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謠言差點讓這個女人,成為千古罪人

本文“張學良九一八事變當晚在幹啥?謠言差點讓這個女人,成為千古罪人”由南娛北史原創發佈,如有抄襲,必維權!

說起胡蝶,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可謂是紅極一時。當時在上海,她被稱為“電影皇后”。她也是中國影史上第一個拍攝武打戲的女明星。她招牌式的“酒窩笑”,成為那個時代衡量美女的標準。她的穿衣風格,是引領時尚界風向標。然而,一場跳舞風波,卻讓她揹負了半個世紀罵名?那麼樣一位影史女星,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下面隨著小編的視角,一起來閱讀這位民國影星的別樣人生。

抗日戰爭期間,謠言差點讓這個女人,成為千古罪人

年輕的胡蝶

碟雪解約

1925年,十七歲的胡蝶當上了女主角,和林雪懷拍攝了電影《秋扇怨》。也正是這部電影,開啟了胡蝶的電影生涯。

和胡蝶來自同一個地方的林雪懷,當時是小有名氣的演員,他們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扮演著老師和大哥哥的角色,給予蝴蝶很大的幫助和指點。

抗日戰爭期間,謠言差點讓這個女人,成為千古罪人

秋扇怨

情竇初開的胡蝶,和林雪懷朝夕相處,自然而然的對他產生了好感。等到電影公映之後,兩人已經墜入愛河。

兩年以後,林雪懷和胡蝶在上海月宮跳舞廣場舉行了盛大的訂婚儀式。當時的胡蝶已經名聲漸起,所以這場訂婚宴的轟動整個上海。

很快,在訂婚以後,蝴蝶就簽約了明星電影公司。這次的跳槽,可以說改變了胡蝶的電影生涯。

之後,她在著名導演張石川和張正秋的指點下拍片,從此胡蝶走向一條“電影皇后”的康莊大道。

抗日戰爭期間,謠言差點讓這個女人,成為千古罪人

《火燒紅蓮寺》的劇照

1928年,張石川拍攝的《火燒紅蓮寺》,一經推出,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這不光是開啟了中國武俠片的第一次熱潮,還將胡蝶飾演的紅姑,風靡大江南北。也因此,胡蝶成為中國影史上第一位動作女明星。

在《火燒紅蓮寺》推出以後,整個電影界競相跟風,據統計,在三年的時間裡,整個電影界出現了將近250多部的片子,胡蝶飾演的“紅姑體”實在是太火了。

甚至,連當時的廣電總局(國民電影檢查委員會)都下令禁止《火燒紅蓮寺》的播放,以及其他模仿電影。

也是因為這一次的嚴查,導致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武俠潮,迅速的退了下去。

演藝事業的巨大突破,讓胡蝶的名氣和財富都日漸增多。但是,對於胡蝶本人而言,這確實痛苦的開始。

抗日戰爭期間,謠言差點讓這個女人,成為千古罪人

胡蝶和林雪懷

在感情生活中,胡蝶的出名,她和林雪懷出現了女高男底的處境。

作為一個男人,尤其在那個思想還不是很開放的年代,林雪懷是受不了的,再加上他演繹事業上的擱置,讓他的脾氣暴怒無常。

尤其,林雪懷還是一個花花公子,經常出入風月場所。胡蝶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全部被那去揮霍了。

長此以往,胡蝶對林雪懷那份感情和幻想,也隨之破滅。

抗日戰爭期間,謠言差點讓這個女人,成為千古罪人

中國影史上最經典的一幕

1930年,張石川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胡蝶作為女主,再一次紅透半邊天,而電影中的女主角的紅牡丹和胡蝶有著相同的命運,被自己的迂夫欺壓。

在這種情況下,胡蝶一紙訴狀,將林雪懷告到上海地方法院,要求和林雪懷解除婚約。

此消息一出,不亞於一場大地震,整個上海市的記者聞風而動。

而關於胡蝶的頭條消息,充斥著在大小報社,一時間胡蝶上了“熱搜”,蝶雪解約案,鬧得沸沸揚揚。有精明的出版商將胡蝶和林雪懷幾年前合演的電影《秋扇怨》拿出來,重新放映,甚至還將電影的名字改為《可憐一婦人》。這不亞於,現在的博人眼球的娛樂標題。

