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冠鲁小学(山师大附中)预计明年启用!

各功能建筑单体用连廊相通,

现代化的教学建筑群起伏错落,

双坡屋顶的设计充满了浓郁的书院气质……

目前,济宁冠鲁小学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太白湖校区)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7座主体建筑已完工,

学校整体面貌已现雏形。

学校建成后将设30个教学班,

预计2019年秋季正式启用。

济宁冠鲁小学(山师大附中)预计明年启用!

正在施工中的冠鲁小学

主体建筑已完工,规划30个班级

在冠鲁小学项目施工现场,校园里拔地而起的新建教学楼格外显眼。以灰白为主色调的教学楼墙体,外面凸出的梁柱点缀着绿、黄、橙色,配上大面积的玻璃,整栋建筑看上去非常“活泼”。目前,7座教学楼主体已于8月底完工,正在进行内外墙抹灰和门窗安装,预计年底前进入室内装修阶段。

冠鲁小学西侧为会通路和沿古运河景观带,北侧为奥体路,与规划体育用地和文化用地毗邻。东侧廉庄路,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69公顷,建筑面积约2.95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82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2-3层为主。该项目计划于2019年完工,建成后将提供30个班、1350个学位。

济宁冠鲁小学(山师大附中)预计明年启用!

校园规划

从规划图上看,整个校区分为文化认知区、课间互动区、室外运动区、中心景观区、植物科普区等。其中,教学楼、行政楼、食堂、综合楼等位于校园东南侧,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区域;校园西侧为3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南侧设置有篮球场等户外活动场地。此外,操场底下是12000平方米的地下工程,包括车库和人防工程。“不同功能的建筑体利用连廊等元素进行串联,做到有分有合。”太白湖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教育督导室主任杨会忠介绍,每栋单体相对独立互不干扰,但又相互联系,让学生们行走其中能遮阳挡雨,也给他们课余休息时创造更多驻留空间。

“考虑到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小学校园中的积水往往会带来较多的隐患。校园内基本采用透水铺装,打造海绵型校园,增强校园生态性、舒适性与整洁性。”杨会忠说,预计明年秋季学校将投入使用,正式和广大师生见面。

济宁冠鲁小学(山师大附中)预计明年启用!

运河畔的书院

冠鲁小学西侧紧邻老运河,是整个场地最具特征的自然和历史环境。因此,冠鲁小学的设计紧扣运河这一主题,打造“运河畔的书院”,使建筑与历史相呼应,与文化相融合。

在校区设计上,冠鲁小学整体布局为四周开放、中间围合,既能融入城市整体界面,又能营造相对安静独立的活动空间。小学采用了院落式布局,从校门到主楼都采用了中轴线递进的格局。高低错落的坡屋顶,加上白墙灰瓦的装饰,多个体量围合院落鳞次栉比,虚实相生,掩映在河畔的树木之间,依稀可以看到旧时老运河上的帆影荡漾。

校园的户外空间不单单是学生玩耍嬉戏和体育锻炼的地方,更是课堂空间的延伸。设计过程中,每两组院落之间设置运河文化展示园,布置了各种具有童趣的主题雕塑和互动展示。同时利用多彩、变化丰富、有感官吸引力的植物,打造中央活动区、校园静读角、景观水池、文化长廊、林下休憩空间等,为师生提供寓教于乐的趣味空间。

5个庭院设计不同主题

“将景观设计与建筑造型有机结合,是对建筑外观立面的自然延续。”杨会忠介绍,学校将植被的地域性与校园文化、儿童天性相结合,制造了常年有绿,春华秋实,色彩丰富的四季植物景观。同时在校园周边栽种榆树、槐树等高大乔木,主广场可种植银杏等具有丰富颜色的大乔木。内部则结合入口广场、室外庭院、活动场地等不同主题种植不同的植被。

“5个半围合的庭院中均设计了不同主题,有的以观花为主,有的以观叶为主,有的可以种植果树。”杨会忠说,学生活动场可种植大乔木,并布置攀爬网等儿童活动器械,通过树木为学生活动区提供良好的遮蔽。沿着长廊种植爬山虎、葡萄等攀爬植物,形成立体绿化。并在活动铺装上刻上校园四季诗词,在小石块上刻记趣味名言,散置于校园绿地中,增加校园趣味性与知识性。

与此同时,校园整体规划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最大程度地确保师生安全。学校主出入口位于南侧规划路,为纯步行入口,并设置校前广场作为接送学生的集散处,有效疏解校区附近交通,避免给周边道路、小区等带来停车压力;机动车出入口和后勤送餐出入口位于西侧,机动车经此进入地下停车库,送餐等后勤车辆可直接到达学生食堂北门,作为校内运动区对外接待的出入口以及生活区专用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