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魔法學校守護你的童年——作家葛競談寫作,與想象相伴成長

讓魔法學校守護你的童年——作家葛競談寫作,與想象相伴成長

《魔法學校》

“在故事的世界裡,我好像有了一根仙女的魔法棒,讓自己的夢想全都實現,寫作對於我來說,不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娛樂,是生活中的最大樂趣。這種心態一直延續到現在。”每當談到自己的作品的時候,她都會這樣說。

葛競從事寫作事業的時間要比很多人想象的還要久,9歲時就發表第一篇作品,堅持至今30年來已出版的小說、童話等各類作品多達50餘本、300多萬字。多年來,她筆下誕生了貓眼小子包達達、幸運兔精靈等經典兒童文學形象,作為中國兒童文學的中堅力量,陪伴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

她的作品幻想獨特、情境優美且充滿溫情,人物機智幽默、善良熱情。在充滿想象與魔法的世界裡,蘊含著哲理,時時關照現實、啟迪生活。也正因此,有很多家長讀罷葛競的作品都要“驚呼”:“天啊!我竟然讀了一本小孩子的書。可是真的好看啊!”

寫給中國孩子的獨特故事

如果你在學校裡,發現一個看似普通的同學實際上是一位擁有超能力超智慧的神秘英雄,那會不會驚訝得尖叫;如果有人告訴你,在中國地圖沒有標出來的地方,其實有一間“魔法學校”,這裡的孩子整天的功課就是學魔法,那是不是就更棒了……其實,在小讀者心裡,這些都是真的,翻開“貓眼小子包達達”系列,他們就與這個具有雙重身份的神秘同學一起踏上了充滿挑戰和冒險的探險之旅;閱讀“魔法學校”系列,就能跟著騎飛翔自行車的校長、會把教室變魚缸的老師“修煉”魔法。

在葛競心裡,這些當然也同樣是真的。“我自己小時候就是個偵探迷啊,特別愛看偵探小說!於是我有個夢想,有一天我也要寫一部偵探小說。因為我是個兒童文學作家,所以我寫的是個孩子的‘偵探’形象。”她開心地笑著說道。貓眼小子包達達不僅善於獨立思考、機智幽默,而且心靈美好、意志剛強、情感深厚,情商比智商更高,葛競賦予他三樣武器:智慧、勇氣,和一雙透視真相的貓眼。

於是,包達達這個葛競花了整整兩年時間,用了300頁書塑造的貓眼小子,成了孩子們眼中的超級英雄。

不過,與傳統意義上的蝙蝠俠、超人等超級英雄不同,貓眼小子包達達並不高高在上,他離孩子們很近,這是葛競有意而寫:“貓眼小子有貓眼,這是一點點的小特異功能,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真相,這些真相可以為他破案提供一些線索,但更多的線索需要他自己在偵探過程中努力發掘。”因此,小讀者每次讀書,就像是與貓眼小子包達達一起去挑戰和冒險,感到既親切又欽佩。

其實,“貓眼”的設計,對於葛競來說更是一個對孩子的隱喻。在她看來,出於好奇心,孩子其實都有一雙能發現真相的眼睛,觀察世界有和成人不一樣的多角度,能看到很多大人看不到的東西。縱使走出童年,也在心中留下一片童真之地。

葛競的很多作品都是如此,初讀一片歡樂沸騰,再看卻蘊含著生活的哲理。而這,讓很多小讀者直至長大成人也念念不忘。21年前,葛競讀高中三年級,每天泡在題海里,她卻突發奇想:“要是能在魚缸裡上課多好玩啊!”於是,“魔法學校”的輪廓在葛競心中慢慢清晰。

好玩到“飛起”的情節隨處可見——“小羅老師輕輕地吹了聲口哨,水波微微地晃動了幾下,一隻胖墩墩的圓乎乎的大魚不知道從哪兒遊了出來,搖搖擺擺地躲過了四五隻想摸它的小手,其中還有孫喵喵那油乎乎的一隻,從大家頭頂上漂了過去,靜靜地浮在和老師差不多高的地方,小羅老師明顯有點兒想笑,可還是忍住了,開始給我們講起來了。”

