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案”真凶發現者,是否遭遇不公對待?

“聂案”真凶发现者,是否遭遇不公对待?

“聂案”真凶发现者,是否遭遇不公对待?

鄭成月的警官證 圖片/視覺中國

據媒體報道,震驚全國的“聶樹斌案”早已成為往事,而該案真兇的發現者,河北省廣平縣公安局原副局長鄭成月,如今卻陷入了絕境。因為身患尿毒症、腎衰竭等九種疾病,又被數十萬元治療費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只能躺在病床上靜靜地面對孤獨。

沒人能想到,這個當年堅持揭開“聶樹斌案”真相的關鍵人物,竟然以這樣一種悲慘的方式,再度進入公眾視野。

上一次出現在鏡頭前,還是幾年前,“賦閒”的鄭成月在北京的律所打工。當時的他,儘管早已被通知“不再擔任副局長”,也沒有履行任何手續,後半生忽然沒有了下文,但仍是一副錚錚鐵漢的模樣。進京做事,也給人一種“兜兜轉轉”的樂觀印象。

鄭成月的窘境,也引發了輿論廣泛關切。在這個瀰漫著“11·11”戰火的雙休日,很多人為他一灑同情之淚。儘管人們並不希望所謂的“論功行賞”,但真相水落石出,揭露真相的人也不該陷入讓人頗感意外的境地。

當然,鄭成月如今的遭遇,不排除個人性格的因素,比如個性剛直,不知轉圜,缺乏人生規劃等。而2015年其妻為給母親治病,向邯鄲市馬頭生態工業城“金鼎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30萬元貸款,則成了直接壓垮這個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這個“小額貸”在當地被稱為“高利貸”,牽涉甚廣,也滋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即便如此,這些純粹個人方面的原因,來勢再兇猛,後患再嚴重,似乎也難以將鄭成月逼向絕境。真正的問題在於,在後“聶樹斌案”時期,鄭成月究竟有沒有遭遇不公正對待?

鄭成月公安局副局長的職務,僅僅是因為“給年輕人讓路”才被拿掉的嗎?一個不足50歲的副局長,糊里糊塗就失去了公職。而更為蹊蹺的是,直到今天,官方也未正式宣佈他被免職,警察資格也未被取消,甚至連退休手續都沒辦。

不僅如此,鄭成月的兩個兒子也在公考、讀書等方面遭遇不公平對待,這些事情,是否僅僅只是巧合,還是有著不為人知的原因?還有,因為“小額貸”這起經濟糾紛,鄭成月的工資從2016年起就被凍結,這中間,是否合法合規?凡此種種,有關方面都應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並公開逐項回應公眾質疑。

對於鄭成月來說,這意味著生存下去的機會,意味著這個社會能不能繼續透給他一絲光亮。對於公眾而言,則是一個公平公正的宏大命題。聶樹斌被改判無罪,聶家人也拿到國家賠償,這當然意味著正義的勝利。但如果那個揭開真相的人非但不能過著正常的日子,還可能面臨不可預測的困境,這個正義也就被打了折扣。

故而,有關方面需直面問題,回應關切,不要也等到鄭成月走完了生命進程才找回公平公正。

□黃羊灘(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