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年前,在青海打猎的技巧

四、五十年前,在青海打猎的技巧

青海黄羊

前几天,我与退休的老朋友——老程聊天,听他讲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故事,有些事情虽然不是他的亲身经历,但是今天听起来还是很新奇。故而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老程当年在青海当铁道兵,不过他和我一样,在部队也是驾驶员。今天所讲的故事,便是他在青海当兵时的见闻。他讲到:

“青海是我国西北的一个内陆省份,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我所在部队的任务是修建青藏铁路,当时住在格尔木。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地区地处高原,平均海拔将近2800米,因此空气稀薄,气候条件恶劣,属于高寒地带。一年之中只有冬夏两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因为地处内陆所以降雨稀少,蒸发严重,气候干旱。”

“由于青海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差,当年的工程技术、设备、资金以及生活物资无法满足需要,部队为了修青藏线,曾经三进三出青海省。当年我们连队主要的任务,就是去哈尔盖拉各种施工所需物资。”

从哈尔盖到格尔木一路上大部分是戈壁滩,由于戈壁滩干旱,除了红柳基本上没有什么木本植物。红柳生长在河漫滩、河谷阶地。砂石地、粘土地上都可以生长。为了汲取土地中稀少的水分,红柳的根系非常发达。有资料说红柳的根深入土地,根须可达30米,一般的红柳树根可能也有数米。红柳多为灌木,一簇簇生长,看似茂密,实际在近处便可看穿过去。红柳的木质坚硬,易燃、耐烧且无烟。其树根虽然坚硬,但是酥脆,用大锤便可将其击成碎快。

戈壁滩上远离河道的地方更为干旱。就连红柳也难以见到。因为地面上仅有一寸多高的稀疏小草,当地人将这种小草称为“气死牛”。所以自然环境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当年老程在青藏线上认识一位地方司机——老张,老张为人热情,他给老程讲过不少青海戈壁滩上发生的故事,如今年头已久,老程有的已经淡忘了,但是老张讲的打猎技巧,老程至今还记得很清楚,老张说:

“戈壁滩上的野兔,多生活在较低的河谷地带。平时野兔在戈壁滩发现有人,就会躲在红柳丛中。猎手如果在戈壁滩中没有见到野兔,只需前往戈壁滩中的红柳树丛。当猎手趟到红柳树丛附近,野兔受到惊吓,便会从红柳树丛中窜出。由于野兔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加之青海的戈壁滩上人烟稀少,所以它们平时很少见过人,因此野兔很“傻”。野兔遇见来人受惊后会跑出十多米,然后停下来,直起身、扭回头去观察来人,一旦它觉得不对,就会逃之夭夭。有经验的猎手会抓住野兔立起回头的短暂时机,端枪瞄准果断射击,便可猎得野兔。”

“戈壁滩上有的地方条件更为恶劣,连红柳都少见,在这种地方野兔也较少,但是夏日里运气好的时候可以见到黄羊。黄羊不像野兔定居在一地,它是逐水草而动的迁徙动物,与人类接触的机会比野兔要多,因此黄羊比野兔更加警觉。黄羊不光视觉很好,能在数百米外发现人的踪影,而且嗅觉也非常灵敏,人如站在黄羊的上风头,几百米外就会被黄羊察觉。黄羊一旦察觉附近有人的话,或为了保持与人几百米的距离向更远处移动,或一骑绝尘跑的无影无踪。因此猎手要想打黄羊,首先要从下风头接近黄羊,为了防止被黄羊发现,猎手还须将皮大衣反穿,用以迷惑黄羊。即便有了这些措施,猎手向黄羊移动时还要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弯着腰甚至匍匐前进,悄悄地接近黄羊。待到距离黄羊一百多米时,就不宜再前进了,只能是举枪屏住呼吸瞄准射击,老张的枪法不错,运气好时往往会有所斩获。”

当年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不是特别的严格。黄羊和野兔都是狩猎的对象,如今是否还可以猎杀就不知道了。

其实自然界讲究的是平衡,当狼被捕杀灭绝后,美国的黄石公园曾经专门引进过狼;当袋鼠泛滥成灾时,澳大利亚政府也曾经下令捕杀袋鼠。可见过犹不及均不可取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