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江南,是一本古舊的書,傳載了無數如夢如幻的故事。我在這裡,把故事一一尋訪。在一個內心真正孤獨的人看來,一切繁華不過是喧囂。於是,我把握住每一個機會,不遺餘力地去尋找,去踏足所有能尋訪到的古蹟,以期覓得一隅真正屬於心靈的清靜之所。

雖然之前一直想到無錫看看,卻一直錯過走近無錫的機會。感謝這一次惠山古鎮給了我一次走近無錫人生活的機會。

惠山古鎮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惠山又名九龍山,因氣勢雄壯,鍾靈毓秀,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譽。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當年,乾隆爺沿著京杭運河下江南,路過惠山,為其題下一句:“惟惠山幽雅閒靜”。康乾兩帝六下江南,均七次拜訪。於是當地人很是自豪地說,惠山是皇帝常來常往的地方。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遊走在古鎮街道上,耳邊不時傳來悅耳動聽的陶笛聲,幾處名人舊居及祠堂掩映其間。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走在惠山腳下的石板路上,品一口無錫人特有的早酒,感受穿越千年的悠長古韻。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若追求小資情調,河兩岸綠樹成蔭,坐在桌子邊,喝喝咖啡,或者點一壺茶,河畔輕風吹過,別提有多愜意了。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在這個季節來到無錫,有幸能遇到紅透了的楓葉,陽光從枝葉的縫隙中揮灑下來,讓人忍不住止步於此。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都說秋天是蕭瑟的,滿眼的枯枝落葉。但在我看來,無錫的秋天依舊是生氣勃勃的,只因為有“楓”景。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滿目都是點點紅,就像人間仙境曼妙無比。這斑斕的秋色,片片楓情。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別去擠烏鎮了!無錫藏著不為人知的風景,人少景美還有美食!

都說江南的姑娘美麗溫婉,江南的建築也是各有特點,造型奇特的瓦簷,高高低低的的房宇,窺探著世間萬千事。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壺桂花酒,一碗銀絲面,幾碟下酒的小菜,活色生香的勾勒出無錫人最特別的慢生活,看著眼前的種種很是令人羨慕,“一壺老酒釀輕夢,半壁月影泛冷光。鄉鄰舊年多少事,隱約笑談不相忘。”

沿著石灰斑駁的古牆,我行走在惠山古鎮的巷陌裡,更像是行進在一個古老的故事裡,遠處飄來的陣陣花香令人陶醉。

無錫是著名的菊花之鄉,栽花和賞花的歷史悠久。惠山古鎮作為無錫栽培菊花的主要基地,自1953年舉辦菊花展以來,“惠山菊花”這一品牌已經走了半個多世紀。

惠山寺

惠山寺的前身是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創立的“歷山草堂”。清朝感豐至同治年間,李鴻章的淮湘軍曾與太平軍在江南一帶激戰,惠山的寺院毀於戰火,僅存寺門匾額。後來,李鴻章在惠山寺的廢墟上建立了“昭忠祠”。

還未見著寺廟,已聽到空遠的鐘聲。江南的古剎居多,惠山寺只是萬千中的一所。

惠山寺早在唐宋之時,就香火不絕,盛極一時。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以至帝王將相,在經過京杭大運河時,都要在惠山寺逗留。

過二山門,有宋代建的金蓮池和金蓮橋。金蓮池是個方形池塘,池內植蓮,夏日滿池碧綠蓮葉,開小黃花。池上金蓮橋是三孔石樑橋,兩座石橋墩上,一邊四個螭首,橋兩側有雕刻精美花紋的石護欄。金蓮橋向前就是御碑亭了。亭中有乾隆皇帝御筆詩碑。

在御碑亭前的一個園子裡,有明朝時種植的一棵古銀杏樹,已有六百多年樹齡了。

清代詩人秦琳的詩:“大雄殿下綠苔滋,銀杏濃蔭覆石墀。笑指樹頭新結子,青青多在寄生株。”就是寫的這棵銀杏。

以前的時候總是喜歡在落葉的時候撿起幾片,在一大片的樹葉當中尋找出一個最美好的做一個季節的收藏。

可是在惠山古鎮的古銀杏下,我卻只想靜靜的看樹下的美人巧手點茶。不忍心打破這份安逸,更不忍心打擾心中的那份柔情。

惠山園

惠山園從屬於李公祠的一座祠堂園林,建立於光緒初年。該祠園在全盛時期頗具規模,樓臺亭榭、假山池沼、名貴花木一應俱全。後經毀滅,重修後的惠山園內有淮軍和太平軍的一些相關文物展覽,也能看到徽派建築的身影。

圍繞水面的四周,是遊廊、花徑、畫舫、曲橋、假山、樓閣等江南園林的特色,而如今的惠山園,也借景了錫山龍光塔和惠山的風光,把小小的院落變得與大自然融合了。

天下第二泉

無錫惠山泉開鑿於唐代,後由陸羽評定,評定為為“天下第二泉”。而它為民眾熟知,直到走向世界,應該是民間藝人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最早覺得這泉水煮出來的茶特別好喝的是唐代的“茶聖”陸羽,他認為這口泉源於若冰洞,呈伏流而出成泉,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含有很多的礦物質,並且有清澈見底、口味甘甜等特點。

陸子祠

陸子祠在天下第二泉景點的最高處,左邊是竹爐山房,右邊是萬卷樓,俯瞰著漪瀾堂和二泉。站在陸子祠的平臺上往下看去,是一重又一重的屋簷和滿眼滿眼深深淺淺的綠,還有遠方在水汽中隱隱矗立的龍光塔。

