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寶藏丨很多人千里跋涉,只為看「蒙娜麗莎」一眼

山南宝藏丨很多人千里跋涉,只为看「蒙娜丽莎」一眼

她被稱作是山南的“蒙娜麗莎”,擁有同樣神秘的微笑;其實,她的年代比真正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還早了200多年,是藏於西藏第一座佛堂——昌珠寺中的絕世無雙的寶藏。

通體由珍珠、寶石構成的“她”,在西藏藝術、歷史方面都獨一無二,很多人千里跋涉而來,只為看這神秘的東方微笑一眼。

山南宝藏丨很多人千里跋涉,只为看「蒙娜丽莎」一眼

┇圖 / 珍珠唐卡

- -

800多年前的微笑

這是全世界唯一一副具有八百多年曆史,由珍珠、寶石製成的唐卡——《觀世音菩薩憩息圖》。

“她”曾是乃東王后手中的寶貝,也曾顛沛流離、輾轉難安,如今懸掛在西藏第一座佛堂——昌珠寺內,成為鎮寺之寶,受萬人瞻仰。

山南宝藏丨很多人千里跋涉,只为看「蒙娜丽莎」一眼

┇圖 / 昌珠寺

800多年前,元末明初,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時期,當時的乃東王后出資,在唐卡白描度量繪製後,再用上等打眼的珍珠、瑪瑙、綠松石和天珠等寶石,將其串起來縫製在布上,組成造型優美的人像,之後又在其邊緣用礦石顏色、植物顏料和純金粉繪製其餘背景等,整個過程複雜、耗時、成本高。

最後的成品共用了29926顆珍珠、1顆鑽石、2顆紅寶石、1顆藍寶石、紫寶石0.55兩、185粒綠松石、1997顆珊瑚、15.5克黃金,珍珠、寶石、唐卡珠聯璧合,金彩輝映,十分華麗。

山南宝藏丨很多人千里跋涉,只为看「蒙娜丽莎」一眼

┇圖 / 珍珠唐卡細節

繪製所成的觀世音菩薩與一般唐卡中正襟危坐的神像不同,身體微傾、面帶笑容,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更為神奇的是,無論你從哪個角度望向“她”,“她”都以慈愛的微笑回應你,任何人很難逃開她的目光,大有普度眾生的意味。專家解釋為珍珠的光澤感賦予了唐卡人物“眼神殺”,更讓人相信的是:唐卡中的觀世音菩薩是有“靈性”的,800年來,慈愛地注視著這個世界的一切。

“她”像是山南的“蒙娜麗莎”,這穿越800年的微笑令每一個觀賞者都感到無比震撼,透過玻璃窗,她的眼神彷彿在與我們對話,平靜的訴說著這百年來的每一件故事,而每一秒鐘的凝視都是一段“濃縮”的歷史。

山南宝藏丨很多人千里跋涉,只为看「蒙娜丽莎」一眼

┇圖 / 昌珠寺一角

- -

跨越時空的相見

絡繹不絕的參觀者沿著一架陡直的樓梯,進到昌珠寺二樓的小房間,隔著防護玻璃,看見珍珠唐卡怡然自得的微笑,神秘的目光和歷經快千年都依然璀璨的珍珠光澤,都會發出情不自禁的讚歎之聲:太美了。

山南宝藏丨很多人千里跋涉,只为看「蒙娜丽莎」一眼

┇圖 / 昌珠寺

這幅珍珠唐卡原本屬於孜措巴寺,後來寺廟毀於戰亂,珍珠唐卡也在民間流落輾轉,直至重現人間,轟動了整個西藏。1961年,昌珠寺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而珍珠唐卡也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這幅價值連城的唐卡經歷了風風雨雨,戰亂、朝代的更迭,卻被保護得如此完整。

王后不知道,她的寶貝,現在已經是昌珠寺的鎮寺之寶,也是西藏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文物遺存之一,更是西藏乃至世界都罕見的珍貴文物。

山南宝藏丨很多人千里跋涉,只为看「蒙娜丽莎」一眼

┇圖 / 昌珠寺

整個藏區以及西藏區域以外的遊客,來到山南,是一定要見見這幅珍珠唐卡的。雖然隔著玻璃,仔細端詳的時間並不充裕,但是即使是匆匆一瞥,也足夠感受“她”的珍貴。

觀看珍珠唐卡,想要拍照留念也是不被允許的,只能多看幾眼,將“她”慈愛的微笑印在腦海。這是先人留給後人的瑰寶,更是不可磨滅的藝術與技藝,這幅珍珠唐卡的珍貴不言而喻,也讓見過“她”的人,被“她”所折服。

山南宝藏丨很多人千里跋涉,只为看「蒙娜丽莎」一眼

┇圖 / 昌珠寺一角

- -

文成公主的加持

傳說,文成公主入藏的第一站就是山南,有這樣一首歌:“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山南作為文成公主入藏的首點,她帶來的工藝,從這裡開始蔓延發展。

所以很多人誤以為,這幅珍珠唐卡是文成公主繡制的,但其實,文成公主繡制的是旁邊那一幅稍顯暗淡的唐卡。

山南宝藏丨很多人千里跋涉,只为看「蒙娜丽莎」一眼

┇圖 / 昌珠廣場

在珍珠唐卡旁邊,這幅唐卡是用金絲編織而成,唐卡的左右上角,分別有一隻金烏和一隻玉兔——這是漢文化中典型的日與月的象徵。據說,文成公主進藏後,共繡過三件唐卡,分別存於布達拉宮、扎什倫布寺和昌珠寺,其珍貴可見一斑。

昌珠寺的這兩幅唐卡各具特點,華麗和樸實,它們相互輝映共同譜寫昌珠寺悠久的歷史秘密。它們在訴說著當年文成公主入藏,為藏民族帶來的千古流傳的技藝。好些年,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都來昌珠寺過冬天,也許那年、那時,文成公主也曾一針一線在這裡編織……

山南宝藏丨很多人千里跋涉,只为看「蒙娜丽莎」一眼

┇圖 / 文成公主雕像

珍珠唐卡雖然不是文成公主繡制的,但是它的存在,肯定有著文成公主帶來的繡制技藝。

對藏地人民來說,這幅唐卡代表的不僅僅是藝術、歷史、文化,還有他們心中美好的嚮往。他們不遠萬里,走進昌珠寺的珍珠唐卡,感受這凝聚著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記載著西藏的文明、歷史和發展,寄託著藏族人民對雪域家鄉的無限熱愛的唐卡。

也許千百年之後,你我早已消逝不見,而這幅珍珠唐卡,依舊熠熠生輝,價值不菲。山南寶藏,將在時間的流逝中,更加雋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