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將擴大南水北調供水範圍

【中原經濟網訊】擴大南水北調供水範圍;開展小浪底水庫向鄭州輸水研究,支撐鄭州國家級中心城市建設……昨日,省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實施四水同治加快推進新時代水利現代化的意見》,加快實施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治理,全面開啟新時代我省水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2025年基本建立節水型社會

根據《意見》,我省提出四水同治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顯提升,地下水超採得到進一步控制,河湖保護和監管明顯加強,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顯著提高。全省供水能力達到290億立方米,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60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68%,農村居民集中供水率達到90%,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到2025年,節水型社會基本建立,地下水開發利用基本實現採補平衡,四大流域水質優良比例持續提升,美麗河湖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到2035年,全省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得到系統解決,節水型社會全面建立,城鄉供水得到可靠保障,水生態得到有效保護,水環境質量優良,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科學完備,基本形成系統完善、豐枯調劑、循環暢通、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清水綠岸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

四水同治納入政府績效考評

為實現總體目標,《意見》制定了節水、呵護管理、引黃工程等十大任務,以雨水洪水中水資源化、南水北調配水科學化、黃河引水調蓄系統化、水庫供水最優化、水資源配置均衡化為重點,加快形成四大流域調水、全省配水、分市供水的複合型調配供水格局。

根據《意見》,我省將建立督導督查制度和問責機制,對主動作為、成效顯著的予以表揚激勵;對措施不力、消極等待、進度緩慢的通報批評,視情節依紀依規問責追責,並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紅旗渠精神杯”評比掛鉤,實行一票否決。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四水同治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評體系,對考核結果予以通報並向社會公佈,同時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獎懲的重要依據。

開工建設16個供水工程

我省將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綜合效益,優化受水區水資源配置。合理擴大供水範圍,開工建設登封、內鄉等16個供水工程。加快汝州、新鄭龍湖鎮等新增供水項目前期工作,及早開工建設。推進駐馬店、開封納入南水北調供水範圍的前期工作。

著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積極推進新鄭觀音寺、禹州沙陀湖等8處調蓄工程建設,論證建設白沙、趙灣等7座水庫與總乾渠連通工程,提高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保證率。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還將加大生態補水力度,受水省轄市、縣(市)區要研究出臺補償政策,實施河道清淤疏浚,通過總乾渠分水口門或退水閘,相機對沙潁河、賈魯河、衛河、共產主義渠、安陽河、鄭州龍湖等河湖進行生態補水。

此外,加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實施古汴河、衛河清淤疏浚工程,保護傳承大運河文化。適時推進豫東水系連通工程、南灣—出山店—薄山水庫淮水北上工程及引伊河入北汝河等連通工程建設。建設陸渾水庫—鄭州西水東引工程,開展小浪底水庫向鄭州輸水研究,支撐鄭州國家級中心城市建設。(記者 李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