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畫介紹

起源

在中華民族的藝術領域中,尤其是以漢族文化為中心的各種藝術,都有一種互相關聯的現象,儘管它們的外形和用途不同,表現方法和所用工具也不盡相同,但那些不同門類藝術的藝術氣息和趣味,也就是所表達

古書畫介紹

明 張宏《西山爽氣圖》局部

的民族性格的特點,在神髓上卻有相通之處,譬如建築與服裝,都以寬博嚴肅為基調;桌椅陳設,都以方整對稱為基調;乃至文學語言上竟自出現世界各族語言都不曾有的四六排偶大篇作品等等,這是漢民族文化中特別講求的對稱美。因而,對稱的要求貫穿於大部分這種文化藝術。具體到書法和繪畫,更具有某些獨特的內在的關聯。譬如中國繪畫,一直不是要求“逼真”,甚至是要求“避真”的。描繪人物只用單線條,並不藉助陰影,面頰上加上幾道線,性格就特別突出,所謂“傳神”。“傳神”一詞,在繪畫領域中也並不專指人像寫真,它也常被用在畫其他物像上,如“為山水傳神”、“為花鳥傳神”等。不難理解,用這個詞,主要是指擺脫物像的一切細節,而要抓住它們的整體要點。所以許多“寫意”的人物,並沒有被觀者誤為貓狗;一抹遠山,也沒有被觀者誤為紙上的溼痕。尤可注意的,畫樹幹、花頭、山巒、衣褶,寧許它不盡相似,但不許它的筆觸癱軟。久而久之,中國繪畫、特別是文人畫出現以後,刻意追求筆墨的表現與欣賞就成了主旨,至於物象描繪的形似與工拙並不再計較。而書法則是視覺藝術中形式最為簡捷、抽象的藝術門類。看來僅僅是書字的結構、筆畫以及行間字距的章法,其實在漢字的產生、發展和在書法的創作實踐中,早已成了“束括萬殊,裁成一相”的獨特藝術形象了。這種獨特的藝術創造,可以認為是中國藝術普遍要求“避真”的極詣表現。正因如此,中國的繪畫與書法就必然會發生更為內在的深刻的關聯。

古書畫介紹

明 張宏《青綠山水圖》

評論書畫的人,常舉“書畫同源”這一理由,固然源是同的,但眼前的兩項藝術,卻是都處在流的階段中。同源是幾千年前的事,怎麼幾千年後,還都仍在源頭不動,而稱兄道弟呢?已如前面所述,乃是因為中華民族的各種藝術中共同的民族性格特點所致,更是因為書法與繪畫始終在強調和強化筆墨的表現,而必然存在著趨同、融合的內在因素。正如早在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指出的“書畫用筆同法”。因此,在這兩種藝術的創作者和觀賞者心目中,它們是同樣能滿足民族審美的東西,至於表達出的形式和用以表達的方法如何,都退為次要的了。因此,我們也就可以理解,有了中國繪畫這種畫法作為語言符號的文字竟自與描繪物象的繪畫不但相提並論,還密不可分地成為姐妹藝術品種,稱為“書畫”。

從上面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知道,中國的書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為世界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具有深厚的藝術傳統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尤其是書法藝術,更是中華民族所獨創的藝術奇葩。這一民族藝術的形成與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傳統的學術思想、各種民族藝術間的交融,以及因之形成的某些帶有共性的藝術風格、特徵、特點和中華民族的欣賞習慣等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概括而言,中國書畫是中華民族文明史所產生的藝術結晶之一。它在古代既已對世界東方的國家、民族產生過深遠影響,在近、現代中更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而遠播世界西方各國。正因為中國書畫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一種物化見證,因此它們的全部歷史遺存,就成了中華民族全部珍貴文物的組成部分。

發展

古書畫的發展,從今天可見的資料中看,大略可分三大階段。唐代以前的作品,隨著出土文物而不時有所發現,但究竟斷續不能連貫。例如戰國的帛畫和兩漢馬王堆古墓中的帛畫,都給我們很完整的印象,看到當時

