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當你知道後能顛覆三觀的知識或者歷史真相?

官風


說到歷史上知道真相後毀三觀的人物和事情,真的不要太多,隨便幾個都是妥妥的典型。

1. 淫人妻女的朱熹

關於朱熹,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就是這個南宋理學家用一己之力,將古代儒家觀念推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中,留存最久,影響最大的就是他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的口號了,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這句話也有道理,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朱熹個人的做法卻令人大跌眼鏡。

(朱熹)

這句話首先禁錮了人們正常的生理需求,它要求人們要禁慾,特別是不近女色。這樣一來,人們很容易認為朱熹會是一個身體力行的踐行者,畢竟提出口號的人一般都會以身作則,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朱熹卻恰恰相反,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先是與兒媳私通致使其懷孕,後又誘姦兩名尼姑並收為妾,還帶著她們招搖過市,據說為了打擊政敵,朱熹還強迫妓女誣陷別人,結果妓女不從,朱熹發怒對其施以極刑。

(朱熹)

雖然說歷史上朱熹的這些罪狀都是由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他而來,但畢竟無風不起浪,皇上親批的奏摺也變明這不是子虛烏有的彈劾。

2. 不孝而死的孔融

小時候,我們都曾經經歷過“孔融讓梨”的道德教育,從故事裡我們知道了孔融是個知謙讓、懂孝廉的人,如果不是之後的故事,我想孔融在我心裡一直會是這麼正直光輝的形象。成年後,孔融認為:“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

(孔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親與兒子有什麼親情可言,追本溯源,兒子不過是父親情慾發作的一種產物罷了;兒子和母親也不外乎這點,兒子就像瓶子中的一個東西,出來後就與母親分離了,沒有任何關係了。這言論放在今天也是遭人唾棄的,更何況是以“孝道”治天下的東漢呢?

(孔融)

後來,孔融果然因為不孝的言論被曹操殺了,並誅其名,作為孔子的第二十孫,居然這麼離經叛道。

3. 三妻四妾的康有為

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作為維新變法的倡導者的康有為絕對是正面光輝的存在,然而真正歷史上的康有為卻並沒有那麼閃閃發光。

(康有為)

首先,康有為這個人特別會狐假虎威,曾經偽造與光緒的合影,在國外招搖撞騙,原來那個年代也是有ps的啊。其次,康有為強烈提倡“一夫一妻”,結果自己卻三妻四妾,即使老態龍鍾了也不消停。

(康有為)

康有為一生納了6個妾,這些小妾都是十幾歲的女孩子,還有日本人,想想“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場景,簡直讓人無法直視。小時候看《走向共和》不明白梁啟超為何與康有為漸行漸遠,直到後來才明白,康有為這樣色兒的,真不是志同道合之人。

(竟然和劉邦一般大)

除此之外,還有秦始皇與漢高祖劉邦是同齡人、希特勒是奧地利人、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是個典型渣男,等等。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1.朱元璋與沈萬三雙雙落魄時,遇到劉伯溫,劉伯溫拿出兩件東西讓他們選,朱元璋選了匕首,就做了皇帝;沈萬三選了聚寶盆,後來就成為了首富。

2.嫪毐,生殖器像驢一樣巨大,受到嬴政的生母太后趙姬的寵愛,並與太后生下倆孩子。

“穿越者”王莽,越來越多的人認定王莽就是個穿越的八零後,因為他上臺後的表現和穿越者無異,他建安置房安置災民,第一個支持人體解剖,檢查血管分佈情況,支持飛行實驗,親自觀看實驗。支持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食品研究。

他建的國號為“新”,他極其仇視匈奴和高麗,鼓勵科學實驗和發明創造,他發明的遊標卡尺和現代的一模一樣,他討厭奴隸制度,規定不準買賣奴隸,建過廉租房小區,而且他重視教育工作,擴大太學招生,下令各地興建學校,讓更多的孩子上學。

總之他的行為太超前了,處處有穿越者的影子,不過他推行的政策不符合當時的歷史進程,也觸動了士族的利益,再加上後面還有大魔法師劉秀。所以很快被推翻了。

奇葩的北齊太后,北齊被北周滅國後,北齊胡太后被迫自謀生路,於是她拉著自己害羞的兒媳——穆皇后一起去做妓。頓時長安炸開了鍋,萬人空巷。胡太后每到興奮處就對著穆皇后大呼:做後不如做妓,穆皇后紅臉點頭。也是醉了。


何律師13990946596


我們很可能學了“假歷史”,不信,請您先回答這兩個問題,結果會讓您目瞪口呆!

