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成就你的独一无二

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中,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固定句型:你看看人家!这不但是固定句型,而且是万能句型。

如果你还只是一个孩子,你要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如果你坠入爱河谈恋爱,你要看看人家男朋友;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要看看人家老公;如果你已经养儿育女,你要看看人家老爸;如果你已经儿孙绕膝,你要看看人家爷爷……

徐川的治愈时间|别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成就你的独一无二

于是,我们就永远生活在别人的生活模式里,我们永远关注着别人的幸福。所以,我们特别喜欢可以预见的人生,我们特别害怕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害怕变化,我们害怕孤独,我们害怕改革,我们害怕特立独行,我们害怕木秀于林……

所以,我们的中学过得很充实,因为我们只有一条路,因为我们知道去哪里,因为我们知道终点以及如何到达终点;所以,我们的大学开始迷茫,因为我们有了选择,有了自由,有了十字路口,但是,我们没有选择的能力以及为选择矢志前行的勇气。

徐川的治愈时间|别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成就你的独一无二

毫无疑问,我们是需要看别人的,因为所有的别人都给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一种可能性,每一个别人都让我们知道生命可以多姿多彩,也就让我们在对比和参照中知道了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但是,我们不能老是看着别人,老是跟别人一样,那就没有了自己。因为我们并不是要成为第二个别人,而是要成为第一个自己。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也应该不一样,但是我们都生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于是我们终于活成了一个模样。

个人如此,文化亦然。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说,中国电影过去学欧洲,现在学好莱坞,这样下去中国永远也超越不了美国,永远也没有文化话语权,因为你不是欧洲,也不是好莱坞,最多是学别人像别人而已。电影如此,文化亦然,没有自己的精神财富和民族特色,也只能是别人的复读机和扫描仪。

最近几年,在我们的视野里突然多了一些概念,比如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自信,等等,而中国故事和中国特色更是随处闪耀。为什么?为什么要强调“中国”这个定语?

其实,这不过是发展成熟之后必然的寻根之旅。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在话语体系融入的问题上,我们因为模仿和照搬吃过亏,上过当,走过弯路,交过学费,受过伤害。

徐川的治愈时间|别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成就你的独一无二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样的国家。如果我们的民族文化、国土面积、人口密度、历史传承、地理环境和别的国家统统都不一样,凭什么思想、道德、伦理、文化、制度要一样?或者,又为什么要一样?

这个世界永远不是只有一盏灯可以照亮通向未来的道路。在轴心时代,这个世界上同时拥有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耶稣和释迦牟尼,他们都很伟大,但是他们并不一样,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将来也一定是百花齐放。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你自己。

中国只能有一种文化,我们的未来就是要打造中国模式,坚持中国道路,培养中国自信,涵养中国气质,宣扬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特色的才是优质的,所有一味模仿却不知为我所用的邯郸学步,都只能踩在别人的巨大脚印里,也只能卑微地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我们的未来,注定不可能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通过模仿和复制而找到出路。

国家和人一样,国家不能成为别人的附庸,我们也不能复制任何人,国家和我们都要做唯一的自己,而不是第二个别人。

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道路,寻找属于每个人的独特魅力,演绎属于每个人的独特精彩,这就是中国的命运,也是所有青年的责任。

其实,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有一些小心结和一些小自卑。比如对家庭出身有自卑,没穿过名牌,没尝过盛宴。比如对自己学历自卑,没上过大学,没考上重点。比如对自己身体自卑,或相貌有瑕,或身有残疾。

我有没有应该自卑的经历?肯定有。农村长大,借钱上学,不是重点……现实是如此的真实而简陋。就此话题跟大家讲四个故事,说一个道理。

第一个故事,很多人已经知道了。2017年的10月,有一条新闻轰动世界。确实不是夸张——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这一“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包括焊接、钣金、砌筑、瓷砖贴面、花艺……

在阿联酋举办的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代表团惊艳世界。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日本获3枚金牌,德国1银2铜,美国似乎没有拿牌,以精密制造著称于世的瑞士得了11枚金牌。

拿到全场大奖的,是一名来自常州技师学院的学生。

这个故事我到处讲,参加教育部中外记者采访会,我现场讲了这个故事,在中组部录节目时我又忍不住讲了这个故事。我真的特别喜欢这个故事。

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里有你,也有我。

在很多人眼里,去上技师学院的往往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很少有分数高的学生会主动选择做技师、厨师或者花艺师。哪怕有些人真的就是特别适合这些职业,哪怕能做到世界最好。

