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10月13日,由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举办的

“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法学院成功举行。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南大法学院院长、教授叶金强,南大法学院教授李友根、解亘,北大法学院教授张骐,最高法院研究室案例指导处副处长石磊,江苏高院研究室主任孙辙,《人民司法·案例》编辑部主任宝玉,以及来自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南京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姚志坚全程参与。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分为四场:案例区分技术研究、案例中的社会治理和证据问题、中国指导性案例研究、案例研究与司法能力。


第一场开始前,首先由北京大学张骐教授和南京大学李友根教授分别做主旨报告。张骐教授从2017年8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实施意见(试行)》设立的类案与关联案件检索机制出发,探讨了从案例指导制度向判例制度转型的制度化路径,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从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李友根教授以美国最高法院2018年Janus案及其系列案为例,说明区别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国既有制度前提下,对区别技术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中国的案例指导的发展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要不断奠实。


第一场 案例区分技术研究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第二场 案例中的社会治理和证据问题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第三场 中国指导性案例研究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市法院副院长姚志坚主持第三个专题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第四场 案例研究与司法能力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市法院研究室主任赵雪雁代表课题组向大会报告了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以提高法官司法能力为视角”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图

市法院等单位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有何意义呢?

南京中院副院长姚志坚认为:案例研究对于法官司法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案例培育有助于提升法律适用能力、案例编写有助于提升文书写作能力、案例识别有助于提高事实认定能力、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司法调研能力、类案研究有助于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案例检索有助于强化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对案例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深入研究,都是每一名法官必须经常操练的常规技能。

姚志坚表示,下一步,南京中院与南大法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认真总结案例研究工作相关经验做法,继续加强案例研究司法实践与法学理论的双向合作,共同推动南京地区案例研究工作新的发展,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案例研究南京经验。


官宣!市法院、南大法学院等举办“中国语境下的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