問題1:如果你知道一個女人懷孕了,她已經生了8個小孩子了,其中有3個耳朵聾,2個眼睛瞎,一個智能不足,而這個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請問,你會建議她墮胎嗎?   


  

問題2:現在要選舉一名領袖,而你這一票很關鍵,下面是關於3個候選人的的一些事實:   

候選人A:跟一些不誠實的政客有往來,而且會星象占卜學。他有婚外情,是一個老煙槍,每天喝8到10杯的馬丁尼。   

候選人B:他過去有過2次被解僱的記錄,睡覺睡到中午才起來,大學時吸鴉片,而且每天傍晚會喝一大誇特威士忌。   

候選人C:他是一位受勳的戰爭英雄,素食主義者,不抽菸,只偶爾喝一點啤酒。從沒有發生婚外情。   



第一題,如果我們建議這個女人去墮胎,我們就“殺死”了貝多芬,因為那個女人就是貝多芬的母親,而那個肚子裡的孩子就是貝多芬。

第二題,你可能選了“殺人狂魔”希特勒!因為:候選人A是富蘭克林羅斯福,候選人B是溫斯頓丘吉爾,候選人C是亞道夫希特勒。   

結論:你認為對的,卻不一定是對的!


贏在高三


我來說一個很勁爆的。

古代皇帝第一個臨幸的可能會是自己的奶媽。

我們知道中國史上的皇帝結婚年齡一般不超過18歲,清代更是幼年成婚。但幾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在正式結婚之前都已臨幸過不少女人,他們有著豐富的性體驗。北魏文成帝17歲結婚,但他13歲時已臨幸了宮女,14歲即做了父親。到結婚的時候經驗可以說十分豐富了。 漢代宮中明文規定,皇帝婚前,先由宮中精選四名年齡稍長、品貌端正的宮女供皇帝臨御。臨御也就是說和妃子的作用是一樣的,清代增至為八名,目的是取得房事實踐經驗,以便在和皇后結合時駕車就熟。說起來皇帝還是很糜爛的啊


皇帝婚前必須與哪些女人發生性關係?這在中國的歷代宮廷中,並沒有規定,只能說這個全都靠皇帝青春期的衝動來決定,所以那些什麼穿越成皇后什麼的,估計還是先穿越到小太子身邊我日久生情好一點。

但總體上說,最可能成為性伴侶的則是其身旁的侍女,而固定性夥伴的角色,皇帝乳母也不可排除。因為乳母和侍女在宮中都沒有名分。宮女如果被臨幸和得寵,則會取得名分,從而改變其卑微低下的地位。所以宮女勾引皇帝的事常用,相信也很多人經常看見電視劇裡宮女因為勾引皇帝被處死什麼的。乳母則能自由出入宮禁,即使被臨幸,其乳母的名分也很難改變。

明代憲宗皇帝朱見深和他的第一個女人萬貞兒就是他的乳母萬貴妃4歲就成為宮女,在英宗的母親孫太后宮中服侍,英宗的長子憲宗出生不久便被立為太子,萬貴妃被調去服侍太子。憲宗逐漸成長為一個少年,但命途多舛,故而日久生情,不久萬貞兒成了少年朱見深的性伴侶,也就是說,萬貞兒成了太子的監護人兼情婦,最終晉升為皇貴妃。也就是說這個乳母成為了皇貴妃,所以說乳母成為他的性伴侶是真的有可能的。



明神宗朱翊鈞16歲時在慈寧宮“私幸乳母楊氏後得到了性啟蒙。接著又臨幸了宮女王氏和劉氏,抱孫心切的慈聖太后不僅沒有怪罪反而非常高興。明朝臨幸乳母的事還是多的啊。

明熹宗朱由校與其乳母客氏也是這樣。史載客氏美麗妖冶,風騷嫵媚,客氏夜夜進人熹宗的寢宮乾清宮暖閣侍寢,與熹宗朝夕不離。

所以,這個消息是不是很多人不敢相信


月亮上的後生仔


1939年。

有個韓國人,那時候叫朝鮮人,他改了一個日本名字,叫高木正雄

後他以這個日本名字高木正雄考試進入新京(今長春市)偽滿州軍官學校就讀,在考試前夕他寫了一封血書,該血書後於1939年3月31日被滿洲國一家日文報紙《滿洲新聞》刊登


“我身為日本人,以精神與氣概,義勇奉公,一死報國的決心報名軍官。為滿洲國軍,為日本國獻身的覺悟。

1942年3月,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從滿洲國皇帝溥儀那裡得到了一塊金錶。之後被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57期)深造。

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時,校長曾誇他:“高木君雖然是半島出身,但精神卻完全是日本人。像高木那樣效忠天皇陛下的人,就是在日本人當中也是罕見的。”