明 張宏《華子岡圖》局部

繪畫水平已相當高超,技術上也相當完善。漢墓壁畫上也有不少漢代繪畫遺蹟。六朝隋唐的佛教畫在敦煌等處洞窟中保存著大量作品,是極其豐富的古代繪畫的寶庫,但一般的其他內容的作品就相形見絀多了。流傳號稱唐人畫的卷軸,多出宋人重摹或是被後人題作唐人的較晚作品,可信的只有《歷代帝王圖》中的一部分是唐人真跡。儘管如此,這些唐以前的繪畫作品遺存,其中包括雖是傳摹而仍能保存一定的原作的風格、特點的古摹之作,也依然可使我們窺出唐以前畫史的梗概。戰國帛畫中描繪人物神情生動,線條簡勁。漢代馬王堆古墓帛畫的想象力生動,構圖井然有序,繪畫技藝更趨完美,為魏晉以後的繪畫發展奠定了雄厚的藝術基礎。魏晉以後伴隨著藝術自覺的大趨勢,一些官宦、士大夫開始從事藝術創作和理論著述,更促進了繪畫藝術的發展。傳為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其景物的描繪雖

古書畫介紹

明 張宏《閶門舟阻圖》扇

然還處於“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稚拙之態,但繪畫技藝,特別是人物的描繪,顯然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傳神”的藝術概念,正是產生於這種藝術歷史背景中。隋展子虔的《遊春圖》,是否為真跡尚有爭議,但它確能表現出“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間距離,開始了山水繪畫獨立存在的藝術表現。在唐代除花鳥繪畫尚待發展外,人物、仕女、山水、牛馬等中國繪畫的傳統題材均獲高度發展,並在中唐以後出現了潑墨山水、樹石,標誌著古代繪畫已進入繁盛時期。五代、兩宋繪畫則是這繁盛時期的高峰。一方面繼續著隋唐以往人物繪畫的深厚傳統,有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周文矩《重屏會棋圖》等名作傳世;另一方面山水、花鳥繪畫以及風俗畫更為發達,出現了李成、范寬、郭熙等山水畫名家和黃筌、徐熙不同風格的花鳥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則是著名的風俗畫代表作,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汴梁城內外的景物。北宋末期,由於皇帝的倡導,更出現了宮廷畫院和擁有眾多畫院名手的院體繪畫,劉松年、李波、馬遠、夏圭等畫院畫家都有著名的真跡流傳。宋人繪畫大部分是畫在絹幅上的,顯然是為了創作、欣賞、收藏的方便,更是藝術創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的結果。

從北宋熙寧、元豐年間開始,文人畫運動興起。這是由文人畫家所創作的、更多是為抒情遣興的繪畫作品。揚無咎的《四梅圖》是早期文人畫的作品之一。到了元代,繪畫的主流為文人所掌握,繪畫創作更強調筆墨的獨立表現,詩、書、畫融為一爐,形成中國繪畫的又一鮮明特點。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等人在畫壇上都有重要地位。明清以後近代以前,都只是宋元畫派的餘波,特別是以元人的畫法為依據。但其中亦不乏各時期有所創造的名家,譬如明代中期號稱“吳門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和吳門大家張宏,以及清初的石濤、朱耷,清中期的“揚州八怪”,他們都有自己較鮮明的藝術個性,並有較豐富的作品傳世。

歷史

書法的歷史演變大體與繪畫相類。在唐以前的書法資料中,以現在所見的出土戰國、秦、漢竹木簡牘上的書法以及敦煌等地出土的六朝、隋唐人的書法墨跡最為突出,而這些幾乎是唐宋人所未曾見到的,就是明清人亦只見到了秦漢石刻碑帖。因此,明清以往人的見解和論斷都有極大的侷限性。此後,隨著墨跡、碑帖的不斷出土,有關書法流派和書寫筆法的種種議論,都受到新的衝擊,而不得不有所發展。法帖的摹刻始自宋代,宋初的《淳化秘閣法帖》是第一部大型叢帖,但刻法不精。《大觀帖》出現以後,其摹刻精工,不減墨跡原本。南宋以後至明清,陸續有叢帖的彙集摹刻,專摹蘇軾書跡的《西樓帖》、專摹米芾書跡的《紹興米帖》以及明代文徵明的《停雲館帖》、董其昌的《戲鴻堂帖》、清內府的《三希堂法帖》等都是大宗。這些刻帖和相應傳世的墨跡法書,以及魏晉以來的一些著名碑帖,便成了五代、宋以後主要書學資料,並因之在宋、元、明、清中期的較長曆史時期盛行帖派書法。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元代的趙孟頫,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名家書法,大體上便是對這些法帖、碑版的不同繼承,並創造出各自的藝術風貌。直至清乾、嘉時期,由於金石學的再度興起,大量碑版被發現,才又出現以宗法魏碑為主的碑派書法,鄧石如、趙之謙諸人為其代表,亦有大量作品留存。

