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行車不能開內循壞是真的嗎,為什麼?

梅宜明


說真的這個問題好逗,開高速為什麼不能開內循環呀?莫非會爆炸?!哈哈哈!

說真的,在我們日常開車的過程中流傳著很多神邏輯,例如所有日本車全省油、加油要選在晚上、開外循環會費油等等。

首先,汽車的內、外循環只有一個區別。

內循環理論上可以認為是車空氣的閉路循環,其優點是夏天開空調時,可以快速降低車內溫度。另外,可以一定程度上,隔絕車外的煙霧、揚塵、異味進入車內。

外循環則是將新鮮空氣導入車內參與空氣循環,可以有效改善車內的空氣質量。但在城市擁堵道路上開外循環,前車的尾氣還是很沁人心脾滴!

所以,簡單點說就是,外循環—補充新鮮空氣,內循環—阻隔汙濁氣體。再通俗一點的話,就相當於你冬天跑步時帶不帶口罩。

戴口罩就是內循環,在鼻腔和口罩之間會形成一小段相對溫暖的空氣層。如果不帶口罩,冬天的乾冷空氣會直接進入鼻腔,這就相當於是外循環。

我相信這麼解釋大家都能看懂了,那跑高速到底能不能開內循環呢?

當然是能開的!汽車不是一個大鐵疙瘩,各種線路和傳輸設備在車身上開了很多口子。

如果你有冬天住在車上的經歷,那你就能深刻領會什麼叫真特麼冷了。

汽車在高速上行駛,就算你開著內循環,強大的正面氣流,也會將新鮮空氣壓進車內,一樣會形成很好的氣流交換。在這種情況下,內外循環並沒有太大區別,就不用糾結了。

但如果是在停車狀態下,絕對禁止開內循環不熄火取暖,因為這種情況下,車內外空氣交流很少,非常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藏地讀行0白髮布衣


看見這個提問我笑了,再看看其他回答我也笑了,不吐不快。我反問一句,誰說不能?尤其高速行車的時候!

我高速跑過很多,都在最熱和最冷時間跑,也就是說是需要開空調和暖氣時間跑,因此內循環使用得最多,一天一夜的路程,外循環加起來都不到1個小時,現在我還好好的,也沒有什麼問題呢!


什麼是汽車內、外循環?汽車外循環是利用風機將車外的空氣抽吸到車內,車外與車內的氣道流通,能補充車內的新鮮空氣。內循環則是隔斷車內外空氣交流,有效地阻止外部的氣體進入車內,另外也能起到保溫的效果。



雖然內循環的作用是隔斷了內外氣體交流,但汽車絕不可能完全密封隔絕內外氣體交流,因為車廂本身就不是完全密封的那麼好,仍然有新鮮空氣從其他地方進來,如果是完全密閉的,車主也不用費盡心思來做密封隔音了。

內循環後,車廂內氣體於外界氣體的交流肯定沒有外循環那麼直接,速度,尤其是停車的時候,但高速行車雖然是內循環,但內外氣體交流就會增多,所以連續幾個小時內循環沒有什麼問題,但不是說就推薦長時間內循環,而應該時不時的使用一下外循環,增加車內空氣的新鮮度。



高速行車途中使用內外循環要看時間和季節,一般夏季和冬季,內循環使用的時間較長,絕不會有提問中所說的不能使用內循環,那是無稽之談!

我們行車途中不建議一直內循環,也應該適時內外循環交替使用。但有一點要注意,冬季停車休息不熄火取暖的時候堅決不能使用內循環,因為這時候內外空氣的交換就非常少,和行車時不可同日而語,極易出現危險!


傑哥談論


在高速行車不能開內循環是真的嗎,為什麼?

沒聽說過在高速上行車不能開空調內循環的說話,這不知道又是哪位先生的神論?為什麼不能開內循環呢?覺得在高速公路上行車往往時間較長,車內如果人多,在高速上行車又要關閉車窗,所以長時間在密閉環境下開內循環導致缺氧,最後車內乘員=卒?這是拍恐怖片的邏輯,而現實中即便是車窗關閉,長時間開啟內循環也不會導致缺氧(前提車子是在正常行駛之中,靜止怠速時容易產生CO)!


當今的汽車即便把車窗全部關閉,也絕對不是密閉的環境!有無數的空隙、縫隙可以灌入新鮮的空氣,要不然車子落水了即便車窗關閉也會很快的被灌滿水,這足以證明汽車形成不了密閉的空間,誰都可以迅速灌滿車子,空氣的流通則更快,所以即使在高速上長時間開啟空調的內循環也不必擔心車內會“缺氧”,在看不見的地方有無數的透氣孔!所以在跑高速的時候全程開內循環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會造成任何的安全隱患!