畢業後被授予滿洲軍少尉,並從齊齊哈爾調至偽滿洲國熱河省的偽滿洲國軍步兵8團。被授予陸軍少尉軍銜後,直接參加了對中國的侵華行動,在之後與中國武裝勢力作戰中由於表現“突出”受到晉升成為中尉。

他曾率領日軍,血洗楊家鋪,對抗中國人民。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他拒降並槍殺蘇軍聯絡員。後喬裝逃入北京。後被發現關了幾年。1946年遣返他回到日本半島。

回到半島後,加入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光復軍,擔任第二中隊中隊長。後來推翻了韓後李承晚政府。

成了韓國第三任,第5屆至第9屆大總統

這個人就是,朴正熙

他有個女兒,叫朴槿惠


博物雜學社


有三大顛覆三觀的歷史真相:

一、商鞅變法。

教科書中的商鞅變法,只講獎勵耕戰,重農抑商。其實,商鞅變法的內容邪惡至極。



1、尚奸。即選拔重用奸惡之人。商鞅謂之:以善民治奸民,國削至亂。以奸民治善民,國治至強

2、惡政。尚奸必出惡政。惡政有:貧民、弱民,疲民,辱民,愚民。(大家可以關注我,我在《商君書》札記中有詳細解讀)

3、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商鞅還提出,以善治民,則民親親(儒家提倡親親之愛)。以奸治民,則民親制。重刑輕賞則民愛上。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應改名為商鞅綜合症。

4、人不如驢。

商鞅還主張,必須讓人民專心耕戰。耳朵不要亂聽,嘴巴不要亂說,眼睛不要亂看。這不禁讓人想起驢拉磨時,為了讓驢專心拉磨。會把驢的眼鏡蒙上。法家比驢的主人考慮的更為周到。不但要蒙上人民的眼鏡,還要堵住嘴巴,塞上耳朵。

總之,法家讓人民做君主的狗奴才——寡聞從令。

二、程嬰救孤與趙氏孤兒。

《春秋左氏傳》是從古至今,唯一可信度100%的史書。她記載了春秋時期,周王室以及諸侯國的歷史,以鄭國、晉國為主,魯國、齊國、衛國、宋國、楚國次之。

《左傳》中,叔嫂通姦,兄妹亂倫。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把人性之醜惡血淋淋的展現給我們。當然,也有更多的正能量。如鄭國賢大夫子良,堪稱卿大夫中的聖人。

《左傳》對於趙氏孤兒的故事,與《史記》不同。起因是趙莊姬與小叔子通姦,小叔子被趙氏放逐。趙莊姬懷恨在心,在哥哥晉國國君面前誣陷趙氏,晉國國君聯合郤氏、欒氏,滅趙氏全族。

秦始皇焚燬六國史書,但六國曆史通過口耳相傳,被大致流傳了下來。

《史記》中程嬰救孤的故事,就是在趙國史書被焚燬的情況下,通過口耳相傳流傳下來的。其事件起因為何與《左傳》不同?最大的可能是趙國建立後,想給自己的祖祖祖趙莊姬奶奶塗脂抹粉。美化了趙氏孤兒的故事。

滅趙氏全族的主謀是晉國國君、郤氏、欒氏和趙莊姬。屠岸賈應當只時個馬前卒。

司馬談很可能對此做了諸多調查。如拜訪多位學者,這些學者表示,自己的父輩確實看過趙國史書。《史記》中趙氏孤兒的故事,應與趙國史書的記載是一致。

除了六國年代錯亂嚴重和趙氏孤兒外,《史記》的可信度接近100%。

三、大忽悠康有為。

康有為是個大騙子。先偽造與皇帝的合影。藉此到處騙錢。

提倡一夫一妻,自己卻妻妾成群。滿嘴跑火車。

後來,康有為的弟子梁啟超也與他決裂。康更被世人唾棄,但在歷史教科書上,他卻是一個光輝而正面的形象。


楊朱學派


歷史是很好玩的,有時候也很辣眼睛,有句話是“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聽到的往往不可靠,然而親眼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從書本上學到的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

真相,往往被掩蓋。

在這裡,我說幾個知道後能顛覆三觀的知識或者歷史真相。

“烽火戲諸侯”並不存在

《史記》記載,周幽王有個寵妃褒姒,堪稱絕色,唯一美中不足就是不笑,周幽王為此廢掉申後和太子,將褒姒扶立王后,褒姒的兒子姬伯服為太子。周幽王為了博褒姒一笑,不惜在驪山點起烽火,烽火燃起,各諸侯國以為有戰事,片刻後,各諸侯國軍隊趕來救援。