范文正公祠

眼前的這處便是“先天下人之憂而憂”的范文正公祠,這裡為無錫的範式後裔提供了一個尋根問祖和交流信息的場所。

范仲淹曾說“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於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張中丞廟

這裡是江南百姓為紀念唐朝“安史之亂”時率部禦敵的張巡而建立的。歷史上這座古祠曾屢建屢毀,只有院內兩棵四百多年的古銀杏還依然挺立。

特別提一下,廟內的這座戲臺的藻井,木構雕飾百鳥朝鳳,非常精美,難得一見。

王南仙惠山泥人工作室

惠山泥人,作為“無錫三寶”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明末張岱的《陶庵夢記》卷七(愚公谷)裡曾有一段記述“無錫去縣北五里為銘(錫)山,進橋,店在岸,店精雅,賣泉酒……泥人等貨”。這是目前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查考,由此可見惠山泥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惠山泥人雖久負盛名,但仍堅持採用傳統老技藝來進行製作的手藝人已日漸稀少。耗時費力卻又收入微薄,成為手藝傳承的最大威脅。已經76歲高齡的王南仙老師本可以像同齡老人一樣吃茶打拳,享受天倫之樂,但仍堅持早早出現在工作室,戴著花鏡、手執畫筆,細細勾勒上彩。

中國泥人博物館

一想起無錫,除了太湖、小籠包,另一個很著名的就是泥人——大阿福。在這裡,胖胖的泥人代表著吉祥和喜氣。

在泥人博物館中,有介紹惠山泥人發展的歷史,泥塑的人物、早年間的生活場景,惟妙惟肖。很難想象這些都是泥塑的,就像蠟像館裡的人物雕像一樣逼真。下圖為惠山泥人還原的敦煌莫高窟的佛像,是不是非常逼真?

這幅場景講的是《我儂詞》的故事。元代江南大才子趙孟頫,年近五十想要納妾,夫人管道昇填寫了一首《我儂詞》,用來表達她自己的心音。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

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

再捏一個你,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趙孟頫得詞,只得打消了他原本要納妾的念頭。而這一樁文壇趣話,此後遂被人們傳為一段夫妻情愛佳話。

在這裡,泥塑的泥人不再是古老的過去的玩意兒,更多的融入了現代元素,舊貌換新顏。博物館裡面還有很多有現代藝術感覺的作品。

無錫精微繡

無錫精微繡,作品卷幅微小,構圖精美,繡技精湛,以針代筆、以線代墨,畫面形象雖只有寸人豆馬,細若蠅毫,卻是刻劃入微,形神兼備,最細部能將一根絲線分成70—80分之一,堪稱刺繡藝術中的頂級技藝。

留青竹刻

"留青"是中國竹刻傳統技法中的一種陽文淺刻法。

顧名思義,就是在雕刻過程中,用陽刻手法留下竹材表皮圖文的意思。留青淺刻法的總體格調是用刻刮竹青的手法在竹材表面雕刻書畫,是一種極淺的平面陽文刻法。

在無錫,有這樣一家人,在竹子上雕刻時光,一刻就是120多年,他們就是無錫竹刻世家“雙契軒”。今年年初,“雙契軒”第三代傳人、無錫留青竹刻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喬錦洪和女兒喬瑜還曾做客央視,講述竹刻背後的無錫故事。

尚香蟹黃湯包

尚香蟹黃湯包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蟹黃湯包的製作原料也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製作工藝精妙絕倫。

老菜館

時至上午,這走走停停也用了大半天難免覺得飢腸轆轆,於是午餐就選擇了距離古華山門不遠的老菜館用餐。

這些傳統的惠山地方特色菜做工和擺盤都非常考究,讓人不忍下筷。也許是真的走累了,也許是真的餓了,感覺每道菜都非常的入味。

無錫油酥餅

在無錫,胖是可以被原諒的!因為,無錫小吃真的太多太多了!尤其是無錫的油酥餅,一定要品嚐!

作為無錫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油酥色澤金黃,芝麻裹得滿滿當當,口感鬆軟、鹹甜適中,稍重一捏便會散口,“酥”一字可見一斑。最愛的便是這酥鬆香甜,甜中帶鹹的美味口感。

錫膳老味道

無錫美食是中華文化美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華的基礎上,加入了無錫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而製成的具有無錫特色的美食。惠山古鎮更是集傳統美食於一體。

脆皮蛇魚

豆腐花

九珍雞

毛豆米蒸青魚

無錫扣卷鮮

肉骨燒

走油肉看著這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餚,真的是讓人垂涎三尺、食慾大增。

紅豆萬花城

紅豆柏雅居全套房公寓

住慣了五星級大酒店偶爾住一次公寓也是很不錯的體驗呢。

紅豆柏雅居全套房公寓臨近無錫火車站和中央汽車站,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而且整體的裝修簡約時尚,非常溫馨。

除了公寓柔軟的大床,現代化的廚房也特別方便,冰箱、微波爐一應俱全。

鍾書閣

鍾書閣被稱為“中國最美書店”

外號不是白叫的!

先看看高顏值,就問你美不美?

無論是遊走在書的園林中,還是停下來在軟座咖吧品一杯咖啡,閱讀在這裡成為了一件最令人賞心悅目的事。

辛香匯

來辛香匯你真的不能放過川菜館子裡的小冒菜。

冒菜最好吃的就是那碗裡的辣油,辣油跟食物的接觸面越大越好。那些鴨血、菌菇、蔬菜甚至踏踏實實的肉類,統統需要被“冒”一下才沒了脾氣,比麻辣燙有味,比火鍋精緻。

這款老滷拼盤裡的辣滷煮得很入味,連滷湯都是專門從成都帶來的老滷,裹上紅油之後的雙重麻辣確實霸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