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出品丨插坐學院(ID:chazuomba)

作者丨春天

專欄作家連嶽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有沒有改造世界的藍圖,我不在乎。我更願意相信從小事得出的觀察結果:你有沒有耐心讀完一本書,能不能控制自己的體重,敢不敢堅持跑步。小事做得好,此人不會太差勁。

人人都想做大事,但是沒有一件大事是一下子就能做成的,都是由無數小事積累而成。職場也好,生活也好,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多大事,有的只是無盡的小事。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從山村裡走出來的快遞員,5年賺200多萬,阿里上市時跟隨馬雲敲鐘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上市,馬雲選擇了8個阿里巴巴的客戶作為敲鐘人,其中一個是快遞員竇立國。

當接到阿里工作人員的邀請,請他前往美國敲鐘時,這位來自吉林農村,初中沒畢業就北漂務工的快遞員,一度以為自己接到的是詐騙電話。直到見到阿里巴巴當時的副總裁陸兆禧,他才確信這是真的。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 竇立國和時任阿里副總裁陸兆禧

全國快遞員數以千萬,為什麼馬雲偏偏選擇了竇立國?

縱觀竇立國的職業生涯,可以發現這一切並非偶然,無論是多小的事,竇立國都願意幹。在竇立國的眼中,成功源於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要成功得從小處做起,主動找活兒幹”。

1996年,竇立國北漂後的第一份工作是飯店的保安,每天給人開門,扶人下車,月薪600元。但很快,很小的一件事,竇立國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做廚師的機會。

一天突然下雨,許多來吃飯的客人沒帶傘。竇立國見狀,主動拿起傘接送客人上車下車,後來搞得自己全身溼透、渾身發抖。這種服務態度得到了領導的賞識,於是獲得了去學廚的機會,月薪也從600漲到了750。

大家都在想方設法偷懶的時候,他卻在習慣性地多做一些小事。比如每天5點就起床,為師父準備好每天的早餐;只要自己有空,不管是擇菜還是洗碗,他都會上前幫忙。因為這些微不足道的事,勤快肯幹的竇立國俘獲了飯店女服務員姬曉麗的芳心。不久後,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2008年,飯店生意不景氣,夫妻兩為了謀生做起了快遞員。當時,快遞行業並不發達,而且快遞員這個工作也很受歧視。每天早出晚歸,收入都不足20元。但別的快遞員累了、受委屈了,想著換工作,竇立國卻想著怎麼解決問題:

為了讓周邊的人在需要寄快遞時想起自己,竇立國自掏腰包印了很多名片,每天早晨八點半,在自己負責的區域,見人就發。十個人中有九個都不要,通常是拿到手後轉身就扔,有的還罵他礙事兒。

但他不氣餒,開始在名片上印一些訂餐、訂水的信息,為顧客提供一些周邊信息服務,還自制了一個腳蹬三輪快遞車,在三輪車的後面貼上了粗體紅字的醒目廣告語,讓路過的人都知道,送快遞可以找他。

為了讓更多顧客能夠成為回頭客,竇立國每次送完快遞,都會和顧客聊一會兒,瞭解他們的喜好,還時不時送點小禮物給顧客。哪些顧客在自己這裡寄件多,竇立國記得清清楚楚。

為了讓顧客第一時間收到快遞,他每次送快遞都會細心觀察周圍的路況,還手繪了一份地圖。哪條無名小道通向哪裡,哪個地方有惡犬出沒,哪個地方最容易堵,他都一清二楚。後來這份地圖在快遞員中間流傳,有同行戲稱他比“百度地圖”還靠譜。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 竇立國手繪的地圖

沒過幾年,竇立國就成了公司最牛的快遞員,包攬了負責區域一半的業務量,被評為集團全國十佳員工、勞動模範,還被郵政快遞行業組織評為全國最美快遞員50強之一。

2013年,竇立國向公司毛遂自薦,希望能當上分公司經理。沒成想集團老總給了竇立國一個爛攤子:管理全國72家分公司中連續半年業務倒數第一的分公司。

但2年後,竇立國管理的分公司就被評為年度業績總冠軍。加入公司5年,竇立國掙了200萬,在北京買了6輛車,還在老家買了一套150 平米的大房子。

竇立國說:“很多人沒有把小事放在眼裡,所以就丟了大事。雖然我們起點沒有別人那麼高,但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眼裡邊有活,手多動一點,腦子多想一點,我們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背了十多年古詩詞,外賣小哥打敗北大碩士,有人出3倍工資挖他

今年8月,《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節目中,外賣小哥雷海為打敗北大文學碩士彭敏,獲得了最後的冠軍。全場觀眾都沸騰了,主持人董卿也激動地振臂喝彩。

雷海為的對手彭敏,既是北大文學碩士,也是上一季的亞軍,是今年最被看好的冠軍熱門人選。比賽之前,幾乎沒什麼人看好這個送外賣的小哥雷海為。

於是奪冠以後,很多人對雷海為的經歷產生了好奇,現在的外賣小哥都這麼厲害?

