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平臺的待收門檻又有要求了?


摘要

在這些基礎上,再來看最近的平臺清退結清公告,基本就可以理解這次的風聲。

沒有哪陣風的吹起,是沒有原因的。

一、風吹起的地方

近幾天行業內關於待收及清退的消息傳播開來,首先是杭州地區的一家平臺發佈業務結清的公告:

什麼!平臺的待收門檻又有要求了?


首先,公告中予財緣這家平臺是2017年10月上線的網貸平臺,根據資料顯示,註冊資本2000萬,平臺規模暫未知曉,銀行存管暫未上線。按照之前杭州當地的網貸行業監管情況,在今年年中的時候,杭州當地的一些區級金融監管,已經對轄區內的網貸機構進行了一輪整改預驗收。當時這陣預驗收的風給行業帶來了積極的消息,隨後北京、上海等地區也不斷傳出對當地網貸機構的整改新聞。

其次,再看看今年的網貸行業監管歷程,最引人注目且最權威的就是“關於備案的108條”。在今年的8月中旬,網貸整治辦下發《網絡信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加上之前的“一個辦法三個指引”這些形成了一個網貸行業的合規檢查核心依據。

(即《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

而在這之前,各地已經分別落實了禁止新增加網貸平臺註冊,之後又傳來各地限制規模的雙降要求。基本上,網貸行業監管的風早已吹起來,也說明行業已經處於被認可的狀態。當然監管並不是僅僅針對網貸行業,整個金融領域都處在“強和嚴”的監管大環境中的風中,網貸僅僅是這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這些基礎上,再來看最近的平臺清退結清公告,基本就可以理解這次的風聲。

二、被清退並非突然

本月8日浙江地區的清退要求,當地開發區金融辦相關人士表示,現在是按照要求逐步縮小規模,對於不能滿足備案要求的平臺監管要求清退。其實對於網貸機構的清退要求,追溯到再早些時候,北上廣深以及杭州等地區,從2017年開始就陸陸續續出臺了當地對於網絡借貸中介機構業務退出的指引或規則辦法。

三、僅以待收來劃門檻清退較難普遍

即使是杭州當地的金融監管,對於平臺的清退要求也是以“不符合備案要求”為由,並且,即使以待收作為紅線的說法,也並沒有官方表態證實具體的紅線應該是千萬還是億的級別。

放在以“幅員遼闊”著稱的廣袤疆土上來說,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極不相同,試想,把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指標要求,直接拿到地處N線的城市來用,那樣的做法腦袋要拍出什麼樣的動靜。

四、備案的具體要求還是看地方

大佛瞭解到的情況,每個地區的監管對於轄區內的網貸機構的合規整治要求都會有所差異,即使是最近熱議的待收這個指標,各地的差異就比較大,四川地區的個人私下諮詢過當地平臺是沒收到有待收門檻的要求,個人最近在上海和深圳兩個地方的多家平臺線下調研時,也沒收到當地要以待收劃紅線的說法,到是重慶那邊的平臺有要求,平臺要過備案的必須先把待收業務清零,不過這個也是很久以前的政策,並非是最近的新政策,另外絕大多數地方其實早在年初的時候,要求的是平臺不合規的業務必須清退,合規的業務在總量上要控制不增加。但都沒收到具體的待收上、下限要求。

至於網貸機構的備案總體要求,主要還是依據今年8月發佈的合規檢查通知,但落實到各個地方的具體備案要求,還是要由當地的專項監管機構完成相關的合規性工作。108條中就寫明瞭“各地因地制宜,穩妥安排”。

另外即使真要劃下線門檻,我覺得各個地方劃線的目的主要也是清退一些渾水摸魚的公司,還有些空殼公司,有部分平臺在外面搞的有一些小公司,抱僥倖的心裡去試未來是否能過備案,那類平臺平時都沒什麼業務,單純就抱的是像買彩票中獎的心態去的。這類公司註冊地其實主要也是集中在廈門和湖南攸縣地區,廈門前段時間也公示過一批不通過的平臺,全是些聽都沒聽過小平臺。真正稍微有些影響力的平臺都不在上面。

最後,競爭永遠都是客觀存在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在金融界愈發的形象。不要覺得P2P監管嚴,活不好乾,那你去看看其它活就好乾嗎?其實站在個人、公司、甚至監管自身,每天都在面臨新的任務,每天都會有挑戰,如果畏懼了,即使摘掉現在頭上的緊箍咒,你也會被戴上其它的緊箍咒,因為任何行業任何工作都要付出努力,與其花時間去研究另一個新的緊箍咒原理,還不如花時間研究自己頭上戴的緊箍咒規律,研究透了,自己遵守規律,按規律辦事,反而會更高效。這麼多年都過來了,有困難也沒必要怕,加油幹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