歡樂與魔法的背後,也有深情和哲理發人思考。在已經出版的《魔法學校——雪狼魔之謎》中,葛競寫了一個身份獨特、既是狼又是人的父親,又寫了一個儀表堂堂的獵人。經過一系列魔幻與曲折,讀者到最後才發現,這個被認為是怪物的爸爸,其實飽含溫情,是非常具有責任心的人,而一開始大家認為高高在上的獵人,內心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葛競介紹道:“雖然是魔法的故事,但實際上蘊含著很多哲理,將愛與正義、善與真情這些對於兒童來說抽象又難懂的情感品質在輕快的敘述中予以暗示,引導兒童認識自己、審視世界、領悟人性的真諦,這對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都是有所啟發的。”

目前,葛競的“魔法學校”系列小說已出版8冊,累計發行超過200萬冊。有人說,“魔法學校”是“哈利波特”的中國版。葛競則認為,她只是想給中國孩子寫他們熟悉的故事:“中國孩子還是喜歡看中國作家寫的、他們熟悉的生活。《哈利波特》帶有非常鮮明的英國戲劇的悲劇色彩,但是‘魔法學校’既很神秘、充滿懸念,又是非常快樂和溫情的地方。這些中國人有獨特的情感、中國孩子有獨特的性格與表達方式,只有中國作家才能寫出來。”

兩代人的寫作時間

讓魔法學校守護你的童年——作家葛競談寫作,與想象相伴成長

著名中國兒童文學作家 葛競

在家裡,葛競寫作可不是一個人在奮鬥。父親葛冰同樣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曾創作出《小精靈灰豆兒》《小糊塗神兒》等童話作品,以及《吃爺》《矮丈夫》等少年武俠系列小說,他的《藍皮鼠和大臉貓》被改編成動畫片播出後,長久風靡,堪稱一代經典。

因為有一個兒童文學作家的父親,葛競成了一個“吃”故事長大的孩子,也因此擁有了不一樣的童年。“爸爸收藏了很多很多書,我小時候有幾大櫃子的書。這為我的寫作能力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葛競還“自曝”,小學時邊走路邊讀書真的曾經撞到過樹。

除了書,父母的引導同樣幫葛競開拓出廣闊的空間。葛競兒時經常跟父親玩故事接龍的遊戲。一般由父親起頭,她發揮想象接下去,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父女倆一起來完成一個故事。這是葛競心中難忘的溫情時光,“不光鍛鍊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還是我跟我爸爸之間情感的溝通”。

葛競八九歲開始寫作,發表的處女作是一首兒童詩,此後一發不可收拾。9歲時,小學四年級的她參加“海峽兩岸寫作比賽”,以一篇《買貓》獲得小說一等獎,《吹泡泡的小老鼠》得到童話組三等獎。12歲時,葛競第一本童話集《肉肉狗》在臺灣出版,並擊敗了很多成人作者,獲得了臺灣楊煥兒童文學獎。

往事美好,葛競在欣喜之餘獲得成長。“寫作比賽得獎後,兩篇作品都發表在臺灣《聯合報》兒童版上,版面主編桂文亞老師後來跟我聯繫、約稿,所以我小學期間陸續在那發表了很多作品。桂文亞老師不僅很懂兒童文學,而且特別愛護作者,在我寫作過程中,她給了我很多指導。印象最深的,桂文亞老師讓我有了第一次退稿經歷。她當時說,你的幾篇作品風格都很相似,這該是你有一個突破、進步的時候了,然後給了我建議。正是因為有了這次退稿,才讓我更快地進步。我到現在都認為,改變才讓人更快進步。”

幾乎與此同時,父親葛冰開始專職投身兒童文學創作,“我們幾乎是同期開始寫作的,他就比我早一點兒。這是很有意思”。她在自己寫作的同時,也見證了父親從最初非常勤奮、努力地探索,到後來寫出《藍皮鼠和大臉貓》這樣經典作品的過程。閒時,父親經常給葛競講他剛剛寫完的故事,並讓女兒像小小評論家一樣發表意見。葛競也當仁不讓,特別自信地挺起小胸脯、一字一板地跟父親討論。“我覺得這個氛圍非常好。對我影響是非常大的。父親給我創造了這樣的機會後,我就不由自主地走進了寫作,覺得寫作非常有意思,攔也攔不住。”葛競說,她和父親之間的討論,至今如此。“在家裡就有人可以談論寫作,而且彼此默契、心有靈犀,是我的幸運。”