不是职业有问题,是我们的观念有问题。幸好,一切来得都那么及时。在这样的高光时刻,他们就是明星,他们就是英雄。这就是我们深深赞叹的“工匠精神”。

第二个小故事,关于服务员。十九大期间,在我们代表团驻地,每个楼层有三个服务员轮班。从人民大会堂结束会议回到房间,看到桌子上铺着两张报纸,旁边还有一张小字条:“尊敬的代表您好,我注意到今天的报纸上有两篇关于您的报道,想来您可能也会感兴趣,就给您各保留了一份报纸,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随时与我们联系。楼层服务员。”

徐川的治愈时间|别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成就你的独一无二

大概不会有人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我非常感动,马上拿着字条出门,问了几个人,发现很多代表房间里都有字条。我们刚到北京,一个楼层那么多代表,光记名字和面孔也要好几天的吧。换位思考,我们能做到吗?拿着小字条我找到服务员,我说送你们个小礼物吧,合个影吧。统统不要,反复强调,说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实在无以为报,我在临走前也在房间留了张小字条:“感谢这生动的一课,深受教育。岗位有分工,劳动无差别,向你们致敬,向你们致谢,向你们学习,每一位尊重自己职业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

突然又想到了工匠精神。我认为工匠精神不单单是工人的信仰和追求。所有人只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把服务和产品用心做到极致,这都是工匠精神,这都值得致敬。

再之前,有一篇文章霸屏了一两天。题目叫《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作者是丁鹏,也是一个励志故事的主人公。他本科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管理工程系,三本院校。他最后考研去了北大中文系。

徐川的治愈时间|别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成就你的独一无二

“我有三本学生最常见的那种自卑。甚至在别人问我学校时,我回答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后来发现这么回答不仅有撒谎的心慌,还挺人格分裂的。甚至我都没参加过招聘会,因为听说招聘会看大门的不让三本的学生进。”这是他的现身说法。第一学历的问题多年以来一直是个心结,也因此而体验到了更多的冷暖。

幸好,自己没有放弃。幸好,自己成就了自己。我在朋友圈转发了这篇文章:三本学生考到北大,回望来时路,不遮不掩不伪装,满满正能量。也有朋友留言,说很明显他还是没有放下。我说,没必要强求他放下,勇敢回头,直面现实,实事求是,证明自己,对很多人来说,就很好了。真的,已经很好了。

第四个故事,是我大学的同学。我们那个时候的同学里,有一种身份叫专升本,就是读了专科然后考到我们学校读本科,三加二是五年毕业。当年我们毕业的时候,有一家招聘的公司叫富士康集团。

那时候富士康的名气还没这么大,招聘现场有一条友情提醒:

“专升本的同学请不要投递简历。”友情提醒引起的争议很大,现场很多人都愤怒了,尤其是专升本的,很多人都在痛斥:你有什么资格歧视我们,你要我我都不一定会去!你们有什么了不起,谁听说过富士康,我们只听过康师傅!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看不上我,我还看不上你呢!这些声音,都有。

很多人一边骂,一边就走了。

我前面排队投递简历的是个女孩子,是专升本的,没骂,也没走,依然跟在长长的队伍里排队面试。面试官拿到简历的时候还是提了一句:哦,专升本的呀。女孩一脸微笑:是的,我是专升本的,我觉得我可以试试。人力资源的负责人笑了笑:那就试试吧。

徐川的治愈时间|别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成就你的独一无二

估计很多人会关心结果。当年,富士康外语类管理培训生在全省那么多面试者中就定了两个。

一个是正式录取,是我;一个是递补候选,是她,也就是那个专升本的学生。后来我考研去了上海,富士康同意解约,最终录取的应该就是她,就是当年那个专升本的女生。

我们承认,这个世界有一些偏见。我们承认,这个世界有一些冰冷。我们承认,这个世界永远不是繁花锦簇、歌舞升平。但这一切都不妨碍我们保持基本信念:相信时间,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这个世界会尊重每一个尊重自己的人。这个世界会尊重每一个尊重自己职业的人。这个世界会尊重每一个尊重自己价值的人。

有一些偏见就是用来纠正的。

有一些冰冷就是用来温暖的。

说到我们的生命。每个人的境遇和经历都不一样,或者也不应该一样,或者也无法选择。但是这些统统不是我们自卑的理由。我们生下来都不是为了接受命运的嘲弄,我们生下来也都不是为了被打败和击垮。

生命的价值和美好在于我们在寻找,我们在试探,我们在不屈不挠。很久以来,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每个人身体里都沉睡着一个天才。只不过我们经常忘了去唤醒这个天才,忘了去挖掘和试探自己的天分。因为我们眼睛里一直看着别人,因为我们心里一直想着从众。

从众是安全的,可惜从众往往也是懦弱的。成长永远不嫌迟,起步永远不嫌晚。不妨让我们一起努力,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成就你我的独一无二!

徐川的治愈时间|别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成就你的独一无二

本文节选自《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春风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定价38.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