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改革中開啟銀聯發展新徵程——中國銀聯黨委書記……

在深化改革中開啟銀聯發展新徵程——中國銀聯黨委書記……

大家好! 支付行業是近年來我國發展最為迅速的新興行業之一,總的來看,當前以及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支付行業發展的空間和機遇仍然很大。

經濟持續增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運行轉型升級新的動能在不斷髮揮作用,逐步顯現,經濟發展增長的空間仍然巨大,其中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最近國家又出臺了促進消費、減費降稅、完善社保等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老百姓消費能力、消費意願、消費需求正持續提高。從數據來看,2017年,我國消費貢獻率已經達到了58.8%,銀行卡滲透率已經達到48.7%。經濟增長及由此帶來的消費的增長,將為支付產業發展帶來長期機遇。

科技引領動能持續增強。我國移動支付領跑世界,2017年,我國移動支付年交易規模達到376億筆、203萬億元,移動支付用戶數超過8億,同期美國只有14%的用戶使用移動支付工具進行交易,當然,不排除政策方面的因素。除移動互聯網外,金融科技方興未艾,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在支付領域應用仍有廣闊的前景。

規範發展共識形成。支付產業競爭激烈,前幾年,“套冒繞”、“二清”、“備付金多頭存管”等不規範現象引發了輿論和監管層的廣泛關注。隨著賬戶分類管理制度、斷直連、備付金集中存管等監管措施的穩步推進,支付產業頂層制度設計的“四梁八柱”已經搭建起來。業界大家越來越充分認識到,只有規範,支付行業才能行穩致遠。正如剛才範行長所講,只有嚴格監管,才能持續發展,也才能有廣闊的前景。

在看到支付市場繁榮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支付市場也同時面臨一些挑戰:

產業高速增長,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目前我國銀行卡累計發行量超過70億張,但活卡率偏低,其中借記卡月度活卡率不足十分之一。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人均持有5.2張銀行卡,位居世界前列,但信用卡人均持有僅為0.46張。中國移動支付仍集中在小額高頻領域,對個人的服務較為豐富,但在對公領域的服務仍然較弱。公交地鐵等便民場景的覆蓋率仍然不高,二級地市及以下市場支付服務有待深化,小微企業和商戶支付服務有待提升,農村地區、偏遠山區等傳統金融服務空白沒有完全彌補。正如範行長所講,發展普惠金融面臨成本與收益、效率與安全之間的矛盾。

前端產品、應用層面繁榮,同時後臺支撐壓力大、底層創新較弱。一是當前支付行業前端服務規模龐大、功能豐富,對系統保障能力、運維能力構成了持續的壓力。二是支付產業應用創新多,但是原創創新比較少。產業各方更多聚焦於金融科技應用層面,對底層技術的關注相對較少,可能制約支付產業金融科技應用的長遠發展。

產業快速發展,同時風險防範相對滯後。一是深度融合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支付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從產業鏈發展成為一個生態鏈。在這個生態體系裡,系統與系統之間相互連接,行業和行業深度對接,市場機構風險防控能力參差不齊,每一個薄弱環節都可能對整個行業帶來風險。二是新科技帶來防範風險新挑戰。犯罪手段高科技化、智能化、專業化,而且是跨行業、跨區域、甚至是跨境聯合,風險隱蔽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危害性更大。三是互聯網金融風險對支付通道安全提出挑戰。雖然經過多輪整治,互聯網金融隱患仍未完全消除,支付通道作為互聯網金融的資金出入口,必須進一步築牢底線、守住防線。

各方爭相發力大數據,同時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重視不夠。對於支付機構來說,大數據已經成為數據富礦,掌握海量多維數據,能力越大,風險越大,責任越大。在支付企業掌握數據過度集中的情況下,支付企業數據產品將從商業產品逐步演變成為準公共產品,支付企業將有可能從商業機構逐步演變成為準行政管理力量。

面對支付市場的機遇與挑戰,中國銀聯將在人民銀行的統一領導與產業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擁抱產業變化,順應金融科技發展新形勢,進一步深化改革,緊緊圍繞三大核心任務,著力提升六大能力,更好地支持合作伙伴的業務發展,更好地為產業各方創造價值,更好地履行肩負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一、以平臺型生態體系為基礎升級開放合作能力。一是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將銀聯升級為全新的開放生態組織,無論是境內機構還是境外機構,國際卡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大機構還是小機構,在法律法規框架下,銀聯都願意積極合作、提供服務。二是發揮好銀聯作為轉接清算基礎設施的平臺優勢,吸引符合市場規範的機構加入到銀聯網絡,我們要進一步做好對中小機構、小微企業、小微商戶的服務與支持。三是在品牌、標準、規則等方面與產業各方深入開展合作。

二、以金融科技應用為抓手升級科技創新能力。一是加快以雲閃付為重點的移動支付發展,雲閃付是中國銀聯與各家商業銀行共同建設維護的移動支付統一入口平臺,銀聯將繼續以學習者和追趕者的姿態,積極運用金融科技,大力完善產品功能,優化產品體驗,做好市場推廣。二是通過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提升銀聯網絡的智能化、信息化處理水平,運用新興技術進一步提高銀聯繫統容量、處理能力、保障能力、災備能力。三是推進雲計算、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技術在支付領域的深度應用,積極研究佈局下一代支付技術。四是發揮銀聯數據優勢,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加強與產業各方在大數據領域的合作。五是做好金融科技應用的技術標準、業務規則研究制定,加強國際金融科技領域合作。

三、以“支付為民”為理念升級普惠便民能力。一是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人民銀行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要求,持續強化對小微企業的支付服務。二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進普惠金融發展。以雲閃付產品推廣和移動支付便民示範工程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各類場景支付服務的覆蓋面與滲透率,讓老百姓真正享受更便利、成本更低的支付服務。三是推動支付產品與服務向二級地市、縣域、農村市場下沉,彌補傳統金融服務的不足,降低金融服務門檻。

四、以智能風控為核心升級風險防控能力。一方面,實現銀聯網絡風險服務智能化。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以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打造滿足移動互聯新業態發展和市場競爭需要的產品。另一方面,為產業提供高附加值的風險服務。加快提升智能反欺詐、智能身份認證、用戶安全賦能、風險價值挖掘等能力,優化信用風險防控(火眼)、移動設備指紋(天眼)等風險產品與服務,強化對產業各方的風險服務與增值賦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促進支付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五、以打造國際品牌為目標升級全球服務能力。一是不斷完善受理網絡,強化與境外重點地區商業銀行、大型商戶的合作,積極推進受理環境建設,提升受理質量和體驗。二是在繼續做好內卡外用業務的基礎上,儘快實現從服務境內持卡人境外遊為主,到兼顧全球銀聯卡持卡人的轉變。三是加快境外創新業務推廣,充分發揮我國移動支付先行優勢,儘早實現雲閃付等創新產品境外的應用。四是緊跟國際產業發展趨勢和各國監管政策調整,加快推進境外系統架構建設、創新技術能力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六、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契機升級公司治理能力。堅定不移地加快市場化轉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治理結構,完善內控體系,充分釋放銀聯內部活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將人才作為銀聯發展的第一資本,多措並舉,吸引人才、關心人才、留住人才,將銀聯打造成為匯聚各方英才的基地。歡迎大家來到銀聯,共創大業。

藉此機會,我代表中國銀聯,感謝監管部門,感謝產業各方長期對銀聯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改革步入新徵程,支付進入新時代,銀聯願意和大家一起,也特別希望和大家一起,擁抱機遇、應對挑戰,合作共贏!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