褒姒看到千軍萬馬被周幽王戲耍,遂忍不住笑了,這笑太美了,令天地失色。於是為了見到這樣的笑,周幽王數次玩“狼來了”的把戲。終於有一次,申侯領兵來犯,烽火燃起,各諸侯國不再出兵。於是周幽王去世,西周滅亡。

然而在《清華簡》上,卻並沒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而且是周幽王先去攻打的申國,然後申國聯合繒國和犬戎反擊周幽王,周幽王最終在驪山大敗。

介子推割股啖君不存在

相傳晉文公重耳在外流亡的時候,有一次餓壞了,又沒得吃,於是其中的跟隨者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塊來混合野菜給重耳做了一碗美味的肉湯。後來重耳知道後很感動。

等重耳回到晉國繼位後,忘了封給介子推官職,於是介子推帶著母親跑到了深山中躲起來。晉文公去找他,找不到,有人建議燒山,晉文公採納了這個建議,大火燒了三天,介子推就是不出來,和母親一起燒死了。於是有了寒食節。

然而《左傳》和《史記》中都沒有記載介子推割股啖君的事實。介子推確實曾經跟隨重耳流亡,在回國渡河的時候,介子推不願意貪天之功,和眾人同朝為官,於是和重耳分別,回了家帶著母親躲到了深山中。後來晉文公找不到他,就將山封給了介子推。

《趙氏孤兒》並不是一曲英雄的讚歌

我們熟知的《趙氏孤兒》以及《史記》中的記載多是可歌可泣的,屠岸賈將趙氏滅族,辛虧趙朔的夫人懷孕躲進了宮中,躲過一劫,後來她生下趙氏孤兒,程嬰瞞天過海,用另一個嬰兒替換趙氏孤兒,從而將趙氏孤兒救了下來,程嬰帶著趙氏孤兒躲進深山中,十五年後,趙氏孤兒長大,程嬰找到韓氏,告知了晉王。最後趙氏孤兒趙武繼承了趙氏的爵位,並斬殺了屠岸賈。而程嬰終於完成任務自殺去了那邊。

實際上更早的《左傳》卻不是這樣的事實。趙氏當家人趙衰有四個兒子:趙同、趙括、趙嬰齊、趙盾。後來趙盾成為當家人,生下趙朔,趙朔和公主趙莊姬成婚,婚後生下趙武。後來趙朔去世,趙莊姬同趙朔的的叔叔趙嬰齊通姦。

趙同和趙括知道後,驅逐了趙嬰齊。自此趙莊姬恨上了趙同和趙括,就去晉王那裡告發兩人造反。然後晉景公就找了個機會殺了趙同和趙括。趙武長大後繼承了趙氏的爵位,重振趙家。

蒲松齡七十二歲還在參加科舉考試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少年時是個天才,熱衷功名,十九歲參加縣府考試,縣試、府試、道試三試均為第一名。然而之後的鄉試,蒲松齡屢試不中,一直到四十六歲才補為廩膳生,然後繼續考。蒲松齡屢敗屢戰,一直考到七十二歲,才被選為歲貢,到國子監就讀。然後在七十六歲上去世。

關於《水滸傳》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原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知道武大郎和潘金蓮在現實中有原型,那就是陽穀縣縣令武植和夫人潘氏。而這個武植不僅身高在一米八之上,還是個文武全才,考中進士,做了縣令,娶了潘氏,婚後兩人和和美美。然後因為武植的幼時朋友王氏投靠武植,大半年過去了武植沒有行動,王氏就回了家,氣不過去就在路上散步謠言,詆譭武植和潘氏,然後流言成了《水滸傳》的寫作素材。

然而施耐庵死於1370年,明朝開國的第三年,《水滸傳》完成於元朝時期。而陽穀縣縣令武植是在明朝永樂年間中的進士,做的縣令。時間上明顯對不起來。

嚴監生不是吝嗇鬼

人們對於《儒林外史》有誤解,總是先入為主的帶著諷刺的眼光去看書中的一切。比如《范進中舉》,我們津津樂道於范進五十多歲中了舉,高興到發瘋,卻不知范進後來科舉一路凱歌,中了進士,成為御史,又欽點為山東學道……是個難得的好官,也是個很幸運的人,要知道那時候的科舉考試錄取率很低,很多人止步於秀才。

而書中的另一個著名人物嚴監生,被定性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典型的吝嗇鬼。人們對於嚴監生臨死伸出兩根手指頭不肯嚥氣的那一段記憶尤深,他也由此被看成是一個吝嗇鬼。