蝶雪解約案,整整持續了一年。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更別提,那個年代了。前後八次出庭,讓胡蝶心力交瘁。

一年之後,喧囂了整整一年的蝶雪解約案,終於塵埃落定。胡蝶和林雪懷之間,徹底完結。

就像胡蝶自己電影《脂粉市場》裡的說的臺詞那樣:“你教會了我戀愛,知道了人生。”

在和林雪懷分開以後,胡蝶變得更加的成熟和理智。

一次意外,胡蝶認識了潘有聲,一名銀行職員。無論是相貌還是才情,潘有聲都比不上林雪懷,但是胡蝶卻覺得潘有聲,誠實可靠,非常值得信賴。而往後的人生,也確實證明了,胡蝶的選擇沒有錯。

跳舞風波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次的事件,胡蝶差點成為民族的千古罪人。

1931年9月18日,日軍炮轟瀋陽,東三省相繼被日軍佔領。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是有這樣一則消息傳出:在9月18日,少帥張學良針對日軍侵犯,採取不抵抗政策,而當晚,張學良和當紅影星胡蝶等人在北京六國飯店跳舞。

此消息一出,全國譁然,紛紛指責胡蝶。

抗日戰爭期間,謠言差點讓這個女人,成為千古罪人

馬俊武的詩

1931年11月20日,上海影響力很大《時事新報》登了兩首詩,其中一首詩是南國詩社著名詩人馬俊武所寫:“趙四風流朱五狂,飄飄胡蝶正當舞。溫柔鄉英雄冢,那管東師入瀋陽。”

  • 這樣一來,胡蝶被貼上了“紅顏禍水”的標籤。

那麼,事實的真相真的如報紙所說嘛?如果是,那麼胡蝶可要揹負千古罵名。

小編找到了胡蝶回憶錄中資料,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在九一八事變以後,看到外景部隊到達,才知瀋陽淪陷。

原來在九一八當天,胡蝶根本就不在北平。根據北平報界的報道,胡蝶一行到達北平已經是九月下旬了。

既然胡蝶人都不在北京,那九一八事變那天,所謂的張學良和胡蝶跳舞事件,自然是謠言。

就在《時事新報》報道的第二天,胡蝶相繼在《申報》上發表了“胡蝶澄清”啟事。張川石和洪深等人相繼作證,同時,也刊登了“胡蝶作證”聲明,為胡蝶洗刷不白之冤。

兩份聲明雖然及時遏制了謠言,但是謠言總是有市場的。

很多人對待謠言都是半信半疑,就這樣,這個謠言伴隨著,胡蝶半個世紀。

直到,張學良在回憶中,這個謠言才闢謠。原來,當晚張學良正在和朋友觀看梅蘭芳的《宇宙鋒》,在接到屬下給他的消息,日本炮轟瀋陽的消息。他一邊指揮,一邊向南京救援,那夜,一夜未眠。

抗日戰爭期間,謠言差點讓這個女人,成為千古罪人

電影《脂粉市場》劇照

  • 那是誰造謠言的呢?

原來,日本在佔領東北三省以後,發現張學良一邊向南京請求援助,一邊向國際揭露日本在東北亞軍事戰略,企圖通過國際審判,來給日本壓力。而且,當時張學良在日本影響力極大。所以,日本想通過輿論搞臭張學良,好利於坐穩日東北。

可憐,胡蝶揹負半個世紀的罵名。而胡蝶本人對此也無法釋懷,她把這件事當做:我人生當中,最悲哀的一頁。

三十年代頭幾年,對於胡蝶來說,是一段屈辱的記憶,無論是蝶雪解約案,還是跳舞風波,都相繼而至,甚至連她苦心拍攝的《啼血姻緣》因為出版商問題,而不能和觀眾見面。

命運似乎要把所有不幸,拋給她。

就像胡蝶電影《脂粉市場》所說:“悲觀也沒有用,消極更不是辦法,人生的路本來就很艱苦的,你要勇敢點。

1935年,胡蝶和潘有聲結婚,結束了四年的愛情長跑。

縱覽胡蝶的一生,她在中國電影上取得成就令人讚歎,晚年的胡蝶還是第七屆亞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這也是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得個人獎項的影視人。而她的人生就像電影一樣,充滿著戲劇和坎坷。不過也正如她電影中所說:“所有的苦戲總是會過去……”。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