這是他的現身說法。第一學歷的問題多年以來一直是個心結,也因此而體驗到了更多的冷暖。

幸好,自己沒有放棄。幸好,自己成就了自己。我在朋友圈轉發了這篇文章:三本學生考到北大,回望來時路,不遮不掩不偽裝,滿滿正能量。也有朋友留言,說很明顯他還是沒有放下。我說,沒必要強求他放下,勇敢回頭,直面現實,實事求是,證明自己,對很多人來說,就很好了。真的,已經很好了。

第四個故事,是我大學的同學。我們那個時候的同學裡,有一種身份叫專升本,就是讀了專科然後考到我們學校讀本科,三加二是五年畢業。當年我們畢業的時候,有一家招聘的公司叫富士康集團。

那時候富士康的名氣還沒這麼大,招聘現場有一條友情提醒:

“專升本的同學請不要投遞簡歷。”友情提醒引起的爭議很大,現場很多人都憤怒了,尤其是專升本的,很多人都在痛斥:你有什麼資格歧視我們,你要我我都不一定會去!你們有什麼了不起,誰聽說過富士康,我們只聽過康師傅!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你看不上我,我還看不上你呢!這些聲音,都有。

很多人一邊罵,一邊就走了。

我前面排隊投遞簡歷的是個女孩子,是專升本的,沒罵,也沒走,依然跟在長長的隊伍裡排隊面試。面試官拿到簡歷的時候還是提了一句:哦,專升本的呀。女孩一臉微笑:是的,我是專升本的,我覺得我可以試試。人力資源的負責人笑了笑:那就試試吧。

徐川的治癒時間|別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成就你的獨一無二

估計很多人會關心結果。當年,富士康外語類管理培訓生在全省那麼多面試者中就定了兩個。

一個是正式錄取,是我;一個是遞補候選,是她,也就是那個專升本的學生。後來我考研去了上海,富士康同意解約,最終錄取的應該就是她,就是當年那個專升本的女生。

我們承認,這個世界有一些偏見。我們承認,這個世界有一些冰冷。我們承認,這個世界永遠不是繁花錦簇、歌舞昇平。但這一切都不妨礙我們保持基本信念:相信時間,認識自己,超越自己。

這個世界會尊重每一個尊重自己的人。這個世界會尊重每一個尊重自己職業的人。這個世界會尊重每一個尊重自己價值的人。

有一些偏見就是用來糾正的。

有一些冰冷就是用來溫暖的。

說到我們的生命。每個人的境遇和經歷都不一樣,或者也不應該一樣,或者也無法選擇。但是這些統統不是我們自卑的理由。我們生下來都不是為了接受命運的嘲弄,我們生下來也都不是為了被打敗和擊垮。

生命的價值和美好在於我們在尋找,我們在試探,我們在不屈不撓。很久以來,我一直堅持一個理念,每個人身體裡都沉睡著一個天才。只不過我們經常忘了去喚醒這個天才,忘了去挖掘和試探自己的天分。因為我們眼睛裡一直看著別人,因為我們心裡一直想著從眾。

從眾是安全的,可惜從眾往往也是懦弱的。成長永遠不嫌遲,起步永遠不嫌晚。不妨讓我們一起努力,認識自己,超越自己,成就你我的獨一無二!

徐川的治癒時間|別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成就你的獨一無二

本文節選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春風文藝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定價38.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