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委會主席被俘 22歲的將星隕落 全因沒把學弟放在眼裡

歷史圖策前些天發表了《 》一文。有些“策神”覺得還不詳細,今天曆史圖策就來策一下最年輕而且最能打戰的軍團長。

尋淮洲作為我軍最年輕的軍團長,1912年8月出生在湖南瀏陽社港區蓮溪鄉黃獅村(現在的社港鎮淮洲村),由於家境貧寒,自幼體弱多病,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直到4歲尚不能站立行走。

軍委會主席被俘 22歲的將星隕落 全因沒把學弟放在眼裡

22歲的紅軍戰將尋淮洲

我們在歷史檔案館裡保存的尋淮洲在蓮溪高小的作文本上看到年僅13歲的尋淮洲寫的《現在的我》一文,裡面寫到:“我們現在是小學生,將來要成大國民。故從現在起,就要發奮讀書,學業上進,竭力鍛鍊,增強體魄,提高見識,胸懷大志,將來幹一番事業,不負國望,死而足矣!”

1927年,15歲的尋淮洲正是懷著這樣的理想和抱負,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並隨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並於1928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2月在攻打寧岡新城時,剛從副班長升任代理排長的尋淮洲在戰鬥打響後,率全排戰士首先衝進新城,俘敵20多人,繳槍10餘支。同年5月,尋淮洲升任連長,跟隨毛澤東率領的31團在永新一帶打游擊,有幸獲得了毛澤東關於游擊戰戰略戰術思想的言傳身教,且受益匪淺。

1929年春節,紅四軍在瑞金的大柏地與劉士毅部的2個團展開了激戰。尋淮洲率領全連拼死搏殺,他的左肩受了傷,只匆匆從衣服上撕下一塊布在傷口上打個結,又繼續投入戰鬥,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當武器追殲敵人。

這次戰鬥過後,31團團長張子清趁著部隊在遂川休整期間找尋淮洲商議,說經過大柏地一戰,紅軍的武器裝備比較緊張。而根據情報顯示,距遂川城約15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姓盧的土豪,家裡有10條槍,但他家家丁眾多,附近還駐有國民黨正規軍,打算讓尋淮洲帶20人去把盧土豪家的10條槍搞過來。

尋淮洲聽了,非常興奮,說:“盧土豪離我們這裡有三十多里地,去20個人,容易走漏消息,乾脆,我一個人去就行!”冒著寒風、頂著大雪,尋淮洲單槍匹馬地殺到盧土豪的宅院,在夜深人靜時翻入牆內,用槍頂著盧土豪的腦袋,逼迫他乖乖獻出了10條槍。

毛澤東聽說了尋淮洲的奪槍事蹟後,拍著尋淮洲的肩膀說:“我看你這個“小參謀”應該改一改稱呼了,應該叫你“小英雄”才對啊!幹得漂亮!幹得漂亮!”隨後毛澤東讓遂川城裡的紅軍全體集合,專門請尋淮洲給大家介紹他孤膽奪槍的故事。

會上毛澤東對尋淮洲的英勇行為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號召全體指戰員都要向尋淮洲學習,勤奮學習、英勇殺敵。在毛澤東的肯定和鼓勵下,尋淮洲運用所學的軍事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指揮作戰能力,仗打得越來越漂亮。

1930年,尋淮洲升任紅12軍100團團長,在殲滅國民黨第18師、活捉師長張輝瓚的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擔任左翼主攻,身先士卒,指揮有功。戰後,升為紅12軍第35師師長。

1931年3月的第二反“圍剿”作戰中,尋淮洲仍是戰功頻建,他先後在富田、白沙、中村殲滅了大批敵軍,5月,又在廣昌殲滅許克祥1個團。同年7月,紅軍開始了第三次反“圍剿”作戰。尋淮洲率紅35師配合紅3軍團,在粵北南雄的水口圩和贛南池江地區一舉挫敗了自封為“鐵軍”的國民黨軍閥陳濟棠部。

1932年2月,毛澤東指揮紅軍東路軍東征漳州,尋淮洲奉命率部擔任掩護,策應了主力部隊的戰略行動。

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圍剿”的黃陂戰鬥中,已經擔任紅21軍軍長的尋淮洲率21軍插入敵後,取得了黃陂、草臺岡兩戰役的勝利,殲敵3個師,繳槍萬餘支。獲得了二等紅星獎章,受到了中央軍委的特別嘉獎。

1933年10月,紅5師與紅11軍合編成紅7軍團。尋淮洲任軍團長,蕭勁光任政委,粟裕任參謀長,劉英任政治部主任。在瑞金,尋淮洲被選為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中央執行委員。

1934年4月,在第三次“左”傾冒險主義者發動的廣昌戰役中,為配合主力紅軍作戰,尋淮洲率部在歸化戰役戰鬥中斃傷敵400餘人。接著,攻佔永安城,殲敵1個正規團和1個縣保安團,俘敵團長以下官兵近2000人,斬獲頗豐。5月29日,又率部在三元附近的湖源殲敵1個旅,斃傷俘敵1300餘人。

