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四島到底是誰的?日本和俄國的法理依據,誰的更充分?

北方四島,又稱南千島群島,由擇捉島、國後島和齒舞群島等組成,共五千餘平方公里。德川幕府時期,致力於開發和經營北方的日本遇到了向遠東和太平洋西岸地區瘋狂擴張的俄國,隨後雙方在千島群島發生連續衝突,其中以1805年至1813年的軍事對抗最為激烈(日本稱之為“北寇八年”)。那次軍事對抗後,日本和俄國在千島群島附近形成了軍事對峙態勢,並最終促成了雙邊劃界條約的簽署。

北方四島到底是誰的?日本和俄國的法理依據,誰的更充分?

1855年的《下田條約》是俄日兩國最早的劃界條約。其除了規定俄國可在長崎、下田、箱館(今函館)三港進行補給和買賣貨物之外,還規定俄日兩國疆界在澤捉島和得撫島之間,以北屬沙俄,以南歸日本。《下田條約》從領土劃界的角度來看是一個相對平等的雙邊條約。而沙俄之所以沒有過多索取土地,一方面是當時沙俄在遠東的經營重點是中國東北的黑龍江流域,另一方面則是深陷克里米亞戰爭的沙俄迫切希望在促成日本開放的同時維持遠東的穩定。但《下田條約》的相對平等性並不能掩蓋其中的不穩定性和俄日兩國對遠東土地的貪婪。此後俄日雙方在庫頁島劃界問題上再起紛爭,結果沙俄在1875年的《庫頁島交換條約》中,以整個千島群島和鄂霍次克海捕魚權為代價換取了日本對庫頁島主權的放棄。

北方四島到底是誰的?日本和俄國的法理依據,誰的更充分?

1875年的沙俄已實現農奴制改革,資本主義經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下亦發展迅速。但當時沙俄面臨的主要矛盾還是與英國爭奪中亞和近東地區,所以其需要與德國保持友好以確保西部邊疆安全,同時其也需要與日本維持良好關係以鞏固遠東地區的穩定態勢。而1875年的日本正在進行著以“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和“富國強兵”為指導方針的近代化建設,所以其需要外部環境的持續穩定以防止列強的武裝干涉和保證變革的順利進行。在此種情況下,俄日雙方首次完整劃分了兩國領土,形成了日本控制千島群島,俄國控制庫頁島的局面。

北方四島到底是誰的?日本和俄國的法理依據,誰的更充分?

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西方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強加給自己的殖民枷鎖,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但日本在化解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後,卻走上了侵略和壓迫其他民族的道路。甲午戰爭後,為爭奪朝鮮和中國東北,俄日矛盾日益尖銳且趨向於無法調和。1904年2月,日本偷襲駐紮在旅順的俄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後來隨著旅順失陷和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在對馬海峽遭到重創,敗局已定的俄國只得求和,其除了交出旅順、大連租借地和南滿鐵路外,還讓出了北緯50度以南的庫頁島及周邊附屬島嶼。此後日本趁著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的契機,曾經短暫佔領過庫頁島北部,而且在1925年的時候獲得了庫頁島北部石油和煤炭的開採權。

北方四島到底是誰的?日本和俄國的法理依據,誰的更充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為敦促蘇聯儘快對日作戰,美英與蘇聯締結了秘密的雅爾塔協定。其中規定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從沙俄手中奪取的權益必須要恢復,即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要交還蘇聯,且千島群島亦在此範圍內。雅爾塔協定是美蘇兩國劃分戰後勢力範圍的產物,蘇聯據此在1945年8月18日發動了千島群島爭奪戰,隨著9月5日齒舞群島被蘇軍佔領,蘇聯掌控了包括澤捉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至此,日本和蘇聯之間似乎已沒有了領土爭端,但隨著美蘇戰時同盟關係的破裂和冷戰的開始,美國為了將日本打造成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和阻撓日蘇關係的改善,刻意拋出了有關北方四島的領土爭端。

北方四島到底是誰的?日本和俄國的法理依據,誰的更充分?

在北方四島問題上的主要法律依據是1945年的雅爾塔協定和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雅爾塔協定規定千島群島要交還蘇聯,但美國認為雅爾塔協定只是承認蘇聯對千島群島的戰時佔領權限,這些領土的最終歸屬應該交由對日和約來解決。但是在1951年的對日和約中,日本雖然放棄了千島群島,但其並未說明放棄的領土最終歸屬哪個國家,也沒有劃定放棄領土的範圍。這直接導致了紛繁複雜的北方四島問題的產生,時至今日該問題仍無解決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