而從車載空調的邏輯上說,當今的空調機本都分為自動、強制外循環、強制內循環的三種模式!自動模式就不必多說了,系統會自動監測車內的空氣質量自動進行切換!而單說這個強制內循環,在名稱上看似乎只要按下強制內循環按鍵,空調就要一直執行內循環了?事實上是即便選擇了強制內循環也只是在10分鐘之內保證絕對的內循環,而使用超過了10分鐘,系統會保留95%的內循環,而加入了5%的外循環模式,這就是車載空調的邏輯!也就是說即便一直使用內循環,也保留了5%的外循環來保證車內的新鮮空氣含量!


總而言之,對於車子本身而言在看不見的位置上有很多透氣孔、縫,而針對空調本身的邏輯而言,並不是使用了內循環就隔絕了一切外部空氣,相反在執行內循環時,依然保留了外循環的部分機制,所以跑高速一直開內循環是沒有半點問題的!而夏天在兩邊有農田的高速上跑,不開內循環能被各種肥料的味道燻死!


非專業車評


假的!

汽車內循環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車內空氣來循環流動,之所以出現跑高速不能開內循環的說法,是因為簡單的認為一般跑高速時間比較長,如果一直是車內空氣流動的話,容易出現氧氣不足等問題,實際上真這樣的話後果是非常嚴重的,而到現在什麼時候開內循環和外循環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所以也就會有人忽略這一點,如果真開著開著車出現缺氧那還了得。


對於這種情況,汽車在設計之初早就考慮到了,即便是開內循環的情況下,也會有大約20%左右的空氣保持與外部的流通,再加上汽車本身也達不到100%的密封,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就算一直開著內循環,也不會出現氧氣不足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開著內循環車外的異味依然會進入到車內的原因,只不過時間長了車內空氣沒有外面那麼新鮮。

開內循環主要有下面幾種情況,最常見的是夏天開空調製冷的時候,和跑不跑高速關係不大,如果是用外循環也就是說壓縮機不斷地給外部熱空氣降溫,這樣在製冷速度和效果上都會大打折扣,用內循環就是相當於給車內溫度較低的空氣一遍又一遍的降溫,那效果顯然是要好很多。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車窗除霧的時候,冬天玻璃起霧主要是內外溫差造成的,此時車內空氣溫度和溼度都要高一些,如果用內循環吹的話,除霧速度慢甚至有可能出現越吹越多的情況,用外循環的同時再開啟壓縮機效果會更好,不過現在有些車型除霧自動開壓縮機是設定好的,這樣按照原車設定來就可以了。

其他情況主要就是看車外空氣質量,雖說外循環進入車內的空氣會經過濾芯過濾,但如果車外粉塵比較多的話,會讓濾芯髒的更快一些,所以最好還是開內循環,如果車外空氣質量好,又不需要空調製冷或除霧的話,那還是開外循環會使車內空氣更加新鮮。

希望以上分析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愛說實話的“汽車實說”


汽車實說


如果前面是拉豬的貨車,我相信你會立馬改內循環。


蘇CW滴


跑高速不能開內循環。單看這句話,理論的方向是對的,但也太過極端了。首先搞清楚內循環的作用就是在很大程度上隔絕外部空氣。這當中包括了異味 有害氣體 顆粒物和溫度。我不清楚內循環的空氣管體是否是完全密封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車體本身不會是完全密封的狀態。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氣體交換,只不過這個過程很輕微,並不會讓人察覺到 也更不足以維持車內空氣質量。由此產生了題目中的極端言論。

那這內外循環到底怎麼用呢?我認為是有季節、成員人數、天氣和外部空氣質量決定的。

首先說季節,相信對車輛使用有些基本常識的人(拿無知當個性的人除外)都知道,夏季開冷氣要用內循環。製冷效果好,省油。冬季開暖風要用外循環。不然車裡又幹又悶,難受。在高速上,對車輛動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其中還包括在動力儲備上。壓縮機所產生的能耗很大,過多的熱交換來損耗引擎動力是很虧的。所以在夏季跑高速依然是以內循環為主。尤其是排量在2.4以內 六缸以下的車型,不管是自吸還是增壓。我不想跟槓精們去爭論那些個數據上的東西,高速上的鐵律之一就是油門規避風險的次數高於剎車。至於冬天,沒太多可說的,外循環為主。地區氣候差異大,自己根據舒適度來把控吧。