收藏

書畫的保護與流傳最初起於圖書或類似漢代麒麟閣中功臣肖像的收藏。自東漢中後期,隨著藝術自覺時代的開始,書畫又作為藝術品而被珍視與保護“漢明(帝)雅好丹青,別開畫室,又己創鴻都學以集奇藝,天下之藝雲集”。自茲以後,書畫作品既可供鑑賞,勢必有收藏,為收藏、保護的妥善而發明了裝裱,並將收藏的記錄演為著錄書的形式。東晉桓玄酷愛法書名畫,巧取豪奪不已,欲使天下精品為己之一人所有,這些書畫珍品後為劉宋王朝所有。梁武帝蕭衍精於鑑賞,搜求法書名畫更不遺餘力。據當時中書侍郎虞《論書表》中所記,僅秘藏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就有“縑素書珊瑚軸二帙二十四卷,紙書金軸二帙二十四卷,又紙書玳瑁軸五帙五十卷,皆金題玉躞織成帶”。這還是表中所記的節錄。其中二王紙、 絹書法分別存在,又分別以珊瑚、 玳瑁、金等不同材料作裝裱的軸頭,可見梁武帝內府收藏之富,裝潢之精,管理之妥善。隋唐以後,書畫收藏風氣更盛。初唐裴孝源的《貞觀公私畫史》,歷來被看作書畫著錄書之祖,該書記載了當時秘府及私人收藏以及寺廟壁畫,所見有晉魏以來名畫 293卷,壁畫47幅。晚唐時期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既是一部完整的繪畫通史,又兼有著錄書畫的內容。在該書卷三中還有“論裝背軸”一節文字,簡述了晉以後各時期書畫裝裱的優劣,記載了當時有關裝裱書畫的材料、技藝方面的改進,如使用的漿糊必去麵筋,使之稀稠得宜,並加燻陸香末,防蟲蛀。又裝小軸,軸頭使用白玉、水精、琥珀,大軸則用杉木漆頭,以避免雜寶軸頭易剝壞,有傷作品。這些改進,對書畫的裝潢、保護顯然十分重要。宋以後,如宋宣和內府的《宣和畫譜》、《宣和書譜》,米芾的《畫史》、《書畫》,明張醜的《清河書畫舫》,以及清內府的《石渠寶笈》三編等書,均是官、私收藏、書畫流傳以及品評的重要書畫著錄書籍,是瞭解這些時代書畫保護與流傳等基本情況的文獻記載。明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的“裱背十三科”,是對書畫裝裱所用材料、工具的集中概括,實際上也可看出裝裱書畫的全部工續過程。明周嘉胄的《裝潢志》等書,則是有關書畫裝潢的專門文獻記載。

為有利於書畫的保護與流傳,在古代沒有影印技術之前,則以摹畫、摹寫的方法制作副本,或將書跡刻石傳拓,如晉顧愷之的《洛神圖》,真跡早已佚亡,至今流傳下來的有 3種副本,雖然藝術水平高下不同,或帶有後來者的畫法、筆意,但其作用顯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古代名作都是靠這類古摹本來傳神影的。書法作品的摹寫是以雙鉤描摹的辦法,又叫“”。就是用油紙或蠟紙罩在名家手跡向著窗戶亮處去描摹,這樣可以做出若干件複製品。 今天王羲之親筆所寫的原紙字跡,可以說一件都沒有了,存留下白紙墨字的只有這種本。其次是用筆在石面直接寫字,即時刻在石上的碑銘。這種筆寫在石上的工序叫做“書丹”。因為丹是紅色,以筆寫即可稱書丹。它雖不是墨跡,但究竟保留了名家字跡的外形,能看出書法的主要風格。再次是宋刻的法貼,即從原跡上鉤摹下原字的輪廓,在紙背後把輪廓背面用筆鉤出,再把筆擠按在石面上,然後按照線去刻,刻畢再照拓碑的方法捶拓加墨,就成了黑地白字的法帖。法帖是說可以取法的字帖,實際是比又多幾層工序製成的複製品。許多古代名家連一件的墨跡本都留存較少,傳下的以直接刻石的漢魏、隋唐的碑銘和宋以後多道工序摹刻成的“法帖”較多。這些碑銘、 刻帖的傳本, 亦成了寶貴的文物類別之一。而今天研究書法史,除真跡墨書外,還有鉤摹的本、書丹上石的碑銘、輾轉摹刻的法帖等實物資料。