雷海為的回答是:熱愛。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2003年看電視劇《俠客行》時,劇中李白的《俠客行》點燃了雷海為對古詩詞的熱情,“我一直有一個武俠夢,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電視劇裡的詩詞不完整,他就去書店和圖書館找。

後來雷海為找到了《俠客行》全詩,看完幾遍之後,居然當場就背了下來。那之後,他對詩詞的熱情空前高漲,一有空就跑到書店裡看詩詞方面的書籍,甚至自學詩詞的格律。

之後雷海為開始做起了送外賣的工作,時間越來越少,只好利用碎片時間背詩。“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時候、在路上等紅燈的時候、甚至騎車在路上的時候。”真可謂是見縫插針。

“像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這段時間,我回到住處換過電瓶,吃過午飯,有那麼一個多鐘頭的時間。這個時間相對充足,就可以坐下來好好讀幾首詩詞,瞭解它的寫作背景,還有看註解、鑑賞,還能背一兩首新的詩詞。”

很多人都有個看法:一個送外賣的背詩有什麼用?還不是照樣得送外賣。但事實上,他的生活在奪冠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奪冠一個月後,他就不再送外賣了,而是繼續呆在原外賣公司,擔任公司的企業文化宣傳大使。除了對內承擔一些培訓工作,把當騎手的經驗傳授給其他同事,他還常常分享自己學習詩詞的故事及一些人生心得。

有不少企業想挖走他,比如一些詩刊、文學研究所,還包括他老家湖南的一家公司,有的甚至給出了3倍以上的高薪,但他都沒有答應。

直到今年7月,雷海為選擇加入一家以情商語文為特色的培訓學校擔任全職教研教師。9月,雷海為入圍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在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榜單中榮獲公共建設力獎。當然,雷海為的故事還在繼續……

董卿在節目中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其實,這句話適用於任何小事。你在每一件看似無用的小事上花的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

《中國詩詞大會》嘉賓酈波老師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千萬別小看任何看起來沒用的小事,有用和無用,並不能以眼前的標準做簡單評價。做好那些目前看起來沒用的小事,人生照樣有機會彎道超車。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從實習生到國內證券界最年輕副總,阿里巴巴前CEO衛哲,從打印文件、端茶倒水開始

馬雲曾在一個訪談中提到:“我寧願公司倒閉,也決不允許空降兵當阿里CEO!”但就在2006年,百安居中國區總裁衛哲加盟阿里巴巴,出任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阿里巴巴企業(B2B)電子商務總裁,而且還是由馬雲親自出馬再三邀請。

當時,外界和很多阿里員工都對此不解,為什麼是衛哲?

從22歲年成為“中國證券教父”管金生的秘書,29歲成為普華永道史上最年輕的合夥人之一,32歲擔任百安居中國區總裁,帶領百安居進入高速增長期。這些職業生涯的突飛猛進,衛哲只用了十年。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他曾這樣總結自己火箭般升遷的秘訣:把小事當大事幹,不放過任何細節。

1992年,22歲的衛哲因為一次翻譯任務,爭取到去萬國證券實習的機會,成了總裁管金生的秘書。和很多剛入行的年輕人一樣,剛開始,衛哲只是負責剪報紙、打印資料、端茶倒水這樣的小事。

但即使是這些看起來很瑣碎的小事,衛哲也能做到滴水不漏,讓管金生大為讚賞:

比如端茶倒水:領導多長時間喝一杯水,什麼時候該加水,什麼時候換茶葉……衛哲都拿捏得很到位;

比如打印資料:一般人打印好以後會把資料草草堆在一起,而衛哲會根據領導的習慣和偏好來調整字體和大小,按照自己理解的重要性對資料進行排序,儘量讓對方看著舒服,能夠一眼抓住重點;

比如做剪報:衛哲會暗中觀察哪一類是領導看過的,然後重點剪裁,哪一類是領導不感興趣的,避免再出現。

就是這些在我們看來簡單無聊的小事,衛哲卻把它做到了極致,讓管金生對他刮目相看,他自己也告別了端茶倒水的瑣事,獲得了寫報告、演講稿的機會。

1994年,24歲的衛哲被提拔為資產管理總部副總經理,成為當時國內證券界最年輕的副總。1995年,衛哲決定跳槽到普華永道後,一年內破格晉升兩次。1997年他又獲得了去英國工作的機會,同時也遇到了新的挑戰。