接下來說說天氣和車外空氣質量。我在別人的回覆裡看到不少人都在雨天開外循環,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做法是否正確。對養車格外注重的老司機會有一種習慣,就是在即將抵達目的地要停車熄火前的兩三分鐘,提前把空調關掉開外循環,只留風扇在工作。原因是空調製冷時 管道內會凝結很多水汽。一旦風扇停機,這些水汽是很難快速散掉的,時間久了就會發黴。而且很多車型的這一部分管路的拆裝非常麻煩。所以提前關空調,用通風的方式把水汽快速吹乾。可雨天開外循環的話,水汽會貫通整個管路直達車內。要是車內溫度夠低的話,水汽會凝結成霧氣從出風口吹出來。車內空氣是感覺挺清新的,但是管路可就慘了,利弊自行判斷吧!至於說車外的空氣質量,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不喜歡聞尾氣的味道,尤其是冒著黑煙的大貨的尾氣。提前開內循環吧,別犯懶等尾氣進來了才想起來。註明一點,無論什麼時候 隧道內一定用內循環!如果長時間被堵在隧道里,正確的做法是車內乘員下車步行到隧道口,只留司機在車裡。車內必備應急物品中的口罩就是這個時候用的。車裡有人抽菸的話,吸菸者一側的前後車窗開個縫,天窗開個縫(換氣檔),外循環。

最後重點說成員人數,也是題目中這個說法的來主要來源。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飯後容易犯困。原因是血液裡的氧被分配到消化系統的比例增加,腦供氧減少所致。司機就好比是車子的大腦,空載和滿載的區別可不僅是油耗那麼簡單的。雖然說內循環也會存在氣體交換,但這點量是不足以維持車內消耗的。輕微缺氧的表現是感覺悶和困,以及容易暈車,疲勞感也會提前到來。有些人的感覺很輕微,甚至沒感覺。那麼我告訴你,你的思維和行為的響應速度,都因為輕微缺氧而降低了,只是自己察覺不到罷了。感官的敏感程度不同而已,誰也跳不出這個規則!

以我的個人經驗,車裡就一兩個人時,基本就是內循環 偶爾切換一下換換氣。三人以上就開始增加切換的頻率,延長外循環的時間。有時開七座車坐滿人的話,無論冬夏都是外循環。偶爾根據溫度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切到內循環。自己的車是GT535,手邊還有奧德賽 福克斯rs s650 漢蘭達和gls550可以用。雖然每輛車密封度不同,基本大同小異,自己的習慣可以應用到每一輛常用車。但壓縮機對動力的佔用感覺格外明顯,即使是福克斯rs,四缸的感覺比六缸的gt535還要明顯。但對於v8的車,基本察覺不到壓縮機的存在。所以各位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車,合理使用循環系統。

開車可不僅僅是能走能停而已,希望我的個人經驗對大家有所幫助。


火山40147


這個和開內外循環沒本質關係,如果夏天最好少開會流失一部份冷氣,冬天適時根據情況 環境好時可開一下子,但停車熄火時一定開內循環,一防老鼠進入管道,現實中我維修過很多


chengjing595


不知道現的人在怎麼了 ,有些提問非常的可笑,不懂裝懂,憑著自己的想象 ,就能把人們幾百年累積的經驗推翻,高速行車為什麼不能開內循環,這個結論很武斷,好像開了內循環,就會出現什麼重大事故似的,如果這樣,為什麼還要設計內循環呢,既然存在,就有它的道理,什麼時候使用內循環外循環,也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如果使用不當,也不會對人和車輛造成重大的事故,內循環的使用,有以下幾種情況,外界空氣不良,如灰塵,異味,這時候需要打開內循環,不讓外界的不良空氣進來 ,使用內循環,可以使車內部的環境溫度保持的比較好,在使用空調或暖氣時,可以相對快速的使車內的溫度降低或升高,但也有它的不好處,那就是車內的空氣,尤其是在乘坐人多時,車內的空氣比較渾濁,在潮溼寒冷的季節,玻璃上容易起霧,影響視線,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使用外循環,這樣可以保持車內空氣的清新,總之內外循環的使用,要根據外面的空氣環境 ,不存在能不能使用的問題。


我心依舊128185031


內循環就是車內空氣循環,如果是5個人坐,大家的排出的CO2增加,坐久就會頭暈缺氧,這個時候切換一下外循環就可以將車外空氣換進來。當然,老司機解決這個內外空氣淨化問題就簡單粗暴:直接開點點車窗3秒鐘,高速下幾秒就迅速達到內外空氣交換。


孤帆遠影藍天白雲


這個問題完全沒必要討論,開過車的朋友都有過長途高速行車開空調的經歷。外循環只是起到換氣的作用,車內空間狹小,尤其滿座情況下長時間用內循環車內空氣會不太好,可以開外循環換氣。但使用外循環制冷效果差些,要保持健康舒適的車內空氣環境就需要定期清理或更換空調濾芯,清洗蒸發箱和通風管口等。而且車內的及時清潔保持衛生,也是保證良好車內空氣環境的條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