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每年分別撥付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200萬 李鴻章說:全都給我

清朝末年,朝廷先後組建了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這兩支近代海軍部隊。南洋水師由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負責,北洋水師由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負責。

李鴻章的名頭,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不需要我在這裡過多饒舌。沈葆楨的來頭也不小。他是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是晚清名臣林則徐的外甥兼女婿。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沈葆楨任職江西廣信(今江西上饒)知府,面臨太平軍的猛烈攻勢。在局勢艱難之際,沈葆楨與夫人林普晴沒有棄城而逃,而是積極組織百姓堅守,又趁太平軍立足未穩,採取攻其不備襲擾輜重的戰術,七戰七捷,打退了太平軍,取得了廣信保衛戰的勝利。

清廷每年分別撥付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200萬 李鴻章說:全都給我

清廷平息太平天國運動後,利用難得的和平時期,發展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創建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當時,清廷上上下下都卯足勁打造這兩支近代海軍部隊。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在國家財政十分困難、幾乎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朝廷每年拿出400萬兩銀子,分別撥付給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各200萬兩銀子,作為海防建設的費用。

沒想到,李鴻章的胃口很大。他寫信給沈葆楨,提出把這400萬兩銀子全部留給北洋水師使用。如果換了其他人,肯定不會同意。大家都是朝廷的部隊,憑什麼你將400萬兩銀子全部吞掉,一分錢都不留給別人?不過,沈葆楨有著政治家一般的大度和胸懷,沒有跟李鴻章斤斤計較,他認為那時候北洋水師剛剛建立,而且北洋海防較為薄弱,特別是北方沿海一帶,海防形同虛設,便大大方方地同意了。

當然,沈葆楨願意放棄200萬兩銀子,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與李鴻章關係一直就很好。

清廷每年分別撥付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200萬 李鴻章說:全都給我

當年,沈葆楨因為糧餉的問題,與曾國藩發生矛盾,搞得很不愉快,沈葆楨有意辭去江西巡撫一職——那是曾國藩推薦他擔任的。李鴻章憂心忡忡,進行了撮合。一方面,他指出曾國藩過於負氣,勸他“續行修好,海量包容”,說服沈葆楨留任;另一方面,又指出沈葆楨自己也有過激之談。

在李鴻章的竭力勸說下,曾國藩和沈葆楨才的矛盾有所緩和,沒有走向公開化。

李鴻章對沈葆楨也有實實在在的幫助。1874年,由於日軍侵臺,清廷命沈葆楨為欽差大臣,揮師前往臺灣。沈葆楨手下沒有什麼軍隊,靠什麼去驅逐日軍呢?這時他想到了李鴻章,便向李鴻章提出借兵的請求。

清廷每年分別撥付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200萬 李鴻章說:全都給我

李鴻章出於國家大義,迅速把近萬人的淮軍精銳部隊,交給沈葆楨指揮。沈葆楨得以加強臺灣防務,增強了與日軍對壘時的底氣。最終,日軍見佔不到便宜,又迫於英、美、法三國的壓力,不得不撤出臺灣。

基於李鴻章的雪中送炭,沈葆楨自然也願意在合適的時機投桃報李。

於是,在沈葆楨的讓步下,清廷每年400萬兩銀子的海防經費,全部流向了北洋水師。這使得北洋水師有足夠的財力,向英國、德國購買先進的艦船,迅速壯大起來。到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成軍時,已經成為了一支擁有主力艦船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的強大近代海軍部隊,艦隊實力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九。

清廷每年分別撥付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200萬 李鴻章說:全都給我

這時候的南洋水師,已經多年沒有購買新式艦船,實力遠遠不及北洋水師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