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市這兩項非遺項目入選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錄,快來看看你認識嗎~

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一個城市的文脈

動人曲折的神奇故事

絢麗多彩的民間技藝

婉轉優美的民間音樂

以及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

構成了一個城市特有的

非遺資源

2018年2月,為進一步加強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自治區文化廳組織全區各地市開展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10月,經過層層篩選,自治區組織有關專家評審出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40項,其中,包括貴港市桂平石龍壯族春牛舞和貴港壯族油紙傘製作技藝兩個項目,現已對外公示。

春牛舞

壯族春牛舞是一種廣泛流傳於廣西西南部壯族村落的民間舞蹈

。樂隊敲鑼打鼓,牛拖著犁耙耕田,舞牛人一邊趕牛,一邊唱起壯族山歌,熱鬧的氛圍可以吸引全村的男女老少圍觀。春牛的牛頭和牛角一般用竹片巧妙編織而成,糊上綿紙,畫上牛眼。

貴港市這兩項非遺項目入選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錄,快來看看你認識嗎~

春牛舞的起源大概是上世紀60年代,每年開春之時,各個村子都會有春牛舞的表演。按照傳統,春牛舞的表演分成四個部分,春牛舞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貴港市這兩項非遺項目入選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錄,快來看看你認識嗎~

春牛舞反映了農民辛勤勞作的景象,寄託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油紙傘製作

油紙傘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工藝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油紙傘由紙製或布制,在古代,它是古人出行必備的日用雨傘。戴望舒的詩《雨巷》裡面撐著油紙傘的哀愁姑娘形象,也傳遍了大街小巷,如今它幾乎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上,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

貴港市這兩項非遺項目入選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錄,快來看看你認識嗎~

▲中新網蔣雪林攝

油紙傘的製作,從選材-鋸竹-刨青-劈條-削骨-鋸槽-鑽孔-鋸葫蘆-串葫蘆-蒸煮-暴曬-裝柄-裝鍵-繞傘圈-裱傘-糊傘邊-繪畫-收卷-穿飾線-上桐油-套把-結頂。手工製作完成一把傘,工序達八十餘道。

貴港市這兩項非遺項目入選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錄,快來看看你認識嗎~

貴港市這兩項非遺項目入選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錄,快來看看你認識嗎~

▲中新網蔣雪林攝

隨著科技的發展,

如今,比油紙傘更加實用的各種各樣的

躲雨工具,也被髮明出來,

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數的便利。

而充滿美感的油紙傘,

在千年之後,也希望能一直流傳下去,

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

也能看到這麼美好的東西存在。

THE END

此次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工作,體現了對廣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視,也體現了廣西各民族的文化創造力和鮮明的文化特色,為廣西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