鑑別

鑑別、鑑定作品的真偽、優劣是古書畫的保護與流傳中重要的一環。唐張彥遠曾講:“有收藏而未能鑑識,鑑識而不善閱玩者,玩閱而不能裝褫,裝褫而殊亡銓次者,此皆好事之病也。”即道出了鑑識與收藏、開卷欣賞、裝裱、銓次等在保護、流傳過程中的關係。南朝王僧虔的《論書》中就指出王羲之書法曾有同時人張翼的仿書,和其後康昕、南州石道人的作偽。距宋初李成不遠的宋米芾提出過“無李論”,但後世又有許多被稱是李成畫的作品。米芾的話是憤激之言,是“太少了”這句話的誇大之詞。但今天題為李成畫的作品,許多都是收藏者信手所題,未必都是真跡。因此,無論是為研究,為保護、收藏,先行須做的便是鑑別、鑑定。可以認為,自書畫收藏之事初起,鑑別、鑑定工作便與俱發生。凡宮廷秘府收藏最富之時,必有一批御用的書畫鑑定家,若梁武帝蕭衍身邊的陶宏景、虞等人。宋代米芾是私人收藏家,亦是著名的書畫鑑賞家。宋以後,書畫鑑賞風氣更盛,舉凡收藏、著錄、賞玩、品評、裝潢之事,必涉及鑑別、鑑定,並形成為至今仍有重要借鑑作用的方法、經驗、見解,以及相應的文字記載。在當代,書畫鑑賞、鑑別,更發展為一門專門學科,愈趨具有科學理論化的體系,並有多部研究著述問世,從而為書畫的保護、研究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礎。

全國各大博物館對古書畫、碑帖都有大量的保存,也陸續有精美的影印,不但提供研究者以豐富的資料,而且使中華民族文化史的傳播增加了可靠的依據。

畫種

中國畫:

古書畫介紹

明 張宏《延陵掛劍圖》局部

簡稱“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畫科有: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魚蟲等。技法形式有:工筆、寫意、白描、設色、水墨。設色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淺絳等幾種。主要是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勾、皴、點、染、濃、淡、幹、溼、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為表觀手法。由於書畫同源,因此繪畫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繪畫材料用具,為我國特有的“文房四寶”。

水墨畫家:

中國畫的一種,用水墨所繪。講究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繽紛的色彩可用 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來代替。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有;重要地位。

油畫:

繪畫的一種。是用亞麻仁油、核桃油等調製顏色所繪的畫,一般多畫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其特點是顏色有較強的遮蓋力,能充分表觀物體的真實感和豐富的色彩效果。是西洋繪畫的主要畫種。始於古希臘,十四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輩出,到十五世紀初,尼德蘭畫家凡·艾克兄弟改革油畫技術,進一步摻調顏料,運筆自如,層層敷設,提高了色彩亮度,西方廣為採用並繼續加以改進,使之不斷完善,成為世界性的繪畫表觀形式。

版畫:

造型藝術之一。是以刀和筆為工具,在不同的材料膚面上通過手工製版印刷而成的一種繪畫,可有限複製。就版畫性質和所用材料而言,可分為凸版,如木版畫、麻膠版畫;凹版,如銅版畫;平版,如石版畫;孔版及玻璃版等。

水粉畫:

繪畫的一種,用水調和粉質顏料所作之畫。可畫在布、木板及各種畫紙上,顏色有一定覆蓋力,一般不透明,運用恰當能有厚重、明朗、輕快的感覺。

漫畫:

是一種具有諷刺性、幽默性的繪畫。畫家從政治事件和生活現象中取材,通過誇張、比喻、象徵、寓意等手法,表觀幽默、詼諧的畫面,藉以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事,是政治鬥爭和思想鬥爭的藝術。

小品:

中國畫術語。語出佛經,佛家稱樣本為“大品”,簡本為“小品”。中國畫小品盛行於宋代,規格不定,有方有圓,畫面雖小也不輕心率意。“咫尺之圖,寫百千里之景”,是以小見大的作品。

四君子畫:

中國畫術語。是指以梅、蘭、竹、菊四種花卉為題材作品的總稱。這類題材象徵高潔的品格和正直、堅強、堅韌、樂觀以及不畏強暴的精神。

文人畫:

也稱“士大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區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木石等,藉以抒發“性靈”或個人抱負、寓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憤懣之情,講求文字修養、筆墨情趣,強調神韻與畫中意境。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1]

作偽及揭裱

在投資領域中,古玩字畫已成為當前有藝術雅興投資者的一種時尚。大凡初入此道者,都願先從收畫作為投資點,認為書畫書畫在國內外藝術市場炙手可熱,行情旺、風險小、增值快、效益大,其收藏價值經久不衰,是投資回報率最為理想的收藏品,然而,隨著投資者不斷增多,字畫價格愈來愈高,特別是名家作品的高價位,驅使某些貪財者不擇手段地製造假字畫。那麼,在此介紹一些最常見的作偽方法,以達到能夠辨別真偽的目的。

1、勾描著色填墨

作偽者用紙或尖鉛筆雙勾措下線條輪廓。如果是,即在空心中填墨;若是繪畫,則按線條輪廓對照原作模仿著色。這種偽作乍看還有些相似,但仔細端詳就會發現整幅作品氣韻滯鈍,筆鋒呆板無神,墨色缺少濃淡,有的偽作雖然先描後臨,但終因心虛筆怯,難免其神韻,只要細察即能看出破綻。

這種手法以偽造名人題款和名家書法為多。如南寧岳飛的《滿江紅》等草書,明人的條幅,以及清代和的書法作品等,都常見此類偽品。

2、改頭換面

作偽者利用殘破字畫,採取挖、洗、添、改移等各種手段,將無款作品變成有款作品,將近代作品改成古代作品,將一般作品改成名家作品,曾使不少功力不深、見識不廣的投資者上當受騙,甚至行里人也難免落入圈套。

書的作品幾乎每件都有題款,而作者款的簽名卻根據他不同、不同境遇及心情等有所變化。款字是歷來作偽者下功夫最大的地方。

迄今所能見到有題款的畫作,應從北宋開始,這些畫的題款位置不一,而字都很小。到了南宋,一些畫院的畫家有的寫款,有的不寫款,有的即使寫款也僅簡單地落個姓名款。元明清的院體畫,多不題詩文,只寫年月日、姓名、僅寫一行款,很少有二行款。明代院體畫的時代離我們這樣近,而流傳下來的畫卻很少。因為明院體畫的款少,容易讓人挖去,冒宋人作品,於是傳世署名的明代院體畫也不多。

洗款,是題款作偽的手法之一。所謂洗款,就是把原作者的款字洗去,不裁,不挖,不補。這種作假手段不十分多見,因為過去書法家講究腕力,其書常透紙背,入木三分。也就是說下筆很重,筆畫紮實,墨滲過紙背。既然如此,款字怎麼可能洗去呢?豈不會把紙洗爛?這類作品當然無法被洗款。被洗款的作品所用不是一般的紙,而是用的藏經紙。

加偽款是作假的另一種形式。我們對書法作品進行時,首先要看款與字的風格是否相符。書法家寫字都很熟練,寫完主文,連下來將落款一筆寫就,極其自然,而偽款就前書主文的風格不同。

還有一種作偽的手法值得注意。舊時有的書畫家為了自己學習之用,照臨別人的作品,到了末篇,連原作者的題款也如實臨下,最後在落上自己的款。

挖款也是題款作偽的常見手法之一。

書畫題款作偽的手法雖然多種多樣,有的甚至十分隱蔽,但總會有漏洞可尋。我們如果掌握了作偽的規律,在實踐中認真考辨,就可以予以識別了。

3.模仿風格特徵

一個書畫家長年累月所形成的筆法習慣,無論其作品題材如何變化,總能看到他的筆法軌跡和風格特徵。作偽者往往故意在偽作上誇大原作者的某些習慣性特點,哪怕是缺點,也盡其渲染,其用心是使人猛然一見,反而會產生開門見山的效應。

有很多名人字畫,風格極其鮮明,特點非常突出,不少玩字畫的老手,以不看題款便知何人作品來炫耀自己的眼力,作偽者抓住這些人的輕浮心理,專門模仿原作特徵,以至達到以假亂真程度,使某些驕傲粗心的投資者上當受騙。

書畫投資

書畫投資是指具有升值前景的書畫創作,有古代的,也有現代的,在合適的價位買入藝術品,升值以後賣出就是一種投資。其中古代書畫以其自身的質與量的優勢,越來越呈現出藝術市場硬通貨的屬性。歷來量少價高的古代書畫在書畫市場中更顯堅挺。古代書畫的獨有價值屬性讓這一板塊獲得更多市場關注。

