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情,止乎於禮

君子有情,止乎於禮

很慚愧作為哲學系的一名學生,我並太清楚“君子有情,止乎於禮“的含義。

中文系的學生可能懂,但是可能他們又不會了解句子的哲學含義。因為我的中哲丁偉祥老師,我對儒學產生強烈的認同感,直至畢業後的今天我一直堅持儒學是最適合中國人的文化,它不應該被拋棄,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這是一種舊思想,舊文化。

迴歸正題,今天偶然在論壇看到有人發的這句“君子有情,止乎於禮”。

我們再來看一下它所出現的環境:

A把車借給了自己的好朋友B,不幸的是B開車時被貨車追尾,車尾變形嚴重。A的老婆特別心疼,車才開了9個月,提議車不要了主張讓朋友低於購買價兩萬左右接手。

網友評語:“君子有情,止乎於禮,真正的朋友就不應該有生意往來和借用貴重東西。不要太高估親情友情愛情的約束。古往今來為了錢翻臉的數不勝數。”

我不贊同這樣的觀點,所以對引用的“君子有情,止乎於禮”產生了疑問;看似沒有毛病,朋友之間的情誼要注意禮束,不該做的事情不要做,尤其不要借用錢財。

這句話可能源自“發乎情,止乎禮”,形容的是古代男女關係,男女之間的感情要受禮節的約束。在古代可能還有一層對貴族限制的意思:針對貴族不能強搶民女,不能不顧及女子的感受,行為要在禮法的限制範圍之內。

“君子有情,止乎於禮”,在我認為,它的現代意義仍然是朋友之間的情誼要注意法律約束,不能因為朋友之誼做出一些違法的事情,但絕不是說朋友之間不隨意借用錢物。

對於儒學,我堅信並堅持要以學習的態度認識它,它是一種深植在中國人血液、DNA裡的仁義禮智信。它絕不應該被拋棄、被唾罵,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你。

君子有情,止乎於禮。不止於禮,止乎於心。

君子有情,止乎於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