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萬能險”大戰2019開門紅 險資活水馳援A股

类“万能险”大战2019开门红 险资活水驰援A股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報道

已經低迷了兩年多的A股市場,雖然不能說完全由萬能險被禁售而導致;但是這兩年沒有萬能資金的入場,A股猶如一潭缺乏活水引入的死水,各大指數連創新低。不過《華夏時報》獲悉,繼10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發〔2018〕65號)後,隨著監管政策出現放鬆信號,各家保險公司2019年的開門紅大戰已經啟幕,萬能型產品開始重新登場。

“我們11月中旬推出一款重磅的帶分紅年金保險,繳費時間短,最短可以三年繳,投保第五年開始返還保費,如果選擇三年期繳費,第三年末保單的現金價值就可達到所交保費的95%,如果返還金不領取,投保人可以把資金直接進入萬能賬戶進行二次增值。”11月15日,國內一家大型壽險公司資深營銷員蘇潔(化名)對本報表示。

而記者從市場上獲悉,隨著2019年的“開門紅”提前打響,各家保險公司主推的都是上述類似產品,只不過這些產品還不能躉交,也還不允許出現萬能字樣。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本質上而言這些產品都是類萬能型年金險。政策的開閘,市場的需要,險企的衝動,這三者一旦出現共振,意味著A股市場的險資活水即將到來。

到底離不開萬能險

“就目前的保險市場動態而言,監管層寄希望於險資為資本市場提供源源不絕的彈藥,否則銀保監會也不會在上個月末出臺專項的險資股權投資基金來抒困A股上市公司的政策。但是根據測算,這筆資金的規模終究有限,也並非純保險資金,更不可能年年成立類似的基金去投資權益市場。要激活市場,畢竟還是要靠龐大的保險產品資金去馳援A股。”11月16日,海通證券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受訪時指出。

而據記者瞭解,目前已經有五家保險資管成立了總規模為780億元的相關的專項產品,包括人保資產300億規模的安穩投資產品、國壽資產200億規模的鳳凰產品、陽光資產100億規模的陽光穩健產品、新華資產100億規模的景星產品、太平資產80億規模的共贏產品。

在前述分析師看來,這些產品是保險資管機構通過向市場各類投資者包含險資本身募集的類信託產品,也沒有保險產品所具備的保障功能。

“說到底,只有萬能險重新放開銷售,才能讓更大規模的險資進場。根據以往的市場經驗,每年壽險保費超過1萬億,其中萬能險佔據六成以上的規模,在保障賬戶和權益賬戶的配比中,約有80%以上資金保險公司都是通過權益賬戶運作。無論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還是投保人而言,雙方都得利,至於保障型產品,市場上同樣有專門的重疾、意外、年金三大類產品,這些產品互為補充,缺一不可。”11月15日,平安人壽一位負責人表示。

據記者瞭解,目前壽險市場上各大機構“開門紅”戰爭已經打響,大中型壽險公司都在主打這類產品,為了推動產品的銷售,險企還通過附贈高保額的醫療險來刺激市場人氣。

“以0歲小孩投保年繳10萬,分三年繳納共計投入30萬元,第五年末領取保費的20%作為生存金也即是6.3萬元,第六年保險公司每年返還基本保額的30%作為生存金一直到65歲,每年約為6000-2.3萬元。到被保險人65歲時,還將額外返還100%的保額作為祝壽金,約為4.5萬元,萬一在當年被保險人身故,將返還保費+分紅約120萬元。這個產品可以附加一個保底收益2.5%、當前收益5.2%的萬能賬戶,生存金可自動轉入萬能賬戶二次升值,多餘資金也可以追加到這個賬戶,到65歲時賬戶總值以中檔利潤演示可以達到387萬元,到80歲時賬戶總值可以達到739萬元,也就是說在80年間,30萬保費可以增值25倍,年化收益在3.5%左右。而且這個產品可以進行抵押貸款,且不影響保單持有人的權益”。蘇潔對記者稱。

據悉,這款產品在該公司已經大賣。

事實上,據業內人士看來,該類產品固然不能說是純粹的萬能險,但是年金保險本身具備萬能賬戶,也就與萬能險差別無異。對於投保人的誘惑也在於產品一方面搭售健康險,另一方面還具有5%左右的萬能賬戶浮動收益。

資金入市猜想

“保險公司之所以推出這樣的產品,一方面固然由於政策的悄然放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險企判斷A股市場政策底部已經顯現,但是市場底部可能尚未到來。而且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開門紅要持續兩三個月,從產品銷售到資金入場需要數月的時間。”對此,上海一家大型保險資管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表示。

而本報11月16日從國內某大型券商處獲得一份內部會議紀要顯示:國內主流券商投研部門共同的認知是,上證綜指在今年10月出現四年來的低點2449.2點已經是政策的底部,並且近一個月來A股出現企穩向上的跡象,然而市場的底部可能還沒有真正出現。

“國內宏觀經濟形勢還非常嚴峻,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最困難的時點,就資本市場而言,我們共同的判斷是市場底還沒有出現,除非大盤出現雙底結構,才會迎來真正的市場反轉,我們預計應該是在明年二三季度。”是日,國內一家大型券商投研部負責人對本報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5.87萬億元,投資股票和基金的規模分別為1.30萬億元和0.89萬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為8.17%和5.58%。若按照30%的投資上限,粗略計算保險資金仍有約2.57萬億元的投資空間。

而在此前,包括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劉士餘等高層都紛紛公開表示,鼓勵市場長期資金入市,加大保險資金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壯大機構投資者力量,鞏固市場長期投資的基礎。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也指出,目前險企在權益類的投資配置佔比還比較低,遠沒有到30%,所以配置空間還很大。但是保險資金通常都有最低保證利率的要求,對安全性要求很高,因此保險公司會做綜合考量,等到市場真正的底部出現時,會出現保險資金入市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