書畫投資的關鍵是要“獨具慧眼”,即有鑑別、欣賞、判斷書畫作品潛在價值的能力。

投資原因

即把個人總資產的五分之一投入書畫藝術品動產投資,將有效的抵禦通貨膨脹、局部經濟危機等造成的資產減值風險,因為藝術是沒有國界的,另外,許多經濟實體還通過購買書畫藝術品來合法避稅。東方藝術品歷來是國際市場的搶手貨, 當今國內已有先知先覺的一小部分人開始進入該行業,中國有句老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講的就是當大戶人家沒落的時候,最後變賣的就是那些傳家寶了,可見藝術品投資對風頭正勁的富貴人家是何等重要!

投資書畫

1,辨別真偽。書畫市場紛雜,莫大於真偽難辨。

2,感悟藝術。收藏的目的在於陶冶情操,而感悟其作品的藝術是審美的過程,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書畫凝聚了幾千年古代文化的結晶,如何從主題、景象、氣韻、筆墨、手法、構圖上審美、欣賞,是學習永無止境的課題,在專家的指導下可以縮短學習、領悟的過程。

3,投資黑馬。並不是所有的真跡都具有保值增值作用,還必須找到具有投資發展空間和價值上升速度的畫家及作品,其一,作品必須有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其二,作品必須有高難度的技巧;其三,投資畫作須有精品意識;其四,投資於畫家創作高峰期之精品。

市場分析

專家分析,中國當代書畫作品正處在穩步發展的階段,拍賣會的估價和成交價之間呈現出15%至28%左右的升幅,這樣的攀升速度估計還要持續,考慮到和上游作品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價差,這也不排除市場價格上衝的可能。因此,一般藝術品收藏與投資者應首先根據資金量、專業知識及個人興趣來確定收藏品種,過於火暴的品種都不是最佳的選擇. 中國近現代書畫板塊由於作品拍量少,投資者眾多,精品需求旺盛,最能規避風險。

藝術品具有無限的升值空間,一件東西從一萬升值到一百萬是司空見慣的,但是,她也有致命的弱點,當你急需用錢時,往往賣不到合理的價位,反而成就了別人撿漏的目的,常聽人抱怨沒賣好價錢,的確,再好的東西也要奇貨可居,待價而沽。因此,投資藝術品必須是長線資金,必須是不影響正常生活的資金,某種意義上講藝術品投資是給未來買的一份保險,所以它是針對特定人群的一種理財品種。

前景展望

自古以來,書畫就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傳承之一。其獨特而廣泛的形式為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具備。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生活逐步的提高,書畫藝術品的市場需要也會越來越大。古代書畫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既是藝術品,又是古董。熱衷於收藏古畫的人,一般來講,對中國文化傳統、收藏有著更加精深的認識和理解。收藏古代書畫是高品位的收藏,收藏古代書畫的收藏家才是真正的大收藏家。隨著國家藏寶於民的政策出臺,古代書畫市場將更加繁榮與穩定。

古代書畫投資

首先就是資源稀缺,行情受市場影響較小。近年來,古代書畫一直以相對穩定的態勢逐步上升。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也是古代書畫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

古代書畫的價格潛力還遠未發掘出來。古代書畫必然升值,理由如下:

一、獨特的歷史價值

古書畫介紹


歷年成交書畫(7張)

藝術品的價格是經濟價值的具體體現,而經濟價值是由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技價值和欣賞價值所決定的。人們收藏藝術品實質是在收藏曆史、文化、技藝、情感和生活。而中國古代書畫正是歷史的寫照,其中所蘊藉的歷史沉積、文化遺韻、滄桑感、厚重感和文化藝術的多樣性都是現代書畫所不具備的。如把存世的古代書畫按年代排序,無疑會在視覺藝術領域中向人們展示出中國美術和中國歷史眾多發生、發展的物證,具體、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的漫漫征程。這正是古代書畫最可寶貴之處。