剛開始,衛哲對國外商業環境不熟悉,再加上客戶的不信任,整整半年沒出一單。但他並沒有放棄,一面埋頭鑽研業務,一面給老外打下手,做好手頭的每一件小事。

半年後,終於贏得第一單。此後,越戰越勇,不僅當上收購及兼併部高級經理,還成為普華永道史上最年輕的合夥人之一。

衛哲後來加入百安居,依然選擇從最普通的事情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再爭取更大的機會,直到後來一人分管12個部門中的9個,當上百安居中國區總裁。

職場上,任何一件小事背後,都是進步的機會。堅持做下去,做到最好,你就打開了一扇成長的大門。細節決定成敗,任何一件小事,做到極致,都能成一件大事。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在劇組倒茶水30多年,獲得香港電影“專業精神獎”,成龍親自為她頒獎

今年4月,第37屆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引發現場高潮的人不是獲得影帝的古天樂,而是一位普通的中年婦女——茶水工楊蓉蓮(英文名Pauline)。

有人說,這個頒獎鏡頭是本屆金像獎最感人的一幕:當主持人宣佈楊容蓮獲得“專業精神獎”時,所有現場的演員、導演,不管多大牌,都起立鼓掌,站著聽完她的致謝辭。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香港電影圈有那麼多幕後人員,為什麼是楊容蓮?

不識字、沒文化,出於養家餬口的目的,楊容蓮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在香港各大劇組當茶水工,這一當就是30多年。給演員端茶倒水這件事,看起來難度不高,但楊容蓮卻用這件工作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在劇組,茶水工這個職務不僅管茶水,還管伙食。楊容蓮的日常工作,說白了就是給劇組所有工作人員端茶遞水、派飯、遞面巾抹汗。

為了讓演員們在休息時能夠及時補充能量,她總是悄悄等在一邊做好準備,隨時遞上每個人愛喝的茶水或愛吃的便當,然後悄悄離開。

由於飯菜燒得好,脾氣好,愛說笑,很多香港演員都親切地稱她為“蓮姐”。一個劇組通常都有上百人,上至演員,下至導演、劇務,誰愛喝什麼味道的飲料,誰愛吃什麼樣的菜,每一個細節都被她牢牢記在心上,力求面面俱到,照顧好劇組裡的每一個人。

其實剛入行時,製片人對楊容蓮說:你只用照顧導演和大明星,其他人不管!但她發現,幕後工作人員更辛苦。

因此,在準備餐飲時,她會為幕後人員多備幾份,最後發展到整個劇組都需要她來照顧……所以她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很長。

有一次,梅豔芳和劉德華的一場戲拍了七天七夜,那次的疲憊給楊容蓮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好睏啊,總是想什麼時候可以回家呢,可不可以給張床啊。而度過那段時間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做事……”

但即使工作強度再高,她也從未出過差錯,用專業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 成龍為楊容蓮頒獎

得知楊容蓮獲得今年的“專業精神獎”後,成龍專程飛回香港為她頒獎,還向大會道謝:

“因為有了這個獎,所有演員才知道Pauline真名叫楊蓉蓮。有些人在拍攝的時候可能沒發覺她的存在,但她不在片場的時候你會叫救命。我聽到pauline拿獎的時候就義不容辭地飛回來。”

吳鎮宇說:“我以為所有‘茶水’都叫Pauline,她的名字已成為‘茶水’的代名詞,這就是無名英雄。

阿Sa說如果沒有蓮姐在場, 大家都會口渴到開不了工。

其實,並非每個人生來就是做大事的。如果你現在在做的事情並不起眼,那麼,把眼下的小事全力做好,就是最大的事。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能做好小事的人,方能做好大事

生活中,職場中,波瀾壯闊的瞬間其實並沒有那麼多,一夜之間改變命運的機會,更不會眷顧每個人。但我們可以從每件小事中獲得經驗的累積。

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其實,只要能做好每一件小事,日積月累,就會產生“複利效應”,就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簡言之,“複利”就是你每天堅持比別人多做一點點,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自然就會脫穎而出。

目標很遠,我們無法一蹴而就,站在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做好自己遇到的每一件小事。能把最普通的事堅持做到最好的人,往往都會成功。

曾隨馬雲上市敲鐘,快遞員5年掙200萬:做好手頭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