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65歲以上的老農,應按每月500元發放養老金,對此你怎麼看?

老恆903


有人說65歲以上的老農,應按每月500元發放養老金,對此你怎麼看?我想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應該贊同給老農民發放養老金,現階段對於給65歲以上的農民,發放500元退休金,是在好不過的事情了。農民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一群人。尤其是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農民,他們生在那個特殊的時期,國家百廢待興,工業可以說是零基礎,是當時的農民扛起絕對的大旗。

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這幾十年間,農民總是第一個積極的響應國家的號召。他們每年都要把剛收下來的新糧,曬乾弄淨。自己沒捨得吃一口,趕著驢車行走幾十公里,就為了能準時的把公糧交到糧管所。

現在他們也都老了,應該考慮到老一代農民為國家作出的貢獻,每月500元的養老金真的不多,這樣就真真切切的能解決,農民的養老基本生活保障。這樣我們的農民也將會有了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歡迎關注“農村早報”和我們一起關注三農。


農村早報


65歲以上的老農每個月給500元,這點錢真的不多,這個年齡段的老人真的很辛苦,那個時候缺衣少吃給國家也做了好多的貢獻,交糧交稅,出勞動力。一年到頭有時候溫飽都解決不了,那還有什麼存款。現在人老了身體不好了打不了工了。用什麼養老?所以政策給予傾斜一下每個月給5,6百元應該是可以的。


春暖花開145246093


你這個提議不錯,在此我這個67歲的城市老年人,代表全體65歲沒有參加社保又想領取養老金的城鄉老年人謝謝你!因為65歲的農民不用參加社保繳費,每月就能領到500元養老金,城市65歲以上沒參加社保繳費的老年人肯定會沾光的。這是一件普惠城鄉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大好事。同時,國家定會顯示公平,給65週歲及以上已退休並領取養老金的人每人每月也增發500元。這樣你的提議如果實現,全國三億左右65週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都沾你光了。

但是,從現行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設立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每月給沒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也沒繳費的農民或其他人群按月發放500元養老金,可能實現不了。因為目前我國實行的基本養老保險是保險,是帶有互助性質的,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就不會得到養老金的。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由參保人繳費和國家為鼓勵參保對參保人的補貼組成的,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退休時從社保局領取的養老金,是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的,不是國家分給每一位公民的福利!不參保不繳費的人要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分羹”,那是侵害參保繳費人利益。

因此我認為你這個建議得抓緊提出,應該讓全國人大代表交到全國人大會議上去,以此建議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加上“65週歲的老年人,不用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不用繳費,不分男女達到65週歲時,就可按月領取養老金500元;已退休並領取養老金的人每人每月也增發500元養老金這一條,你提出的農民到65週歲按月領取500元養老金的建議就會變為現實。

在你建議還沒得到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這部法律尚未修改之前,我勸那些65週歲以上沒參加社會保險又想按月領取500元養老金的老人們,趁著還讓一次性補交的政策尚未修改(職工養老保險現在取消可以一次性補交政策了,如這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再取消了可以一次性補交政策,你65歲參保就得80歲領養老金了),儘早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按現在執行的領取養老金的計算公式計算,在今年國家基礎養老金不變(國家88元,我們內蒙古在此基礎增加40元,合計128元。)、每年繳費3500元(15年共繳費52500元。超過60週歲的老年人可一次性補交)、政府補貼60元不變的情況下,不用到65週歲,達到60週歲且繳費滿15年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是60週歲),就能按月領到512.17元養老金了。這也算是給你的一個答案。

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國家對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領取養老金中基礎養老金的逐年增加,基礎養老金達到五百元也不會是太久的事,這可能也是你問題的答案之一。

但是,我知道按月領取的養老金中的基礎養老金國家每年都漲;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的費有個七、八年就能回本;我也知道在領取養老金139個月中出現意外,領不回交的五萬多養老保險費(不僅是自己交的,還有繳費的政府補貼錢),剩下的後人能繼承;我更知道,參加社保按月領取養老金七、八年後再領的就是參保的“紅利”。所以我要勸沒參加社保的老人們,不省那五萬元了,在你的建議沒實現前,要及早參保,因為60歲領養老金的人要比65歲領養老金的人多賺參保“紅利”。



我愛我家214230147


給65歲以上的農民每月發500元養老金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養老金,凡是吃飯長大的人都會舉雙手先贊成。


咱們農民無論是過去或現在對國家的發展作出的犧牲與貢獻都是最大的!特別是六七十歲八十多歲的農民,在大集體年代把自己生.產的糧食都上交給了國家好讓城市居民吃飽,自己咽菜喝粥,老人小孩打豬草養頭豬上交國家,自家連個肉味都沒聞到,那曰子叫個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六十天都在外面為國家的基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不象拿工資的還有星期天節假曰,並且沒有一文錢的工錢,還自帶口糧。到老了落得一身殘疾。都在為國家作貢獻,別人拿5千,摸到良心說咱農民拿5百不應該嗎?