二、豐富的文化內涵

就時間而論除去近現代書畫的100多年,清以前2000多年均為古代書畫的存世期。漢簡的撲拙,晉書的風韻,唐畫的富麗,宋畫的精細,明清書畫的千姿百態一一都爭相輝映,彙集成光彩奪目的綿長畫卷,就類別而論,人物、花鳥、山水、寫實、寫意、院體畫和文人畫一一都爭奇鬥豔各領風騷。就書畫家而論,無論是“黃荃富貴”,還是“徐熙野逸”,無論馬遠、夏圭的“殘山剩水”,還是唐寅、張宏的“水墨淋漓,生動無比”“師自然造化,採天地靈氣”,以及八大、石濤的“白眼向天”,“搜盡奇峰打草稿”——可謂大師林立,群星璀璨,充分反映了時代特徵和鮮明的個人風格。如此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

三、深厚的筆墨功力

中國書畫藝術是用筆用墨,指揮線條的藝術。筆墨功底怎樣,線條律動如何,是能否充分表達書畫家思想情感以及使其作品成敗的關鍵。氣韻生動,舍筆墨無由知之矣。

在古代書畫整個存續期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儒家思想始終佔據社會主流。而“琴棋書畫”則歷來是有知識有學養人士必備的才能。書法繪畫既是“童子功”,也是立身應仕的手段。筆墨功夫成為許多人畢生的追求。書法有王獻之的“墨池”、懷素的“筆冢”;繪畫有張宏的“村徑繞山松葉暗,柴門流水稻花香”;以及鄭板橋的“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寫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如此種種,古人融生命於筆墨,所下的功夫實非今人能比。

四、稀缺的存世數量

中國歷史雖然久遠,但由於不斷改朝換代,滄海桑田,天災人禍,再加上近百年的外來侵掠,古代書畫歷經磨難,大量損毀流失,保存至今的已十分稀少。徐邦達先生《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共收古代書畫3540件,僅為齊白石存世書畫的十分之一,加上臺灣和國內外其他博物館所藏,數量也極其有限。民間收藏載籍入典書畫家的作品,無論大名家還是小名頭,也大多以幾幅、幾十幅計,這與現代書畫家動輒幾十、幾百甚至幾萬幅的存世量,實不可同日而語。“物以稀為貴”的交易法則至少在目前古代書畫價位中沒能顯現出來,但這也正是它的潛力所在。

五、與國內同時代“工藝品”的價格比較

在美術史分類上,一類是純粹的藝術品,比如書法繪畫,它是由藝術家憑思想技藝創造的單件作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除了反映時代特徵,更突出表現其個人風格,主要用於暢神達意,精神交流。而另一類則是工藝品,比如陶瓷雜件,它往往是工匠們的集體創作,更多反映的是時代生產能力和科技水平,大多做為日常生活之用。兩者的價值含量是明顯不同的。

六、與國外同時代繪畫作品的價格比較

中國書畫與西方繪畫的價格差距已是盡人皆知。中國書畫中的古代書畫,相比之下,落差更大。日前中國美術館正在展出的法國印象派畫家代表人物馬奈、莫奈等人的作品51件,據說保險金額58億元,每件作品價格都在億元以上。而與其同時代的中國書畫大家趙之謙、任伯年精品,上百萬元成交已屬高價。至於國際拍壇上西方名家作品幾千萬元、上億元美金的價格已屢見不鮮。西方古代的達·芬奇、魯本斯、拉斐爾等人的作品更是價值連城,其中達·芬奇僅為一尺見方的《少女側面頭像》估價高達1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3.56億元),拍賣成交價格還會更高。而同時期中國古代的唐寅、仇英、沈周、張宏、徐渭等大師,每幅畫的價格僅為4—5億人民幣。東西方繪畫有可比之處,也確有不同之點,但價差如此之巨,不能不令人感嘆。

七、古代書畫的偽贗問題不足為慮

當前是書畫藝術市場有史以來最繁榮時期,也是贗品氾濫最盛時期。書畫仿品,自古有之,但純以牟利為目的,無所顧忌,大張旗鼓作偽,應屬當今。這無疑是藝術市場的隱形殺手和收藏事業的毒瘤。有些人不敢收藏古代書畫正是由於懼怕偽品,因為不會辨偽,認為古代書畫辨偽十分神秘。實則不然,古代書畫作偽手法就是已被總結出的那幾種,我們可以從紙、墨、印、裱、時代特徵和個人風格幾個方面去綜合鑑別。而當代書畫作偽則技高一籌,使用了許多科技手段和現代技術。有些名家學生和家人作偽,更難識別。因為同時代人作偽,時代特徵、紙、墨、印、裱等都幾乎失去了參照意義,只有個人風格、筆墨特徵可作依據,可要真正掌握諸多名家特徵,談何容易!所以從贗品角度看,收藏當代名家書畫的危險是大於古代書畫的。有人畏難古代書畫的辨偽,只是沒有學習,缺乏實踐經驗而已。

