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戰火正濃

跨境支付战火正浓

價格戰開打,匹配監管成難題

新的支付戰場在“山海之外”。隨著國內市場的被巨頭的分割和被監管的日漸趨嚴,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目光轉向了跨境支付,出海成了突圍的自然選擇。隨著戰火的日漸升級,跨境的支付費率日益下降。和原本土生土長就能自然適應本土的監管情況不同,出海的第三方支付,面臨的諸多挑戰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海外各地的監管政策。

■新快報記者 黎華聯/文 廖木興/圖

1 現象

國內支付機構瞄準跨境支付

隨著國內支付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雲閃付等行業頭部機構,紛紛將產品創新瞄準跨境支付,發力以B端客戶為主流的跨境支付市場,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在過去的國慶長假,銀聯在境外2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萬家商戶推出專屬優惠活動;支付寶宣稱已在超過40個國家接入數十萬商戶,其中9個國家通過與本土品牌合作完成了本地化佈局;微信財付通重點升級退稅通系列3大新功能,支持全球81個機場實時退稅,在韓國還有105個市區預約退稅點。

在B端方面,支付巨頭方面同樣動作頻頻。如10月10日,連連跨境支付推出7×24小時提現,幫助30萬跨境賣家告別銀行賬期,並在Wish、eBay等平臺推出0費率活動;9月末,易寶支付宣佈發佈全球收款產品,將解決跨境電商遇到的資金安全性低、賬期長、到賬慢導致資金週轉困難等問題;聯動優勢也宣稱,跨境收款提現至境外賬戶功能全面上線。

2 尋因

需求和規模擴大,政策利好

支付機構競逐海外,表現為支付筆數和金額的爆發,原因則是跨境電商的發展。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上)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隨著跨境電商迎來政策紅利期以及龐大市場的驅動,2018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5萬億元,同比增長25%。

除了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等原因外,還在於外部利好政策的實施。隨著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進一步加強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更加開放的經常項目使得跨境貿易結算量大幅增加,從而帶動了跨境支付的需求增長。

政策的激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驅動。去年年底,央行下發特急文件要求,2018年起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將由現行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這一政策對不少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令整個行業的淘汰賽急劇升溫,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力跨境支付業務,進而將業務拓展至海外市場。

3 出招

價格戰打起,降費率成主力

在市場玩家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行業的競爭也漸趨激烈,降費率成了簡單粗暴的選擇。

目前,第三方跨境支付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有三種,除去支付通道手續費,還有來自於批發零售的匯率價差以及匯率浮動收益、為電商平臺搭建支付系統或提供完整的支付解決方案等增值服務獲取收益。但手續費仍是主流盈利模式。但據透露,電商領域跨境支付各個環節的供應商不同,所以成本差距很大,特別是B端的費率不是統一化,基本靠銷售去談,體量大的公司有議價權。

而跨境支付市場對用戶、客戶資源的搶佔,已通過提現費率的價格戰充分顯現出來。在跨境支付業務興起初期,多數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支付業務的費率為2%,後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費率迅速下滑至1%。如今,部分支付機構為了爭奪跨境支付市場更多份額,甚至將費率降至0.5%至0.7%,甚至有不少第三方跨境支付平臺推出“0費率”活動,在跨境支付市場掀起“價格戰”。

而日前,易寶支付跨境5週年慶暨全球收款產品發佈會在深圳舉行。會上,本次大會除了新產品發佈外,易寶支付現場還宣佈給予合作伙伴各種優惠條件。首先就是贈送總數為10億元的收款額度,即免除總數10億元人民幣收款的手續費,其次對簽約易寶支付跨境收款產品的賣家收取最高0.4%的手續費率,遠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雖然各家都表示,降費率並不是一個好選擇,但和市場價格一致或更低,無疑是支付機構最大概率的可選項。易寶支付跨境行業線總經理寧福生此前表示,價格並非易寶支付的核心競爭力。易寶不會用價格戰的方式來做,不會以價格為核心競爭力。

寶付跨境事業部總經理林勇也曾公開談及跨境支付價格戰,其表示,有競爭說明了跨境支付市場潛力足夠大。價格競爭是每個行業都有的現象,競爭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利益。

4 難題

跨境支付的法律條款更復雜

目前,國內跨境支付牌照已發放數量為35張,其中5張為跨境人民幣支付牌照、30張為跨境外匯支付牌照。除傳統銀行和卡組織外,跨境支付市場上主要有四類玩家跑馬圈地,依託巨頭互聯網流量、渠道優勢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具有B端行業支付經驗的易寶支付、匯付天下、寶付等持牌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以 PingPong、空中雲匯等為代表的非持牌跨境支付方案提供商,以及PayPal、Worldfirst、Payoneer等外資支付機構。

除去要在成熟的市場培養新的黏性,但是對於跨境支付機構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合規方面的問題。因為跨境支付不僅要符合中國相關部門監管要求,更要兼顧目標市場當地政府的法律法規、金融監管與反洗錢政策,這意味著支付公司比在佈局國內支付市場時花費更高的成本。

有業內人士即表示,不同於傳統境內支付,跨境支付要面對的法律條款更加複雜。要從事跨境支付服務,需要了解國際反洗錢、各國金融管制政策,同時在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和商業環境的基礎之上,匹配或改變用戶使用習慣。

實際上,即使在國內,跨境支付機構因為業務違規,已經是罰單不斷。如今年5月,智付支付被連續兩次被罰沒約4152萬元。外匯局的罰單顯示,智付支付的違規行為包括違反外匯賬戶管理規定的逃匯行為等,而央行在公告中提出,智付公司為境外多家非法黃金、炒匯類互聯網交易平臺提供支付服務,通過虛構貨物貿易,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跨境外匯支付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