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隆冶金,廣西第一大民企的崛起之道

15 年前,中國福建吳鋼集團聯合閩籍民營企業家在防城港市投資創辦了一家股份制民營企業。從最初帶著諸多的疑慮和猶豫,到如今發展成為廣西第一大民營企業,這家名叫

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隆冶金)的企業落戶防城港的 15 年,有著太多值得回顧的歷程。

在防城港建市 25 週年之際,本刊記者採訪了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陳亮。

憶往昔思今朝,與防城港共成長

防城港市於1993 年建市,到2003 年,建市也才10 年。那時候的防城港市還處於“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發展階段。

“在 2003 年籌建盛隆冶金選址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最後選的是防城港市。最初的選址是福建長樂市,長樂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中國臺灣隔海相望,這個地理優勢得到了很多董事會成員的青睞。”

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陳亮回顧起盛隆冶金籌建之初的細節,仍然記憶猶新,“長樂固然好,但對於一個鋼鐵冶金企業來說,長樂最大的缺點是沒有礦山資源,所有的進口礦原料都需通過防城港和寧波港進來。”

陳亮給我們算了一筆物流成本賬,若生產 100 萬噸產品的話,輔助材料則需要 300 萬噸左右,一年光是物流成本就增加了將近1億元。 “這一話題在董事會上討論後,大家原本選址長樂的想法有了更多的考量。”

緊接著,盛隆冶金董事會派出了調研組前往防城港考察,這促成了盛隆冶金落地防城港的第一步。

“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這一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為了盛隆冶金選址防城港市的首要原因。”陳亮表示,防城港沿海,為中國西南諸省市走向東南亞和世界各地提供了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沿邊,既可與越南進行邊貿和經濟技術合作,又為盛隆的商品進入東南亞市場提供了便捷的陸路門戶。

當時在董事會上,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柯雪利說:“站在個人角度,我希望盛隆在福建落地,但站在一個投資者的角度,盛隆應該走出去,選擇防城港市。”


盛隆冶金,廣西第一大民企的崛起之道

盛隆冶金髮展規劃圖

於是,經過考量,2003 年,盛隆冶金來到了防城港。

初來乍到時,整個工業區還是一片渺無人煙的荒地,如今,經過 15 年的發展,眼前林立的園區,繁忙的碼頭,滿載貨物的輪船,無不在昭示:防城港已經不再是當年籍籍無名的小碼頭,而是發展成為了中國西南的第一深水大港,其地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與防城港市一同發展的盛隆冶金也已經從最初的緩緩起步,取得了今天可圈可點成就。

2018年1~9 月份,累計產值為173 億元,同比2017年的130.61億增長32.45%,納稅 13 億元,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

“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防城港近年來的發展日新月異,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企業也對城市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陳亮說道。

專注產品質量,緊抓節能環保

“無論是在公司的發展期還是上升期,修煉自己的‘內功’是首要任務,通俗地說就是把自己的產品做好。”陳亮說。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和堅持,在自主創新的助力下,盛隆冶金的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性能不斷提升,品種愈加豐富。

2011 年起,盛隆冶金與鋼鐵研究總院、北京科技大學建立產學研合作,利用現有裝備冶煉低品質紅土鎳礦生產高強抗震耐腐蝕鋼筋。目前公司已經從節約合金、耐腐蝕、抗震等多種角度,完成含鎳鉻高強抗震鋼筋的開發,產品在滿足高強、抗震的同時,經過酸霧、加熱、加速試驗,耐腐蝕性能優於普碳鋼。

“如今,‘桂萬鋼’作為公司發展的第一品牌,在市場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及良好的市場效益,是寶鋼湛江基地建設、防城港核電建設、鐵路建設等多個國控重點項目的指定供應產品。”陳亮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盛隆冶金的科技創新也應用在節能環保上。用陳亮的說法就是:“環保創新永遠在路上,一直以來,盛隆冶金大力倡導節能環保理念,堅持綠色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和新型的工業化道路。”近年來,無論是在能源回收利用、節能補效方面,還是在環境治理方面,盛隆冶金都不遺餘力,環保效益顯著,當選為地市級“五美企業”“園林式單位”。

“防城港是個好地方,我們從福建來這裡拓展,不僅看中這裡沿邊沿海的地理優勢,交通便利的企業發展條件,更看重這裡碧海藍天、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我們來這裡不是破壞這美好的自然環境,因為我們同樣生活於此。我們不僅要讓企業得到發展,為當地的發展推波助瀾,更要為這一地方的環保有所擔當。”從陳亮的堅定語氣中我們看到了盛隆冶金的環保理念,同時也領悟到了一個民營企業之所以取得今天成就的原因所在。

對內擔起社會責任,對外邁開步子走出去

15 年創業篳路藍縷,15 載春華秋實。

一路走來,盛隆冶金的發展獲得了多方的認可,曾榮獲“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廣西名牌產品”“廣西著名商標”等榮譽稱號。2018 年,盛隆冶金位列中國企業 500 強第 499 位,廣西企業 100 強第 12 名,廣西民營企業 100 強第 1 名。


盛隆冶金,廣西第一大民企的崛起之道

盛隆冶金獲 2018 廣西民營企業 100 強第 1 位

滿載殊榮,依然不忘初心。“盛隆冶金的發展理念裡的第一句話就是‘不忘初心’,因為我們深知,企業在發展的同時,應該勇於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積極回饋社會。”據陳亮介紹,盛隆冶金先後各捐資 500 萬元在防城港市公車中心校、公車中學分別建設了兩棟教學樓,並於 2018年捐資 400 萬元與防城港市教育局發起港灣教育基金會,截至 2018 年中期,公司累計各項公益捐資達 2500萬元,用實際行動積極回報了社會。


盛隆冶金,廣西第一大民企的崛起之道

盛隆教學樓

在公司發展取得良好成效,勇擔社會責任的同時,盛隆冶金也在積極籌劃著更大的發展佈局。

2014 年,盛隆冶金和北部灣港務集團合作在馬來西亞關丹產業園創建年產 350 萬噸的鋼鐵項目,成立“聯合鋼鐵(大馬)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 14億美元,是由中馬兩國元首親自推動、兩國政府合作共建的馬中關丹產業園區的重點項目,也是首個入園項目。

據陳亮介紹,聯合鋼鐵採用全球主流的全流程鋼鐵冶煉工藝、國際領先的環保技術,全面建成後,關鍵技術指標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馬來西亞最大鋼鐵廠、東南亞最具競爭力的精品棒線產業基地。目前項目已全線投產。

該項目是盛隆冶金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輸出技術、人才,最終實現合作共贏的重要舉措,將有力推動中馬雙邊經貿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樹立又一示範標杆。

“防城港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城市,它的 25年有我們盛隆冶金的 15 年,盛隆冶金願意和所有防城港人一起,敬山敬海敬人,抓住機遇,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境界,立足港城,不斷開拓防城港未來的發展道路。”

陳亮道出了盛隆冶金的發展願景,也道出了其與防城港共成長的決心。


文 : 林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