八、古代書畫無個人炒作之憂

當藝術品像股票、房地產一樣,被作為一種投資的時候,資本就會大量投入。這也是價格不斷推升的動力。但資本的逐利性也會衍生各種手段,以求短期儘可能獲取高回報。當前藝術市場中的炒作之風已是公開的秘密。有些當代書畫家,不在學識上、筆墨上、修養上、藝術上下功夫,而是心態浮躁,情緒驕狂,大興炒作之風,吸引藏家眼球,有的每平方尺已達數萬元價格,還誘導人們繼續追漲。收藏、投資這樣的作品,10年後會怎樣,百年後又會怎樣,真正有眼光的收藏家、投資家都會心知肚明。而那些沉於寂寞,從未被炒作又具備真實價值的古代書畫,必然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按照價值迴歸之路節節攀升。事實上,藝術品市場如果沒有了這些天價藝術品的層出不窮,那麼藝術品市場就會缺乏熱點、亮點,沒有熱點就不會有出現高潮。所以藝術品成交價的一再上揚,競拍價格屢創新高使得市場上的高潮也在不斷迭起。

[1]

九、收藏家、投資家的成熟將推升古代書畫價格

其實,不論藝術品的內含價值如何,它的最終價格都是由收藏家和投資家決定的。收藏家、投資家對書畫藝術品欣賞、觀照和進行再創作時,必須獲得精神愉悅。而這種愉悅的前提是瞭解和理解作品,是能夠與作者對話和交流,是能夠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鳴。由於歷史的距離、時代的差異,我們對佔代書畫的理解要較當代書畫困難。但是隨著知識的積累,經驗的豐富,收藏家素質的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進步,這種困難會被克服。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收藏規律將發揮作用。越來越多的收藏家、投資家會認識到古代書畫中的價值。當人們有能力辨別真偽,區分良莠,可以跨越時空與古人漫步的時候,當人們物質生活滿足之後,有更多財力換取精神享受的時候,中國古代書畫必將成為首選而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十、有關中國書畫收藏與投資的哲學思辯

古代書畫藝術品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示了我們的昨天,用綿延不斷、豐富多彩的畫卷解讀了人類最原始也是最高級的哲學命題即“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大部分內容。古代書畫又以深邃內涵博大精神築就了藝術殿堂宏偉基石,它是現代書畫藝術家的哺育之泉,生命之水。齊白石說:願輪做青藤,白陽門下走狗。李可染說:要用最大功力打進去,要用最大努力打出來。當今真正的書畫大師無不是入古出新者,無不是繼往開來者。溯本求源,沒有中國古代書畫傳統,就沒有當代書畫藝術的輝煌。我們不能數典忘祖,厚今薄古。

書畫藝術世界存在東西兩座高峰。東方這座高峰就是以中國書畫為標誌的。而從價格體系論,卻只表現為西方—座高峰,只有當中國書畫藝術的偉大被世人認同時,它的價格體系才會成為與西方繪畫比肩的另—座高峰。這座高峰的再現有賴於有心力、有眼力、有財力的炎黃子孫,有賴於中華民族的振興富強。

有許多收藏家、鑑賞家和投資家朋友,常在一起調侃,往往每有奇論發現。說到古書畫收藏,—位朋友如是說:“當今書畫收藏已不僅僅是追附風雅或者是財富的象徵,它也是知識、身份、地位的象徵,而且更是能滿足物質與精神的雙重佔有,使人名利雙收的象徵。大連萬達集團和郭慶祥、南京天地集團和楊休、法人股大王劉益謙不都是因為收藏古書畫廣為人知,因為收藏古書畫而富上加富的嗎?”說到投資書畫的風險,一位朋友如是說:“任何投資都有風險。股市有陷阱,股票會縮水;房地產會折日,70年後資產趨於零。古書畫精品卻利於保管、攜帶,還能不斷升值。如果真的發生戰爭、瘟疫和社會動亂,你的房子還有人買嗎?你銀行的存款還能取出來嗎?取出來還有什麼用嗎?當生命都沒有保障的時候,—切都無從談起。”此二君無疑是古書畫收藏、投資的智者,也必定是古書畫價值體現,價格迴歸的希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