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你真的瞭解嗎?

早在黨的十九大和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國家就強調了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是要全面開展清產核資,進行身份確認、股份量化。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你真的瞭解嗎?

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首先要搞清楚集體家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資產,這些資產歸屬誰。所以十分有必要開展清產核資的工作,並且要具體到一個村裡,有的村有幾十萬的集體資產,有的村有幾百萬的集體資產,有的村甚至有幾千萬、數億的集體資產。

農村的集體資產,有三類:一類是資源性的資產;二類是非經營性的資產,比如學校、醫院;三類是經營性的資產。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你真的瞭解嗎?

調查顯示,2016年底,全國農村集體賬面資產總額3.1萬億元,村均555.4萬元,甚至在一些大城市的城郊,村賬面資產就有好幾千萬,要是再評估土地的話,可能達到數億。這麼龐大的資產,都是億萬農民長期辛勤勞動、不斷積累的寶貴財富。

把家底搞清楚,在這個基礎上,把集體資產折股量化、確權到戶,有利於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切實維護農民財產權益,讓農民也能夠分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有些縣級市農民的每年人均分紅能達到上萬元,老人們一年分紅六七萬,子女都爭著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農民要參與,要有知情權,要分享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全面開展清產核資,建立健全的集體資產的登記、保管、使用和處置各項制度,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管理平臺,從制度上來遏制“小官鉅貪”和“微腐敗”,讓農村的集體資產真正在陽光下運行。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你真的瞭解嗎?

搞清楚了有多少資產,之後就要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明確股份權能,搞清楚誰的土地歸誰擁有,農民集體財產的去向。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你真的瞭解嗎?

將集體資產量折股量化,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讓農民直接從中分紅獲利。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的股份權能,讓農民朋友們對集體資產股份享有佔有、收益、有償退出、抵押、擔保、繼承的權力

改革正在實實在在的推進著,到2020年,我國將對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力爭用五年內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