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負債1400萬到乳業龍頭,他守護了千萬寶寶的“奶瓶”!

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後,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談奶色變,完全不放心國產奶粉,都是想盡辦法去買進口奶粉。

一時間,國內奶粉市場差不多被進口品牌佔據了,國產品牌陷入十分艱難的境地。

其中,有一家國產乳業企業,不僅成功度過這個灰暗期,做到年營業收入超70億元。

從負債1400萬到乳業龍頭,他守護了千萬寶寶的“奶瓶”!

這家乳業企業就是飛鶴,一個從能負債1400萬的空殼小廠做到如今亞洲龍頭的國產乳業企業。

而飛鶴之所以能有如今的成就,是因為背後有著這樣一位始終堅持初心、努力拼搏的領導者,他就是冷友斌。

接下來,就一起看看他是如何帶領飛鶴成功逆襲的!

飛鶴與冷友斌結緣是在1989年,大學畢業後冷友斌分配到了飛鶴做了一名普通的技術員,他用了三年就做到了廠長。

從負債1400萬到乳業龍頭,他守護了千萬寶寶的“奶瓶”!

2000年,他已經是飛鶴的總經理了,當時國家正在實施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冷友斌突然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決定和工友把這個廠的股份買下了自己幹。

但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黑龍江農墾總局突然決定對所屬乳品企業進行整合,飛鶴乳業的資產劃歸農場所有,已經支付的錢又沒有辦法退還了,最終經過協商,農墾總局把飛鶴品牌給了冷友斌,而其他的有型資產只能歸農場所有。冷友斌第一次創業沒有成功,卻欠下了1400萬。

從負債1400萬到乳業龍頭,他守護了千萬寶寶的“奶瓶”!

但是他並沒有放棄,他帶著100餘人拿著飛鶴品牌在克東縣另起爐灶,成立了飛鶴乳業公司。

2003年,飛鶴抓住一個機會,在納斯達克上市,籌集到的50萬美金對飛鶴無疑是雪中送炭,從2002年到2005年,飛鶴連年增長,由原來銷售額不足 1 億元發展至接近 5 億元,飛鶴奶粉開始在國內嶄露頭角。

這期間,國內品牌開始大肆在電視上做廣告,但是冷友斌反其道而行之,將融資來的錢,蓋了廠房買了設備,用十年時間建立出一個完整的奶粉全產業鏈。在這十年間,就是"讓中國寶寶的奶瓶掌握在中國人手中"的這個信念讓他堅持下來,從而帶領飛鶴成為中國乳業的佼佼者。

從負債1400萬到乳業龍頭,他守護了千萬寶寶的“奶瓶”!

如今飛鶴奶粉的標準已經達到甚至超過歐洲標準,"如果中國的孩子還要靠外國奶粉養,那麼我覺得是一種屈辱。"冷友斌坦言,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把中國市場從外資手中奪回來,"讓更多中國寶寶喝上更適合自身體質的奶粉。"

從大學畢業到現在近30 年的時間,冷友斌一直在精耕嬰兒奶粉這一乳業細分領域。雖然早些年不斷有人"蠱惑"冷友斌投資房地產,但都被其拒絕,"因為我沒幹過別的,乳業做的時間長了特別有感情,做嬰兒奶粉更有感情,把乳業做好是我的夢想。房地產雖然可能快速賺到大錢,但不是我的夢想,那只是賺錢,沒有樂趣。

從負債1400萬到乳業龍頭,他守護了千萬寶寶的“奶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