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槽餓死千里馬 小藍單車終散架

空槽餓死千里馬 小藍單車終散架

■文 | 李威

■來源 | 人民創投(renminct)

11月14日,小藍單車終於散架了,這不禁讓筆者想起唐代作家韓愈在《馬說》裡的一句話:“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10月底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基本接不到總部的消息了。”11月15日,就在小藍單車內部宣佈解散的一天後,人民網創投頻道(ID:renminct)聯繫到了一位小藍單車的員工張成(化名),在他的描述中,十月之後小藍單車總部發出最多的聲音就是讓大家做好“客服工作”,這項工作也可以理解為做好拖欠押金用戶和被欠款供應商的安撫工作。

“對我來說,這個消息並不是很突然,到10月、11月的時候,感覺到公司的情況確實不是很好。”人民網創投頻道(ID:renminct)也從他和另外幾名員工處證實了小藍單車裁員的消息,“公司現在的意思是讓大家都離職,工資會在明年2月10日發。”

1

押金難退,資本難求

張成加入小藍單車時的最初印象是,公司的業務如日中天,2月剛剛完成一筆融資,3、4月的數據已經成為了行業第三,儘管加入創業公司會承擔一定的風險,他還是為了個人成長進入了這個風口上的企業。

“我個人的感覺,包括我們活動經費的緊張,包括各種支出的縮減,包括車輛的停止投放,大概都是從這個時間開始的。”失誤的營銷活動,成為了張成印象中小藍單車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在這之後,小藍單車開始出現了給供應商打款慢、用戶押金難退的問題,此前宣稱的新一輪融資也不了了之。

從9月底開始,小藍單車押金難退的情況越來越多地見諸媒體。10月18日,人民網創投頻道(ID:renminct)從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那裡得到的回應是:正在close新一輪融資,今天開始加快押金退還速度。

10月20日,小藍單車官方微博還曾表示,用戶於2017年10月30日申請退款的款項,將於11月10日前退還完畢。但是,截止目前,多位於10月中旬申請退款的用戶,仍然未能拿回他交給小藍單車的99元押金。張成表示,10月份開始,用戶就需要聯繫到人工客服,才能被退還押金。

雖然在張成看來,小藍單車出現危機之後,也在不斷加大力量去處理,但是,資金的缺乏卻令其進入了一個死循環:新一輪融資遲遲不能落定,據張強介紹,僅靠騎行收費和商業營銷的收入也無法覆蓋掉小藍單車的投放和運營成本,這導致小藍單車一直深陷在押金退還和供應商欠款的泥潭中,無力進行業務的轉型,被寄予厚望的bluegogo pro2也遲遲無法量產,投資方對企業的信心會不斷喪失,新的融資會更難完成。

空槽餓死千里馬 小藍單車終散架

在資金鍊緊張之後,小藍單車做過組織架構調整,一些部門換了領導。“後面錢跟不上了之後,陸陸續續出了一些客戶問題,也沒顧得上(調整戰略)。”張成表示。

2

好產品解決不了“窮”問題

在張成的印象中,小藍單車之前的騎行數據一直都很好看,在更多用戶的反饋中,小藍單車也是眾多共享單車品牌中比較好騎的。但是好的用戶體驗並沒有成為令小藍單車獲得資本青睞的敲門磚。在之後的幾個月中,李剛雖然一直在告訴小藍單車的員工,在努力尋找新一輪的融資,請他們堅持。但是,公司的情況卻每況愈下,不斷追討欠款的供應商也成為員工的額外負擔。

“我覺得還是運營和策略方面有一些問題吧。”張成的這一觀點正如自媒體人龔進輝在一篇文章中分析的那樣:共享單車市場是資本、供應鏈、線下運維、用戶體驗等綜合因素的較量,但問題在於,佔據先發優勢的摩拜、ofo吸引資本關注後,在資本助力下瘋狂跑馬圈地,再依靠擴張成果獲得資本青睞,形成正向循環。當資本迅速向頭部玩家靠攏後,後來者或實力不濟的玩家融資門檻越來越高,資本態度會愈發謹慎。

李剛相信共享單車市場不是錢能決定的,也不是速度能決定的,他給小藍單車定下的調子是要專注打縱深,先做透每一個已經投放的城市。2017年2月,小藍單車宣佈完成一輪4億元人民幣的融資,由黑洞資本領投、智能星通跟投。小藍單車還宣佈已經在5座運營城市實現15萬車輛投放,累計用戶數量253萬,日均開鎖83萬次,最高開鎖117萬次。

這次融資成為小藍單車最後的籌碼,也讓當時的小藍單車團隊信心滿滿。張成甚至認為,“我們的體驗很好,只要我們有錢,車的數量比對方少,都是可以去和他們拼一拼的。可能心裡面會去做一個評估,他是五萬輛車,我是兩萬輛車,大家是一個怎樣的數據,如果我是五萬輛車我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數據。”這也是他相信公司能夠一直走下去的原因。

但是,現在張成也不得不承認:“錢還是蠻重要的,在中國這個社會,資本驅動很嚴重。”在發展節奏迅猛的共享單車行業,好的產品難以彌補戰略層面的失誤,資本已經被行業的前兩名瓜分乾淨,同樣也沒有辦法解決企業自身缺乏造血功能,因為正如張成所說,共享單車目前看上去還並不是一個能賺錢的生意。

雖然也曾有傳聞稱永安行將收購小藍單車,小藍單車也曾向摩拜、ofo等品牌提出被收購的意向,但均是不了了之。永安行放棄了曾經的行業第三,選擇了收購佈局二三線城市的哈羅單車,作為行業前兩名的摩拜和ofo也並不願意在戰事正酣時,為自己增加一份並不是剛需的負擔。

更為重要的是,摩拜和ofo早晚也要面對和小藍單車一樣的處境,“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不禁要問,當摩拜和ofo熬幹資本最後一滴血之後,靠雙方合併,真的就能解決“窮”這個原生問題嗎?又該如何“求其能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