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蒼茫方從義,潑墨揮毫看壺仙

至正十有一年,正月乙丑,信州龍虎山上清萬壽宮災,宮之道士相與謀曰:"今將構新宮以還其舊,然殿堂門廡,工多役鉅,其能獨完乎。宜乎各置其力,以相其成也。"於是東隱院道士祝光義乃曰:"昔提點黃公復亨為大鐘建重屋而懸焉,其制宏壯工巧,我將纘黃公之功,若何?"眾鹹曰:"善"。乃以是年九月庚申經始,越明年閏三月辛卯告成。凡用赤金九千斤,鍾長尋(長度單位,八尺為尋)有二尺,中圍視其長加一尋,俾鄉貢進士臨川朱夏銘於於鼓之間。

其辭曰:"維昔 宮,金奏於下。玄元既崇,儀視 者"。乃詺(為事物題名)鳧(作鍾之官曰鳧鍾)氏,煽金於冶。以毓至和,以祈醇嘏。既成大庸(大鐘)。懸以旋蟲(是古懸鐘之環,其御環之紐以蟲為飾,或鑄為獸形,故曰旋蟲)。菲由霬(神獸,鹿頭、龍身)鳴,厥聲以鴻,不石(勒金石)不播,震於新宮。玄學方從義書。"署名為:正一教主嗣漢四十代天師太乙明教廣玄體道大真人主領三山符籙掌江南道教事張嗣德。

特進上卿玄教……(字跡不清,或許是:特進上卿玄教大宗師崇文宏道元德廣化真人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知集賢院道教事吳全節的封號)衝道崇玄弘教法師教門提點龍虎山大上清正一萬壽宮住持提點兼管本路諸宮觀事戴永堅明素通真弘教法師教門提舉龍虎山大上清正一萬壽宮提舉知宮兼管本路諸宮觀事龔德同通玄誠德昭應法師教門高士龍虎山大上清正一萬壽宮副知宮兼都察宮事許次由上座黃玄同、祝大任、監齋祝世清直歲舒久成 掌籍周於京、楊惟遜書記張友霖 監臨陳希平、舒熙績知事周本禮 知書吳真知庫朱宗海 呂復升此鍾原掛在上清宮欞星門東邊鐘樓內,與鼓樓相對。繫上清宮舉行大型醮儀時鳴鐘擊鼓發號施令所用,是道教的重要法器,為歷代天師所沿用。

煙雨蒼茫方從義,潑墨揮毫看壺仙

此鍾除龍頭被鋸掉外(龍頭還收存在府內),其餘完好無損,是我國保存較完好的道教古鐘之一,既是龍虎山道教文化的重要遺存,也是研究中國道教歷史的重要依據。大鐘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道教文化藝術和高超的鑄造工藝而馳名遐邇,每當夜闌、風晨,鐘聲隆隆百里可聞,神奇異常。自1985年天師府正式開放以來,此鍾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信士駐足觀賞,流連忘返,堪稱稀世珍寶。

煙雨蒼茫方從義,潑墨揮毫看壺仙

方從義,又名方壺子,字無偶,又號不芒道人、金門羽客、鬼谷山人等。以方壺子名世,他曾經在龍虎山師從於元代著名道士金志揚,金志揚(1276-1336)號野庵,永嘉人,因為常常篷頭一髻,被世人稱之為“金篷頭”,先在龍虎山先天觀,後在聖井山建蓬萊庵傳道,元統元年(1333年)隱身武夷,三年後在武夷山坐化。其神通廣大,有病者求藥,“即佴以果餅,無不立愈”“嘗因旱,登井召龍出,龍漸小,躍入袖中,乃警以偈,縱之立雨”,方從義有師

如此,自然不凡,他好交際,與危素、張彥輔、程芳遠、餘復嬰等皆友善,與林弼、劉炳、宋濂、吳澄等更是多有交遊。

煙雨蒼茫方從義,潑墨揮毫看壺仙

《列仙圖》

方壺子還是著名的畫家,擅長山水,取法董源、巨然、米芾、筆墨蒼潤,能詩文,工隸書和章草,

存世作品有《武夷放棹圖》

煙雨蒼茫方從義,潑墨揮毫看壺仙

本幅右上隸書題名:“武夷放棹”。左側自識:“敬堇籤憲周公,近採蘭武夷,放棹九曲,相別一年,令人翹企。因仿巨然筆意圖此,奉寄仲宣佈,幸達之。至正己亥冬,方壺寓烏石山識。”鈐“方壺清隱”印。“至正己亥”為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此圖應為方氏晚年作品。“烏石山”即閩山,在福建閩侯縣境內。

本幅鈐“卞令之鑑定”、“石渠寶笈”、“陳仁濤”、“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心賞”、“金匱寶藏陳氏仁濤”、“乾隆鑑賞”、 “譚”“敬”(方連珠)、“徐安”、“古黔陳少石考藏名跡”、“安氏儀周書畫之章”、“式古堂書畫”等鑑藏印15方。

著錄於《大觀錄》卷十九、《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二十三、《寶迂閣書畫錄》卷一。武夷放棹圖被列為國寶,曾經和《韓熙載夜圖》《瀟湘圖》流入國外,被張大千購得,後經周恩來過問,迴歸祖國,被現存故宮博物院。

煙雨蒼茫方從義,潑墨揮毫看壺仙

煙雨蒼茫方從義,潑墨揮毫看壺仙

神嶽瓊林圖

煙雨蒼茫方從義,潑墨揮毫看壺仙

《聖井山圖》

非常有趣的是,方壺子還住持過疏山禪寺,這又是儒釋道三家合一的例證。疏山旁的疏口村有學者名吳會,字慶伯號書山,一直在疏山書院教授、著述,方壺子精於畫竹,被稱之為壺仙,吳會為之題寫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