然而吳敬梓寫嚴監生絕不是出於諷刺,而是同情。嚴監生是一個在封建家族尊長卑幼制度的犧牲品,一輩子受老大嚴貢生欺負,給老大擦屁股,死了家產也讓老大奪去了七成。

實際上嚴監生只是很節約,但絕不吝嗇,他對兩個舅爺,對夫人王氏都很大方,王氏生病,人參等的好藥材天天供著,還不斷的請醫生。王氏去世,嚴監生沒少給兩位舅爺銀子。

王氏死了,他也傷心過度病重,但卻捨不得吃藥,活活拖死。


蕭曉四姑娘


我看過一篇文章,哥倫布航海家帶回了很多黃金財寶也把梅毒帶回了西班牙。

法國和西班牙又一起侵略意大利,25年的時間,梅毒遍佈歐亞大陸。

路易十四和查理二世因梅毒脫髮,他們就帶上了象徵高貴的假髮,(想起了法官)因梅毒鼻子腐爛,就做整容,(整容的鼻祖)梅毒的神經作用更精彩,它會讓人亢奮,喜悅,發癲,精神充沛,精神分裂。水銀可殺死梅毒,但會讓人中毒,為了好吃,人們發明了低水銀的巧克力。

因為梅毒的普遍,死於梅毒的名人多了去了,波得萊爾,尼采,叔本華,福樓拜和他的學生莫泊桑,梵高和他好友高更,貝多芬在幻覺和精神分裂中創作了歡樂頌,舒伯特死時31歲。莫扎特得了梅毒後很開心,他需要精神分裂。

你以為只有希特勒這樣的壞人得梅毒這種病?不,林肯夫婦,列寧,達爾文,斯大林,拿破崙,托爾斯泰,愛因斯坦,戈雅,海涅,馬奈,都德,雨果,蘭波,舒曼……當然,他們是不會承認的。

梅毒可怕嗎?生活糜爛嗎?梅毒普及嗎?

直到青黴素的誕生… …


聖風9570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上有很多故事,現在看起來都讓人大跌眼鏡,總有許多神回覆和奇葩的事件讓我們有頗多感慨,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講幾個顛覆三觀的歷史故事。


一、民國時期的土匪孫殿英,盜慈禧墓的時候可謂是理直氣壯。因為他說他並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報仇。因為他的祖先是明朝天啟年間的兵部尚書、大學士孫承宗。孫殿英語重心長的說:“俺也不想盜墓,俺就是想報仇,滿清欺人太甚,要不明十三陵就在旁邊俺怎麼不盜呢?!”

二、林則徐到廣州禁菸的時候,外國人請他吃冰激凌,林則徐一看冒著煙兒的冰激凌,以為燙嘴,於是用嘴吹了吹。洋人看見了,都偷偷取笑他。後來林則徐用芋泥回請,芋泥雖燙嘴,但是並不冒熱氣,結果洋人一個個都燙得呲牙咧嘴。



三、明朝末年,崇禎讓文武百官捐款,悲哀的是,連自己的老丈人都不幫他。崇禎讓他出十萬,他說沒有,出兩萬,還沒有,最後他的女兒也就是崇禎的妃子周妃借給他五千兩,湊了一萬五千兩,他還扣了兩千兩,只交上一萬三千兩。李自成入關,從他家裡搜出了43萬兩白銀,從文武百官家裡一共搜出7000萬兩。


歷史密探


人類兩千多年的戰爭史上,在我的認知裡,幾乎是唯一的一場其中某一方的幾萬人的軍團中,戰士傷亡超過一半,中低骨幹幹部損失一大半,丟了總根據地,沒有任何後援或外援,但仍舊沒有潰散,而且維持住了基本建制完整的戰役。

想來大家也很疑惑是哪場戰役?其實我說的就是紅軍的湘江戰役。渡河前8萬,渡河後僅僅只留下了3萬人。而他們的平均年齡不超過二十歲,遠離父母,為自己的信仰二戰,可歌可泣,可悲可嘆。因為這場戰役不算什麼光彩的事,遵義會議的時候總結反思,甚至認為當時中央犯了失敗逃跑主義的錯誤。可是,咱紅軍年輕的士兵們,在這樣一場及其殘酷的戰役中,對黨的未來任然充滿希望,巨大傷亡下,不退縮,不逃跑,即便背水一戰也沒有絕望,堅定的執行了中央的戰略決策。

這在當時任何一隻軍隊都無法做到的,任何一個軍閥將領都無法認知的。正是這些活下來年輕的紅軍將士一步一步走完了兩萬五千里長徵。所至之處,就是他們的思想傳播之處。所以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