分田到戶農民把最好的糧食上交國家,吃紅薯稀飯南瓜湯省點糧食賣點錢好上繳農業稅,三提五統,建校費,修路費,辦鄉鎮企業集資費等名堂多的很,還要給企業提供廉價的農產品,棉花,菸葉等基本上農民賠錢種植。每年無論年齡大小還有一百多個義務工天。可以說在改革開放以前拿工資過的好日子,是建立在農民無私奉獻,自己過苦曰子上的

現在這些農民老了,也不想跟別人比三五千,其一農村生活費用低,有五百基本上就能生活。其二我們國家並不富裕,還要搞建設,也有困難,我們也要為國家著想,能過日了就行了。


李彬v3nd


城市退休平均五千元以上,農民五百元還的爭取再爭取!好大的五百元啊!農民給全中國供應著廉價糧油菜棉,基礎民生只有農民無利益,其它行業卻都是暴利吸血,可農民得不到應有的生存待遇!所以城市退休工資不得超過四千至五千元!農民不行低於二千元才算是公平的!



路上LS588



安徽巢湖記憶


我也認為農民應該多發幾百元的生活補貼,畢竟農民無償向國家交了幾十年的公糧,即便包產到戶以後,農民交的公糧翻了幾倍,我們家七口人每年上交公糧3000多斤,種棉花時每年上交棉花1000多斤,農民幾十年來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應該多補點。


就半工半農


有些人不知發的那根神精,一提給農村老人發養老金,就火冒三丈,好像從他家裡拿錢似的,認為自已交了社保,拿養老金天徑地義,農民沒交社保,要養老金就是"農鬧",這裡請大家注意一下,樓主的題目是65歲以上的農民應不應該拿養老金,那麼問題出來了,你65歲以上的退休人員當時交社保了嗎?就是交了大概也沒交幾年吧?有人會說我雖沒交但是我單位給交了,那麼單位為什麼給你交暱?你會說我在單位上班,給國家貢大,就應該交。那麼問題又出來了,你給國家貢獻大,難道農民貢獻小嗎?為什麼不給農民交社保呢,你會說農民沒單位,農民每年把公糧交到糧局,糧局不是農民的單位嗎?如不是,憑什麼法律給農民要糧食!農民把上等的糧食交了糧局,自已反而吃不飽飯,孩子們餓的面黃飢瘦,你們能體會到嗎?羊羔跪乳,烏鴉返哺,65歲老農求這點待遇,還泣三道四,禽獸不如!/冫


劉146691922


我贊成農民養老金500元這個文件,因為老一輩的人吃過好多的苦,農業學大寨、民工修鐵路、公路,上交公糧,人頭稅教育稅、鄉統籌稅等等,那年頭國家還很貧窮的年代,農民包括城鎮都受盡了磨難!現在國家富裕了,照顧給百姓一點點養老補助是很有必要的,必盡這一代老人為國家做出了貢獻是你們年輕人體會不到的巨大貢獻。


全文63


你是想說讓國家無條件為我國農村地區65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放500元的養老金麼?

並不是鍾情三農故意讓大家失望,而是從我國目前的養老金實際使用狀況來說,你的這個設想真的很難實現!幾乎不可能出現。

究其根源,還是國家沒有那麼多錢!

養老金一直都和農村老人無緣!

從這個問題中,筆者也認識到了一點,那就是很多農民朋友可能不大清楚,我國的養老金是怎麼一回事。

養老金其實就是大家所俗稱的“退休金”或者“退休費”,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其實它也是從國外傳入至中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用作國美社會養老的方式和途徑。

根據規定,只要是對社會做出過貢獻,或者按時足額繳納過養老金,即可在退休或者一定年紀後,按月或者一次性的獲得養老金。

而一般這種社會福利多由我國那些繳納過社保金的職工所享有,畢竟相對於年輕時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農民,他們才有資格和條件去繳納養老金。所以,現在就成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城鎮職工退休多有養老金拿,而農村老人則和養老金無緣!

農村老人養老所需費用高昂!

那麼如果硬要為我國那些由於經濟原因,但是為國家建設做出了一定貢獻的農民發放養老金,到底需要多少錢呢?是否可行呢?下面,我們來算一筆賬。

根據國家權威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度,我國共有65歲以上老人1.58億人,其中農村地區應該有8000萬人以上,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還多。

即便是每月只為他們發放區區500塊錢的養老金來為他們養老,一年也得4800億(8000萬人乘以500元/月再乘以12月)。

我國每年的財政支出之中,能夠用作養老的本來就不多,而且幾乎都是用作發放給那些繳納過養老保險的城鎮居民或者繳納新農保的農民,留作發放從未繳納過養老保險的農民的基礎養老金,沒人每月可能只有區區幾十塊錢而已,真的算是成效甚微。

所以,我國目前的財政能力,還不足以支撐為所有農村老人每月發放500元的設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