1934年7月,紅七軍團奉命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對內仍稱紅七軍團),尋淮洲任軍團長兼抗日先遣隊總指揮,從瑞金出發,行程3200多公里,轉戰閩浙贛皖4個省幾十個縣。

在左傾軍事主義的干擾下,9月9日,紅七軍團被迫離開閩北向浙西開進,與閩浙贛蘇區的紅十軍及地方武裝合編為紅十軍團,方誌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劉疇西任軍團長,粟裕任參謀長,全軍團共一萬餘人。原紅七軍團縮編為第19師,紅十軍和地方武裝分別編為第20師、21師。尋淮洲任第19師師長,紅十軍軍團長劉疇西兼任第20師師長,第21師師長為胡天桃。

紅十軍團編成之後,軍團長劉疇西準備在皖南黃山東麓的太平縣(今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打敵人一個補充旅的伏擊。(注:這次戰役可參考歷史圖策上期發表的《 》一文)

國民黨補充旅旅長為王耀武,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能打的悍將,而補充旅裝備精良,戰鬥力非常強。劉疇西是黃埔一期生,有點看不起黃埔三期生王耀武,而且對王耀武補充旅的戰鬥力並不瞭解。

因此沒有把紅十軍團三個師中戰鬥力最強的原紅七軍團部隊改編的尋淮洲紅19師放在主攻的位置上,劉疇西認為對付學弟有自己指揮的20師和21師就足矣。正是因為這樣,失敗似乎已經成了紅十軍團的定局。

據王耀武后來對這場戰鬥的回憶:“紅軍三次衝鋒雖都受到挫折,但鬥志仍盛,其打敗補充第一旅的決心並未動搖,又發起了一次規模較大的衝鋒。這次紅軍出動了七八百人,分三路衝過來,一路針對加強營,兩路對著第二團中傷亡較重的第一、第二兩個營。大有一鼓作氣擊潰補充第一旅之勢,情況緊張、危急。”這種情況下,王耀武親到第一線督戰,令各部集中迫擊炮、機關槍的火力,向衝過來的紅軍猛烈射擊,戰鬥極為激烈。

他回憶說:“據第二團團長周志道報稱,在敵人第四次衝鋒中,發現紅軍有十幾個人冒著炮火的危險去搶救一個人,抬著向後方走去,看樣子,被抬走的這個人可能是敵人的高級軍官。”被搶救下來的,正是在猛烈的衝擊中身負重傷的尋淮洲。

在此前的戰鬥中,尋淮洲已經五次負傷,而這一次成了最後的永別。次日,紅十軍撤出戰鬥,轉移至安徽涇縣的茂林鎮時,擔架上的尋淮洲終因傷勢過重而犧牲,年僅22歲。茂林的人民群眾與紅軍游擊隊一起,將尋淮洲遺體葬於茂林附近的螞蟻山上。

方誌敏後來在囚室中寫《我從事革命鬥爭的略述》,這樣評價尋淮洲:“19師師長尋淮洲同志,因傷重犧牲了!他是紅軍中一個很好的指揮員,他指揮七軍團,在兩年時間,打了許多有名的勝仗,繳獲敵槍6000餘枝,並繳到大炮幾十門。他還只有24歲(編者注:其實是22歲)。”

王耀武取得了譚家橋戰鬥的勝利後,派出一個步兵連進入茂林螞蟻山尋找尋淮洲的遺體。並把尋淮洲的遺體挖出來照相,以作為尋淮洲確實被打死的證據。他們發現遺體尚完好,但上身赤裸,無寸縷遮體。

數天之後,他們在懷玉山捕獲了21師師長鬍天桃。當胡天桃出現在王耀武面前時,王耀武驚呆住了。他回憶說:“這位師長的上身穿著三件補了許多補丁的單衣,下身穿兩條破爛不堪的褲子,腳上穿著兩隻不同色的草鞋,揹著一個很舊的乾糧袋,袋裡裝著一個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別無他物,與戰士沒有什麼區別。”

隨後,國民黨軍第七十九師進駐茂林,又重新上螞蟻山找尋淮洲墓,掘墓砸棺,無比殘忍地割下尋淮洲頭顱,用布和石灰包裹著去向上邀功請賞。悲痛萬分的紅軍游擊隊又和人民群眾一起,冒著生命危險,將烈士遣骸暗中移葬於螞蟻山的隱蔽處。

四年後的1938年,新四軍一支隊在陳毅司令員率領下,踏著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腳印向江南敵後進軍。他們在茂林西邊的荒山坡上找到了尋淮洲的荒冢,陳毅為尋淮洲親筆撰寫了墓誌銘:青山有幸埋忠骨,尋淮洲同志是紅軍青年將校,以游擊戰鬥著稱,畢生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犧牲到底,足為抗日戰士之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