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我们还要赞美那些乘人之危发财的人?

首先,今天的文章的内容是在一个经济学的角度去探讨,圣人读者可能请谅解,未能照顾你的感受。

What? 我们还要赞美那些乘人之危发财的人?

先举两个例子,看看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区别:第一个例子。一天我下班回家,经过一个黑暗的拐角,忽然冲出一个人,手里拿着刀问:“要钱还是要命?”我当然会说:“要命。”他说:“行啊,给我1万元!”我对他说:“1万元我身上没有,我家就在附近,你跟我去取吧。”强盗答应了。结果,到了人多的地方我就跑掉了。这时强盗追上来说:“你违约了。”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

What? 我们还要赞美那些乘人之危发财的人?

第二个例子。我在沙漠里快要渴死了,这时有人跟我说:“我这儿有一瓶水,1万元卖给你,你要不要?”我说:“好啊!但是1万元我身上没有,等我回到家,再给你1万元吧。”那个人也答应了,我喝了这瓶水,保住了性命。结果回到家,我没有给这个人1万元钱,因为我觉得1万元一瓶水太贵了,这不是乘人之危吗?我拒绝付款。那个人于是控告我说:“你违约了。”如果你是法官,你该怎么判?

一个是拦路抢劫,一个是乘人之危发财,二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在第一个案子里,一个人面临的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是强盗制造出来的;而在第二个例子里,口渴的人面临的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不是提供水的人制造出来的。提供水的人,只不过给别人多提供了一种选择而已。大家都批评发国难财的行为。但我们想想,国难是那个发国难财的人造成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借机发财的人,其实就只是给别人多提供了一个选择罢了。发国难财的人可能确实利用了别人,但是这种利用,对另一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生活中乘人之危来利用他人的现实,其实很多。比如,医生不就利用了病人生病吗?老师不就利用了学生无知吗?但是医生对病人来说是有帮助的,老师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帮助的。但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明白,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What? 我们还要赞美那些乘人之危发财的人?

卫星照片的飓风卡特里娜飓风对墨西哥湾的

几年前,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灾难造成了密西西比河附近大规模断电。电视台播出这个消息后,有个人就想借这个机会赚点钱。他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买了19台发电机,又租了一辆大卡车,开了1000多公里的路程,从肯塔基开到了密西西比。当时很多居民都迫切需要发电机,这个人到达之后,就将发电机以双倍价格出售。但就在这时,警察出现了。警察认为,此人违反了当地所谓的反价格欺诈条例,在牟取暴利,就把他抓了起来,那19台发电机也被没收了。这人在监狱里待了4天后被放了出来,而那19台发电机,还被扣押在政府的仓库里。美国广播公司的一个节目报道了这个事件。节目的主持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想要发国难财的人能帮助居民,还是把发电机扣押在政府仓库里的警察能帮助居民?是谁对居民造成了伤害?当他采访那些居民时,居民都说,“我们要的是发电机,我们要电,我们要食物”。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又跑到街上问大家:“发国难财对不对?”所有人都告诉他:“发国难财是不对的,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发国难财不对,但是如果不能发财,我们怎么能让别人跑1000多公里路,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买那么多发电机,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呢?在风平浪静时,人们觉得一切都可以接受,一旦有了具体的事例,价格的作用就被忽视了。

What? 我们还要赞美那些乘人之危发财的人?

紧接着,主持人又跑去采访了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问他们发国难财到底对不对。这三位经济学家,一位是199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他说发国难财是增加供给的最好办法,当然应该鼓励。第二位经济学家是2002年诺奖得主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他说发国难财是好事。第三位经济学家是大家熟悉的1976年的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他说:“这些发国难财的人,是在救别人的命,他们应该得到一个奖章,而不是得到惩罚。”

这就是哈耶克所说的知识。不是科学知识的知识,而是关于谁在什么地方、愿意以什么样的代价、购买什么样商品的具体信息。如果人们阻止别人发国难财,阻止别人用高价出售紧缺商品的话,那这些人就不会以实际行动利用这些知识了。阻止发国难财的直接后果,就是剥夺了遭受灾害的人的选择。

我们在经济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看。愿望是一回事,但愿望造成的结果是另外一回事。一个人想要买最便宜的苹果,但是当他进入市场寻找最便宜的苹果时,他的寻找行为本身就使得苹果的价格上升了。一个人想要卖最贵的苹果,但是当他进入市场,想要把自己的苹果以最高价卖出去时,他的行为本身就已经使得苹果的价格下跌了。

那些乘人之危发财的人,他们自己本身的行为就增加了供给,使商品的价格下降,缓解了供需之间的矛盾。有些朋友会说:“你怎么老是建议涨价?涨价不是治本,只是治标而已,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增加供给。”我的回答是:供给永远是不够的,在供给不够的情况下,价格永远在起调节的作用。价格不是摆设,不是请客吃饭。

*以上内容摘自《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