因為飽嘗艱辛,當葛競正式決定當一名作家時,葛冰卻是有些猶豫的,心疼而欣慰。而今,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葛競,在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擔任教授,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獲得海內外重要獎項。其中,童話《鐘的生日》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曾獲《少年文藝》好作品獎、“國際少年書信寫作比賽”國際特別獎、《故事作文月刊》優秀作品獎、《童話報》“金翅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六屆中國優秀少兒圖書獎。“貓眼小子包達達”系列已出版12本,曾獲2007年中國十大品牌童書、2008年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好書,還被中央電視臺改編成26集動畫片,獲中國十大卡通形象獎。葛競編劇的動畫片《父與子》獲首屆中國視協動畫短片最佳編劇獎。

一路與父親相伴寫作,至今,年過七旬的父親仍是葛競寫作路上的榜樣。“我爸爸現在已經70多歲了,還是每天寫三四個小時,非常勤奮。我有時就把我的桌子搬到我爸爸的桌子後面,看到他一直寫作的背影,就好像在教室前排坐著一個學霸,激勵你不能走神,不能玩手機,只要埋頭專注地寫。”

不過,這對不折不扣的兒童文學創作“父女兵”,寫作風格並不相同。用葛競的話說:“我爸爸心裡住著一個很淘氣的小男孩,我心裡住著一個很愛幻想的小女孩,我們各自心裡藏著的小朋友不一樣,因此寫作風格還是很大差別的。我爸爸的作品很幽默,很有趣,我的則更富有想象力,更有溫情。”

讓魔法學校守護你的童年——作家葛競談寫作,與想象相伴成長

葛競與孩子們分享寫作的快樂

“為小讀者寫作是非常愉快的事”

回望30年的寫作歷程,葛競看到自己的變化與堅守。她為自己的寫作分為三階段:第一是小時候,以小孩子的方式寫小孩子,筆下所及都是自己內心的願望,也是讀者的心中渴望,“那樣一種很奇妙的想象,是孩子特有的”,真的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第二是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後,作品中融入了很多寫作技巧,比如“魔法學校”系列,讀來便很有電影大片的畫面感;第三則是自己有了孩子之後,今年五歲半的兒子給了葛競新的、通過孩子的視野觀察世界的方式。

堅守的則是內心的童真和對兒童文學理念的追索,“一個兒童文學作者一定在心裡始終保有從孩童視野觀察世界的部分”。給孩子寫書的葛競,還在心裡給自己畫了兩條底線:“第一就是要讓孩子愛讀。一本讓孩子不愛讀的兒童讀物,可能會讓孩子就此討厭讀書,覺得讀書沒意思,這是很可怕的結果;第二就是一定要讓作品充滿陽光、能量和快樂,讓孩子讀完後,再面對生活的挫折時能夠有勇氣和希望。”

因為自己從小在書中獲得巨大樂趣,葛競希望把寫作的快樂傳遞給更多小朋友。幾年前,她開了一所可以隨身攜帶的“魔法學校”,裡面裝著“寫作金點子”。葛競帶著“魔法學校”,先後走進了幾百所學校,面對將近一百萬小學生,為他們講寫作、閱讀,分享自己怎樣從一個跟他們差不多大的小姑娘,到出版第一本書,讓他們覺得寫作也沒有那麼難,也都是從身邊一點一滴寫起的。跟當年父親和自己玩的故事接龍游戲一樣,葛競也常在課堂上給孩子們出題目,讓他們接故事。孩子們想象力之豐富,時常令葛競大開眼界、深有感觸,從那些爭先恐後喊出來的回答中,她看到孩子的聰慧、天真,還有善良和真誠。

一次,葛競問大家:當你們18歲時,媽媽送了一件讓你很感動很開心的禮物,會時什麼呢?

有一個小男孩說:“媽媽告訴我一個消息,特別好。她說從今天開始你再也不用去上補習班了。”葛競說,現場大笑。

另一個小女孩卻說:“我18歲時,媽媽會帶我去一個地方旅行。”葛競也好奇地聽著,會去哪裡呢?小女孩接下來講道:“她會帶我去貧困山區,讓我在那個暑假做志願者,把溫暖和快樂帶給那裡的小朋友。”葛競還記得,這個小女孩說的時候眼裡還含著淚水。

一顆顆至純至善、充滿想象的童心,讓葛競倍感珍貴:“從浪漫的角度說,有想象力的人內心是開闊、充實的,不管身在何處,想象力都會帶他去一個美好、最遙遠的地方;從現實的角度講,有想象力的人富有開拓精神,不會拘泥於現實和當下,這對未來的學習和創造都有太多的好處。跟孩子在一起我很愉快,能夠為這樣一群讀者寫作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